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世界的繪畫歷史上,中國畫是一顆璀璨且耀眼的明珠,作為我國所特有的畫種,要想在當前時代背景之下,不斷的傳承和發展下去,也就必須要朝著民族化的方向不斷地前進,升華和塑造民族藝術。本文就對于少數民族民間文化元素與當代中國畫創作的有關內容,作出了具體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少數民族;民間文化元素;當代;中國畫
1少數民族元素中國畫的創作特點
首先,寫實客觀性。在中國畫創作過程中,一項常用的藝術表現形式就是寫實,針對現實生活中的事物,進行真實、客觀的刻畫和表現出來,從而實現情感表達。寫實這種手法屬于一種原始且質樸的藝術手法,重點就是在于對于客觀世界的再現,在中國畫中,融入少數民族的文化元素,往往是通過寫實體現的。在畫中通過對于少數民族特有的生活場景的寫實,能夠將人物的服飾特點、生活習慣,通過人物的刻畫以及構圖,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1]。
其次,夸張多樣性。隨著近些年西方文化不斷地涌入我國,為我國的繪畫界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推動了東西方的藝術交融。隨著對于中國畫的探索,很多創作者不再僅僅受到寫實手法所束縛,而是對日常生活,通過藝術的手法,實現再創造。這樣,就能夠在畫中更加顯著的體現出個人的情感,使得所創作出的作品,具有更好的視覺體驗。對于表現手法來說,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夸張和變形。將傳統的水墨與豐富的色彩結合起來,對于繪畫的題材,也進行了不同程度上的拓展。比如說,周思聰的中國畫作品《草原夜月》,就采用了多元化的色彩,以及細膩筆觸,在畫中將別有一番風情得出草原美景展現了出來,通過抽象的方式,呈現出蒙古族在月下的生活和習俗,讓繪畫作品帶有濃重的民族文化內蘊,豐富了作品的文化內涵。
最后,抒情表現性。在中國畫中融入少數民族的文化元素,也帶有顯著的抒發情感的特點。對于這類的中國畫來說,在構圖上,相比較傳統中國畫而言,其色彩更加明亮、豐富。另外,由于我國的少數民族種類多,而且分布全國各地,不同的民族也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藝術風格,而且每一個民族的情緒表達方式,也截然不同。比如說,漢族就較為端莊、內斂,而維吾爾族則熱情奔放、能歌善舞。在很多的少數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歌舞是一個必備的項目。因此,這種別具特色的場景,也會讓中國畫的創作內涵更加豐富。對于少數民族地區來說,常常地理位置較為特殊,因此也就具有較多特點鮮明的交通工具和民俗建筑。對于他們的服飾以及裝飾性圖案來說,也更加的華麗、復雜。因此,這些元素也使得中國畫的創作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2 當代中國畫創作對于少數民族文化的借鑒
2.1內容上的借鑒
對于我國的少數民族來說,一般生活地區都比較偏遠,多在西北和西南地區分布,而且常常處于海拔較高的地段,所以較少會受到外部世界的影響。因此,在很多的少數民族生活區域內,依然保留著原生態的文化藝術以及民俗習慣,比如說一些地區和民族所特有的傳統節日,比如說傣族的潑水節、高要區的茶果節等等。對于這些節日和習俗來說,都別具特色,也成為了當代的藝術家,在進行中國畫創作時一個良好的題材。對于這些少數民族的文化,從形式和內涵兩個方面,進行深入挖掘和剖析,再通過現代中國畫的形式,對其進行革新和進一步傳承,也能夠將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色,充分的突顯出來。
2.2 形式上的借鑒
在中國畫的創作過程中,必須要能夠靈活的運用形式語言。比如說,可以將少數民族的服飾元素利用起來,進行再創造,不僅能夠讓民族藝術具有一種創新性,同時還增強了作品本身的視覺效果。對于這一角度來說,具體體現在平面化的意象,以及造型的抽象化。在少數民族的民間元素中,對于其造型來說,一個最普遍的特點就是平面化的布局,不受到自然物象的限制,而是通過點、線、面基本元素,在平面內進行形象表達。這些形象都是高度簡潔,且具有概括性的。比如說,在少數民族的服飾中,所具有的花卉的圖案,就是在創造過程中,結合了平面的意象和抽象的造型。對于少數民族的民間造型來說,更加注重創作者所發揮出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夸大和提煉主體內容,這也充分的符合了在現代繪畫中,對平面化以及簡約化的審美要求和特點,讓中國畫的創作,更加能夠緊跟時代的潮流,一改以往對于物象的客觀寫實的創作方向。在中國畫的創作過程中,能夠通過簡約、平面化的造型,進一步的彌補其現代感的缺失,使得所創作出的作品,不僅能夠充分的展現少數民族的文化,同時又帶有強烈的時代感。
3 少數民族民間元素色彩的借鑒
在民間文化元素中,具有較多的裝飾性色彩,帶有原始、原生態的特點。因此,在藝術裝飾的過程中,通過對于這些色彩的運用,能夠打破自然色彩的束縛,更加靈活、自由的進行運用。比如說,在一些少數民族的服飾中,一般主色調就是紅、黃、藍、黑、白等等,在其中也展現了較為顯著的情感對比,將少數民族民間元素的色彩中,那種濃厚的原生特點體現出來,這樣也就帶給人一種熱情、率真的繪畫魅力。比如說,在蒲國昌的部分中國畫作品中,如《二苗女》《儺戲系列》。都在其中借鑒和融合了貴州的少數民族的民間色彩。通過民間色彩在繪畫中的融入,也將少數民族的民間文化更加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實現更好的繪畫效果。在現代中國畫的創作中,對于這些富有個性化的民族色彩的應用,也能夠轉變以往的中國畫中所慣有的空靈境界的追求,為中國畫賦予了更加濃郁的時代韻味,在其中充分的展現了現代人的觀念和情感。
4 少數民族民間文化元素與當代中國畫創作的未來展望
在當代中國畫的創作過程中,要想有效的融合少數民族民間文化元素,必須要經過體驗生活、收集素材形象,再到實際創作的素描稿、水墨稿,最終所得到的成熟的作品,必須要經過多次的試驗,才可以完成創作。因此通過本人的創作實踐和研究,為了避免在創作過程中出現概念化、類型化、人物混淆模糊等問題,必須要在創作之前,深入收集所需要民間文化素材,并且在對前人經驗借鑒參考的基礎上,開展試驗性探索。同時,在創作的過程中,要飽含對少數民族同胞的熱愛、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尊崇,為創作注入情感與靈魂,讓作品擁有個性鮮明而又與時俱進的生命力,不斷推進少數民族中國畫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石磊,呂暉.當代西部民族題材中國畫創作視角的拓展與變遷[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0,40(04):71-76.
作者簡介:
李月艷(1984.01——),女,漢,籍貫:廣東省英德市,職稱:中學美術一級,學歷:本科,研究方向: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