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
摘要:隨著全球變暖,北極航線的全線開通指日可待。我國需大力建設“北極航線母港”。把上海港建成“北極航線母港”,不僅能夠提升上海港的地位與影響力、推進與上海自貿區、新片區聯動發展以及促進上海港的產業集群,發展我國東海、黃海海域、聯通北極航線,減緩美國等國家對中國南海及釣魚島周圍海域的集中干涉,緩解相關海域的爭端壓力,真正地貫徹落實海洋強國戰略。
關鍵詞:北極航線母港;北極海域;極地船員培訓;港口功能
“一帶一路”依托通道建設,其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主要依托海上航線聯通沿線國家的經濟,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太平洋。在此背景下,北極航線以其成本優勢和戰略價值以及開發利用的法律環境都是非常誘人的。北極航線包含三條線路,從大致走向上看,西北航道東起戴維斯海峽、巴芬灣,西至白令海峽,連接東北亞,其中西起卡拉海峽東到白令海峽的航行區域被俄羅斯成為北方海航道,是東北航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航道穿越北冰洋中央公海海域,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我國目前著力推進旨在加強亞歐非等沿線國家互聯互通的“一帶一路”建設,在這一點上北極航線將大有可為。目前全國各地方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相關規劃中,吉林已經提出謀劃利用途經薩哈林島、繞過堪察加半島、穿越白令海峽、沿俄羅斯北部經北冰洋航線,將吉林東部打造成海上重要節點。大連港也正在制定“東北新絲路”計劃,其中打造北冰洋航線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此我國北方已布局兩省。華中華東地區也應該抓緊布局,完成北冰洋航線的全線暢通。
隨著全球變暖,北極航線的全線開通指日可待。一旦北極航線完全開通,必然會對世界海運的格局產生很大影響,北極沿線以及延長線上的港口的合作與競爭將會更加的活躍。在此大背景之下,誰能捉住機遇,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優勢,便會取得發展先機。因此,我國需大力建設“北極航線母港”。“北極航線母港”是能夠為北極航線運輸提供專業服務、使北極航線貨物吞吐量較大、港口功能較為完備、經濟腹地支撐能力較強和航運相關產業集聚度較高的樞紐港,同時也是經營北極航線運輸的航運公司的集中運營基地。
把上海港建成“北極航線母港”,不僅能夠提升上海港的地位與影響力、推進與上海自貿區、新片區聯動發展以及促進上海港的產業集群,而且使航運重心北移,發展我國東海、黃海海域、聯通北極航線,減緩美國等國家對中國南海及釣魚島周圍海域的集中干涉,緩解相關海域的爭端壓力,使得我國海洋建設以優勢的條件強勢發展,促進上海港與國內各大港口貫通一線,形成中國東部沿海海洋經濟帶一體化格局,提升沿岸港口的整體實力,讓中國的海洋建設圍繞海岸線形成一道堅實的防線,真正地貫徹落實海洋強國戰略。
一、統籌規劃,政策落地
“北極航線母港”的建設并非民間力量可以自發完成,也并非單個行業或主體可以實現,而是一個需要多行業、多主體共同參與的過程,而由于北極航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還在探索期間,因此在建設“北極航線母港”,積極參與北極航線建設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政府意志及政策支持予以支撐。
就現階段而言,一方面,上海市政府應以“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為契機,將“北極航線母港”的建設提到日程上來,并將具體任務安排進行合理分配,加強對港口建設、船舶制造等方面的資金支持,強化對貨源企業、物流行業等方面的政策傾斜,鼓勵科研人員、專業人員的人才培養,保證“北極航線母港”建設的各個環節相互貫通,有序進行。另一方面,政府應把握好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發展機遇,落實稅收減免、金融優惠、口岸開放等一系列政策,提升“北極航線母港”的對外吸引力。此外,上海市政府還應依托“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在建設“北極航線母港”的過程中,充分發揮“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平臺優勢及連通效應,進一步推進上海港作為“北極航線母港”與國內國際港口的合作與協調。
二、對外合作,優勢互補
從非北極國家方面而言,主要是與日本、韓國等鄰近國家的主要港口進行合作,由于上海與日韓主要港口有一定的地理區位優勢及合作歷史基礎,應繼續加大和鼓勵上海港與鄰近國際港口(例如日本的神戶港、韓國釜山港等),在港口運營、港口管理方面的經驗交流。此外,由于這些港口都是該國北極航線的重要節點,也應該加強在北極通航方面的技術合作,并進一步落實自貿區和港政策,減少商品流通程序,塑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優先推進船舶用品流通、建立海運交易所和船舶管理設施、建設相關商業園區等,最大限度地發揮北極航線港口的聯動效應。
從環北極國家方面而言,主要是與加拿大、瑞典和俄羅斯的合作,“北極航線母港”作為我國參與北極航線的關鍵節點,勢必要與加拿大、瑞典、俄羅斯等北方海航道及其沿岸港口產生交集,因此,要加強與這些國家的北極戰略合作,降低通航費用(包括引航、護航、破冰的費用)、完善北極航行保障措施等事宜,提升北極航線的經濟性、安全性。同時,由于地處高緯、鄰近北極,加拿大、瑞典和俄羅斯的多個港口在冰級船舶建造、北極海域航行、極地船員培訓等方面都有較為豐富的經驗,有助于為上海建設“北極航線母港”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這也需要政府部門進行牽頭,帶動港口間的技術交流。
三、對內提升,夯實基礎
上海建設“北極航線母港”有較好的基礎,而重中之重在于繼續提升自身實力,在響應國家戰略,積極投身開發北極航線的過程中,也應進一步夯實基礎,身為北極航線開通后的“母港”儲備港口,做好北極通航的各項準備。
首先,應該提升港口建設水平,加大對港口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支出,加大港口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力度,加大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力度,加大集疏運體系建設和協調協作力度,使得上海港能滿足“北極航線母港”的基本要求。其次,應該借助目前上海的優勢教育資源,加強對人才培養和培訓的資金投入,既要鼓勵科研人員對北極航線開發、北極海域環境、船舶制造、通導系統等相關方面的研究,也要強化對船員、技術人才等一線人員的系統性培訓,保證其能有序處理北極航線中的各種緊急情況,在面對北極航線的復雜冰情時能夠安全航行。再次,還應出臺相關貿易政策,結合上海自貿港的優勢地位,積極引進外資,提升上海港作為“北極航線母港”在貨物運輸及轉運上的吸引力;并鼓勵港航企業、物流企業等圍繞“北極航線母港”的建設目標積極發展,保障我國及周邊國家的港口能以上海港為核心有序實現北極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