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摘要:勃拉克是綜合立體主義的創始人之上,他的創作理論解決了創作中的構圖問題,并對畢加索的繪畫理論加以補充,在綜合立體主義領域發揮了決定性、開創性的作用。拼貼藝術是勃拉克藝術成就的巔峰,其最大特點就體現在它的形式美上,即將形體、色彩及線條等不同形式因素有規律地組合起來,使物體既抽象而又富有動感,呈現出音樂的節奏與韻律,這也與他的“物體是詩”這一理論相契合。本文闡述了勃拉克綜合立體主義的形成過程及其拼貼藝術的特點,并從形體、色彩及線條三個方面詳細介紹了形式美在拼貼藝術中的體現,以期對相關研究有所補充和豐富。
關鍵詞:綜合立體主義;勃拉克;拼貼藝術;形式美
上世紀發生于藝術領域的立體主義運動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在打破傳統繪畫空間觀的基礎上創立了新的藝術形式,被廣泛應用到后世的藝術創作與其他相關領域中。從哲學角度來看,它實際上展現了一種時間層面的現實主義,即“同一時刻同時存在”。勃拉克是立體主義運動的杰出代表,也是綜合立體主義的創始人,在綜合立體藝術的發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勃拉克與綜合立體主義
1908年,11月,D·H·康懷勒畫廊特意為勃拉克舉辦了個人畫展,獲得了當時著名的藝術評論家沃塞勒斯的高度評價,稱他是“極為大膽的年輕人”,“把風景、人體和建筑統統表現成幾何的立體形式”。隨后,立體主義運動開始興起,并極大地帶動了抽象藝術的發展。他創作的《大裸婦》對于他本人和整個藝術領域來說都是一種革新之舉。立體主義包括塞尚式的立體主義、分析立體主義與綜合立體主義三個時期,前兩個時期可以看作是立體主義的探索時期,直到1912年,兩人的創作風格逐漸由抽象轉向具象、由分析轉向綜合,他們把碎紙、字母等生活中常見的素材融入繪畫藝術中,形成了拼貼這種藝術形式。勃拉克在藝術風格上更注重對本國藝術的傳承,其藝術創作的初期與晚期都表現出明顯的野獸派特征,并受到了作為建筑裝潢師的父親的深刻影響。
二、形式美與拼貼藝術
勃拉克和畢加索共同創立的立體主義奠定了他們在繪畫藝術領域的地位,1912年,他們將其發展到新的高峰——綜合立體主義。在分析立體主義盛行時期,所謂物體的真實形態幾乎在畫面上消失了,這使得二人隱約產生了危機感,所以他們果斷放棄前期的創作風格,把形體完全分解并重新建立了新的創作風格進行創作,在同幅畫中使用不同的材料來描繪與反映物質世界,即拼貼藝術。通俗地說,拼貼藝術就是把一些彩色印刷品、紙片或其他各種類型的材料用膠粘貼到畫作中,然后通過藝術加工,運用繪畫藝術使這些拼貼圖保持各自獨立的特性但又有機混合為一個整體。從廣義的角度來看,拼貼藝術是從拼貼延伸到拼接,從平面拓展到立體,從有形拓展到無形,從技法發展到理念。不難發現,形式美是拼貼藝術的重要特征。所謂形式美,就是將不同類型的因素按照一定的規律組合,包括形體、色彩及線條等,還包括多樣統一、對稱均衡等形式法則,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定的法則與特征,體現在藝術美上就是相對獨立的外部諸因素的美。例如,《單簧管》是勃拉克的拼貼代表作,在這部作品中,藝術大師以報紙、有色紙及木紋紙在畫作中央拼貼出簡潔的形狀,然后用鉛筆在圖形周圍勾勒出線條與陰影,使主觀創造與客觀物體形象融為一體。在樸素而又嚴謹的畫作中,無論是紙片,還是簡單勾勒的線條等視覺要素都是一種符號,它們使剪貼畫圖形獲得了某種含義與依托,甚至使人從中領悟到深刻的精神內涵。
三、勃拉克拼貼藝術的形式美
1.拼貼藝術形體之形式美
綜合立體主義摒棄了傳統繪畫中對光與空氣的表現手法,不再使用三維空間的透視方式,而是用許多相交的線、面表現物體,并以全新的視角、從多個角度去觀察與表現事物,比如《埃及塔克之屋》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1908年,勃拉克來到埃及塔克,在這里,勃拉克嘗試用風景畫的形式探索幾何圖形的表現形式。在這幅畫作中,房子、樹等都被簡化成幾何圖形,勃拉克只是對橢圓形的構圖稍作修飾,就輕松淡化掉了立體主義固有的略顯單調、強勁的方格感,從而解決了長方形構圖中不易解決的四角物體與結構的問題。
2.拼貼藝術色彩之形式美
在勃拉克的畫作中,拼貼藝術和對色彩的研究是并行存在的,勃拉克用自己嫻熟的創作手法豐富了拼貼藝術的形式語言。到了1913年,勃拉克在作品中更加廣泛地使用色彩,并強調繪畫作品中的色彩強度,他認為物體與色彩不會正好融合,某些排列在一起的形狀與色彩能夠表現一個主題,或者把主題放置在構圖上,而色彩也不是依附于物體的。在畫面中,紙片等物質被作為抽象色彩及色塊組合在一起,并融入拼貼技術,再加上其他創作技巧,就會呈現出驚人的效果。
3.拼貼藝術線條之形式美
線條美也是勃拉克立體主義形式美的重要表現之一,其既體現在形體、色彩等因素之中,也體現在多樣統一、對稱均衡等形式法則之中。勃拉克將紙片、報紙等實體材料直接貼在畫面上,這些材料削弱了畫面的透視作用,使得分塊構圖逐步消失,并用均勻的色塊來替代細小的筆觸,減弱了線條的復雜性,而更加強調畫面的平面性。例如,在他創作的《小提琴與煙斗》中,用有色紙、報紙等材料在畫面中央拼貼出簡單組合,并在周圍用鉛筆勾勒出陰影與線條,主觀創造與客觀物象互相融合,看起來格格不入,但又令人信服。
綜上所述,勃拉克在立體主義運動中的地位是決定性的,而拼貼藝術是他追求美的自然產物,是對藝術探索的卓越產物。拼貼藝術具有輕松、靈活的特點,同時又非常直觀、簡潔,與傳統繪畫形式有著本質的不同,但同樣具有形象化功能,它為勃拉克的作品創作帶來了形式上的突破,并解決了畫作創作中大量的構圖問題,對后世繪畫藝術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劉子冀.淺析拼貼藝術的發展歷程與藝術特點[J].芒種,2020(9):125-126.
[2]蘇夢熙.畢加索拼貼藝術中的新聞符號分析[J].新聞傳播,2018(14):8-9.
[3]張馨元.十九世紀錦灰堆與西方拼貼藝術比較研究[J].藝術品鑒,2018(2Z):66-68.
[4]程適.繪畫寫實性的更多可能——從霍克尼的拼貼藝術談起[J].藝海,2020(10):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