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莉
被譽為“第二個都江堰”的武都引水工程,是川西北工農業生產和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水源工程,是四川省“再造一個都江堰”戰略目標的重點工程,是具有防洪、灌溉、生態環保、國土資源保護、工業、生活供水,旅游以及發電等綜合利用功能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
武都引水工程,一期已建成通水,二期重點工程武都水庫位于涪江上游武都鎮以北的峽谷中,投資約39億元,2009建成。武引工程包括武都水庫和二期灌溉工程現投資百億多萬元,設計庫容5.72億立米,正常蓄水位658米,最大壩長736米,壩底為碾壓混泥土重力壩,壩后式電站裝機3臺,總容量15萬千瓦,特別是在2001年罕見的春夏伏旱中,為灌區抗旱奪豐收作出了重大貢獻,2019年百年難遇的防洪截留保證下游數千萬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一、建設水利工程檔案資料管理的優化路徑
(一)利益牽引,做好檔案的管理工作。工程竣工驗收的時候,管理科室的檔案管理人員應當與工程項目的管理人員一起,依照水利工程檔案的歸檔范圍要求,全面審核、檢查工程建設當中所形成的全部文件,及時解決所發現的問題,查補缺漏,要保證竣工材料的真實、及時和完備,保證及符合歸檔范圍的要求。檔案正常保存極為重要的水利科技發展歷史資料,利用科技檔案記錄水利技術,不僅能夠具備檔案資料保存的共同屬性,還能夠具備查閱以及記載水利工程事業發展的變化,并實時記錄該變化。對此,隨著現代化社會信息化建設進程的日益趨近,全面加強檔案在水利系統中的應用已成必然趨勢,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水利系統檔案管理一定會朝著更加信息化、科技化的方向發展,為水利工程的健康協調發展提供最真實、科學、詳細的歷史記錄。信息化已經從過去的屈指可數變成了如今的走進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更多的信息化科學技術被運用到檔案管理中,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檔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攝影技術、計算機技術等信息化技術,更是為科技檔案現代化管理提供了更多的途徑與方法,而我國大部分水利系統都缺乏電子文件存儲系統和信息化查詢平臺。
(二)強化檔案資料管理人員的職業意識。檔案管理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專業性要求,尤其是對水利工程技術檔案管理者來說,其工作專業性更是非常強的,因此要想做好水利工程技術檔案管理與資料整理工作,就必須要安排經驗豐富的專業檔案管理人員負責執行各項工作任務。然而從目前來看,由于國內專業檔案管理人才較少,從事水利工程技術檔案管理的更是十分稀缺,因此很多工程的檔案管理人員實際上都未經過專業培訓,實踐工作經驗也比較少,如果缺乏專業人員監督指導,那么在工作中就很容易出現歸檔不齊、案卷存放不規范甚至是檔案資料丟失損壞等問題。
(三)強化工程檔案資料形成過程的監督與控制。項目批復內容,不要隨意變更,如要重大變更,就及時履行變更批復手續,同時變更后由監理工程師按程序發放通知。項目合同要素要完整,合同中不需要的條款應劃掉或填上無,不能空下、不能涂改,工程稽查中有個別合同時間要素不完整、內容填寫不完整。這都會水利工程施工造成不良影響。項目資金支付管理應隨著工程建設進度進行,不能超前支付或延遲支付。工程原材料質量檢、試驗資料不完整、試驗頻率不足、監理方單獨抽檢頻次不足,未有質量檢測計劃資料,這些問題應由監理工程師全面負責監理管理,報送甲方工程師審核或監管。工程隱蔽工程資料不完全,三檢資料缺實或數據記錄不全,不能體現工程建設過程中具體的質量驗收資料程序等。想要有效優化水利工程檔案管理,首先要強化意識,真正意識到水利工程資料管理的重要性和對工程項目的重要意義,改掉往日粗放的管理模式,才能從根本上達到優化的目的。
(四)完善檔案管理制度,打好水利工程管理基礎。水利工程檔案管理過程中,檔案傳遞和變更頻繁,容易使檔案的完整性受到影響。建立健全各項工程檔案的管理制度,并確保制度的有效執行,才能切實保證檔案的完整、有效,確保相關部門能夠獲得及時、有效的檔案資料或者信息。總而言之,對水利工程技術資料的收集、歸檔整理具有非常高的必要性,信息化建設、檔案管理方法創新等針對性策略,仍然是能夠是水利工程技術檔案管理與資料整理工作得到完善的。
二、周邊環境和諧發展的建議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中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四川是有著1100多條河流的千河之省,從西藏高原大陸架第一臺地下降到第二臺地的崇山峻嶺中,長江水系的多條江流迂回曲折,飛流而下,水流落差極大,蘊藏著豐富的水利資源。
(一)如何讓水利工程尤其是象武引這樣的大型水利。工程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處,相得益彰。
