陳曉宇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瑰麗絢爛,對孩子的學習與發展有著獨特的教育價值。中國四大名著,每一部都以其經典的故事結構、人物關系以及反映的社會現象受到人們的喜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故事對幼兒的閱讀和理解來說是適當的。《西游記》作為中國早期的神話經典,憑借它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光怪陸離的場景現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以及趣味橫生的語言模式贏得了幼兒的喜愛。對于西游記故事,每個幼兒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如何在尊重兒童本位的前提下,幫助幼兒讀懂西游內涵,需要教師的智慧。
關鍵詞:現代兒童觀;傳統名著;《西游記》
與傳統的要么完全忽視兒童、要么將其視作“小大人”的兒童觀不同,現代兒童觀是一種性質上的界定,以尊重兒童的天性為核心,注重兒童本位,主張為兒童提供充分自由發展的環境。[1]而我相信好的教育是讓一個個孩子走向世界,而不是把孩子關在你的世界里;我相信孩子是整個發展的個體,而不是單獨的,片面的,我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瑰麗絢爛,對孩子的學習與發展有著獨特的教育價值。
上大班之后,我發現孩子們對于《西游記》迸發出不一樣的熱情,這與我應當把傳統文化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當中的理念不謀而合。有的老師提出“西游記這樣的長篇巨作,孩子閱讀起來太難了”,還有的老師提出“孩子們現在只能淺顯地理解故事表層內容,無法深入理解故事的時代背景與內涵”,但我認為幼兒應該去接觸這些優秀的古典文化作品,只要在他們的認知結構上有所變化即可。成人是成人,兒童是兒童,兒童可以對這個世界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并不需要幼兒像成人一樣思考、接納一些固有的知識或者答案。教師應該關注幼兒的談話、游戲,捕捉幼兒的性味,積極發掘恰允的教育價值,令其為幼兒的美麗未來做好奠基。
一、傾聽:抓住教育契機,發掘古典文學的教育價值
走到孩童聚集的地方去,諦聽他們的聲音,與孩子平等交流,經常能讓我發現教育的契機。一次班級的幼兒帶來了一本《西游記》故事書,引發了孩子們熱烈的討論。“我最喜歡孫悟空,他有火眼金睛,非常厲害!”我說“我也喜歡西游記,小時候每天都看!”老師的發現與及時回應頓時激發了孩子更強的表達欲望。“我爸爸說唐僧師徒四人順利通過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經書,很不容易!”“什么是九九八十一難呀?”“世界上整的有神仙和妖怪嗎?”……《西游記》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中的一個,不僅蘊含豐富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多彩的文化現象,還有著明確的是非善惡觀,深受幼兒的喜歡。于是捉住這個教育機會,我們班開展了一系列的生成性主題活動。
二、支持:滲透傳統文化,拓展《西游記》認知經驗
自主游戲中,孩子們開展《我最喜歡的西游記模仿秀》,運用形體動作表現西游記中人物角色的特征;因為孩子對流沙河“鵝毛浮不起,蘆花定底沉”的現象感到疑惑,于是開展科學游戲《奇妙的沉與浮》,通過實驗來發現水的密度與物體的體積對沉與浮的影響,加強了孩子大膽猜想和積極探究的科學實驗態度;表演游戲《真假美猴王》活動中,讓孩子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了解京劇是一種獨特的中國戲劇,提升了孩子對中國傳統的喜愛;家園活動《西游記中真實地點大調查》中,感受中國地域的廣袤,文學作品的想象與創造性。語言區游戲《小小配音師》,孩子們可以為喜歡的《西游記》動畫片段配音,那里總是人滿為患。但是不久,孩子們就提出了問題了“老師,那個iPad我們還是不會用!”“老師,為什么我們說的和動畫片說的都不一樣快呢?”……孩子們游戲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引發我思考教育活動的另一種可能性。
三、玩:揀選允愜載體,令古典文學邂逅現代兒童
配音秀游戲通過卡通片這一藝術表現形式,把卡通片配音和孩子語言發展進行有機整合,在發展幼兒語言、用詞的同時,引發孩子大腦思維活動,獲得直接的情感體驗,從而生發運用語言的欲望。《指南》中也提到“要珍視孩子在生活和游戲中遇到的真問題。”于是,為了滿足孩子的游戲需要,我生成了主題活動:《西游配音秀之三打白骨精》。
整個活動以游戲的形式展開,貼近孩子“玩中學”的學習方式。通過親身體驗“動畫消音”片段,觀察人物表情動作,猜測對話內容,初步了解配音。然后分組討論協商合作,為角色人物配音。這里運用到“配音秀APP”,能即時生成配音后視頻,白板分屏展示配音視頻與真人視頻,孩子對比欣賞,相互評價討論,發現影響配音的因素。緊接著的二次配音,孩子應用討論經驗,進一步表達對角色人物性格特點還有情節的理解。
活動中,孩子會感受到人物的愛憎分明,在模仿中,他們愈發感受到什么是不畏艱難險阻、做事有恒心,不僅幫助孩子積累了許多精彩的詞匯、語句,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同時更是把孩子多元能力的獲得、意識品質的提升融入到配音游戲中,驅動孩子對《西游記》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小結
孩子們在這趟《西游記》之旅中,獲得了多元的發展,不僅萌發了傳統文學名著的興趣,提升了感悟和認知的能力,培養了文藝素養,作品中呈現的奇幻莫測的故事內容,讓孩子自發親近、閱讀、探究,從而拓展其想象力,使其獲得愉悅的情緒情感,故事中人物不同的個性行為,還幫助孩子辨明是非,樹立了正確的善惡觀。我想,這都是因為老師能夠相信著孩子,追隨孩子,并支持孩子,而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將會繼續浸潤孩子的生活,為他們走向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還原性視域下現代兒童觀的實踐反思與重構[J].彭雯園、于洋.生活教育.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