武都引水工程是四川省“西水東引”總體規劃中具有防洪、灌溉,發電城鄉工業生活供水、環境保護、旅游等。武引工程全部完成后不僅將灌溉綿陽、遂寧、廣元、南充四市的十幾個縣的282萬畝農田,惠及1200多萬人,是川西北地區工農業和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工程,是涪江和嘉陵江流域社會經濟效益最大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使川西北的水資源得到了合理配置。涪江六峽風景區依托武都水庫工程進行綜合性開發的國家水利風景區,毗鄰天人合一竇團山、佛教圣山觀霧山、平武報恩寺,北川西羌猿王洞九寨黃金旅游最佳區域。景區有水面13.8平方公里,長37公里的水域景觀區,共有六個峽谷,享有長江小三峽之稱。同時,景區有李白文化、三國文化、藏羌文化、稀有植物,水利工程景觀等旅游資源豐富。
我認為首要的是加強武引水資源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保持生產活動與自然規律之間的平衡,保護好水資源。使投資巨大的武引工程有源源不斷的水源,不至于象有的水利工程那樣,工程修好了,源頭卻進行破壞性砍伐,使源頭水枯竭,工程成了聾子的耳朵一一擺設,造成非常極大的浪費。
(二)在進行武引水資源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的同時,進行水資源風景區建設,尤其利用武都水庫的優勢,大力開發旅游業。武引水資源風景區建設有以下優越性:
1.改善、美化了水資源區人民的生存環境。
武都水庫控制流域面積5807km,生態保護將使水資源區有很好的植被。據檢測,森林可以涵留住百分之七十的地表水,一公頃松林可以吸附36.4噸灰塵。武引水利資源區的植被建設要不同于一般單一的植樹造林,既要注意結合當地生態結構,植物、動物物種科學配置,多品種植物的搭配,又要注意環境美化的效果,使綜合開發利用價值達到最好水平。
2.武引水資源區有得天獨厚的豐富自然旅游資源
武都水庫建成后儲水量達6.1億立方米,水庫上游江段都在高山峽谷之中,將構成一幅70多里長的高峽平湖長廊畫卷,自然旅游資源異常豐富。
武引水資源區的涪江從川西第一峰的雪寶頂流來,在這里寒濕性亞熱帶氣候下的高山峽谷中,垂直的名貴植物分布。大熊貓、金絲猴、蘇門羚、扭角羚、云豹、金貓等珍稀動物都棲居在這里。
奔騰不息的涪江兩岸峰巒層疊,一峰更比一峰奇,出中云霧舒卷,時有飛流直下。兩岸座座高達2000余米的山峰,形成了有小山峽之稱的涪江六峽。另有養馬峽位于龍門山褶皺帶的深切割山谷中。鄧艾伐蜀曾走過的古江油關、明月渡口,“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由此可見。
與武都水庫緊鄰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云崖寺竇團上,“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是李白對竇團山的真實寫照。
大自然的鬼爺神工雕出了眾多或險峻或雋秀的山水畫卷,是武引水資源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旅游資源。
3.武引水資源區有豐富而且很高的人文文化資源。
武引水資源區內許多遺址和傳說。鄧艾伐蜀至江油關時,如今明代立的“漢守將馬邈忠義之妻李氏故里”的碑尚存。大詩人李白曾在這里的牛心山上讀書,留下太白讀書臺,《封神演義》中哪吒鬧海、水淹城塘、火燒翠屏山都均出于此。
武都還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馬烈主義先驅者王佑木烈士故居和紀念園等諸多紅色旅游人文景點。
三、武引水資料景區建設要注意具有獨特性。
旅游資源開發的首要原則是獨特性。景區只有具備獨有的氣質,才有觀賞性,才可能吸引旅游人群未來將成為川西北區域亮麗集旅游度假圣地。
武引水資源區的自然風光以雄奇險峻見長,與別處的自然風光峻然不同。水庫建成后,我以為除了可開展水上觀光旅游,觀看涪江六峽等其它地方不可多見的“難于上青天”的險峻山川,開展水上運動等項目以外,水資源區燦爛的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三國文化,進行三國文化旅游開發是武引水資源區有別其它景區的獨特之處。同時建議政府建立成都、綿陽、廣元、劍閣、梓潼、成都的三國旅游環線,與九寨溝、黃龍旅游環線大力開拓武引水資源風景區市場。
綜上所述,武引工程檔案管理好是挑起武都引水工程的翅膀。武引集團公司被水利部評為“2006--2011年建設管理先進集體”,工程被評為“激浪杯2012全國有影響力十大存建水利工程”、2013年武都水庫成功創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2017年《工程檔案在武都水庫災后重建中的重要作用》獲得全省科技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一等獎,2018年10月檔案高標準通過國家檔案局驗收。
參考文獻
[1]林海英.論水利工程技術資料收集整理5號檔案管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9.
[2]關于水利工程檔案資料管理及利用價值的思考[J].水能經濟,2018,(2):294-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