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中存在不少以“復仇”為主題展開的小說,其中女性復仇故事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以《聊齋志異》中女性復仇文本為基礎,從女性復仇的動機及方式入手,對女性復仇主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聊齋志異;女性;復仇
“復仇”一詞,語出漢代袁康寫的《越絕書·敘外傳記》:“臣不討賊,子不復仇,非臣子也”。從古及今,復仇題材的作品為歷代讀者喜聞樂見。清代小說家蒲松齡所著的《聊齋志異》中便描繪了豐富多彩的復仇故事,其中記載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復仇故事。這些復仇故事中的女性多為普普通通的弱女子,但當自己或家人,或無辜百姓受到欺凌傷害時,她們絕不忍氣吞聲、任人魚肉,而是通過反抗及復仇讓作惡者受到懲罰。這些女性復仇的動機及方式復雜多樣,對后世女性復仇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一、《聊齋志異》中女性的復仇動機
(一)血親復仇
血親復仇指女性復仇者因娘家或夫家親人被無辜陷害殺戮時奮起反抗,為親人報仇雪恨,如《俠女》、《庚娘》、《商三官》。《庚娘》中少婦庚娘的公婆、丈夫先后被強盜王十八推入河中,孤零一人的庚娘為了給家人報仇,假意順從王十八后尋機殺死仇人。《俠女》中的俠女靠著高強武功及聰明智慧,為被陷害的父親復仇。《商三官》中的商三官在父親被當地豪紳打死后,先是勸兄長埋葬遺體,再獨自一人承擔了復仇的責任。
(二)為己復仇
這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女性復仇最常見的題材之一,與女性在我國古代社會中男尊女卑的社會地位有著直接的關系。在男性強權的社會中,弱勢的女性往往容易遭遇各種摧殘和迫害。《聊齋志異》中的《梅女》、《博興女》、《霍生》、《細候》、《江城》均講述了含冤的女性為自己復仇的故事,《竇氏》、《丑狐》、《武孝廉》、《云翠仙》均講述了“棄婦”向負心漢復仇的故事。《梅女》中的梅女被典史誣陷與小偷通奸,不甘受辱的梅女懸梁自盡含冤而死,成為鬼魂后向誣陷她的典史展開復仇。《細候》中的細候本已與滿生定下婚約,卻被富商用計騙婚。得知實情的她,毅然對騙婚者實施報復。棄婦展開的復仇也是女性復仇故事的一大亮點,《竇氏》中的竇女被情人始亂終棄,走投無路的她抱兒慘死在南家屋外,變為鬼魂向負心漢進行復仇。
(三)忠仆復仇
在《聊齋志異》女性復仇的故事中,有一類忠義之仆為主人討回公道的記載,由于與路見不平的俠義復仇不同,因此單獨劃為忠仆復仇。如《瞳人語》與《辛十四娘》都講述了雖出身低賤卻心懷忠義,為主人復仇的忠仆復仇故事。《瞳人語》中讀書人方棟偷窺車中女子被發現后,仙婢怒斥其“賊眼褻瀆”并施展法術使其眼睛失明。《辛十四娘》中的狐婢為救下被冤枉的主人,孤身進京告御狀,并讓陷害者被捕。
(四)俠義復仇
歷朝歷代都有大量的作品描寫俠,宣傳“俠義”。《聊齋志異》中的《大人》、《喬婦》、《張氏婦》都講述了具有俠義精神的女性為他人復仇的故事。《大人》講述了在云南深山中打獵的女子歸來時,發現有兩位巨人作惡,立即掄起銅錘將巨人驅趕的故事。《喬婦》中的喬女,見孟生死后孟家家產被無賴所占,便求助于孟生的好友、去衙門告狀、向鄉紳求助,終于為孟家討回公道。
二、《聊齋志異》中女性的復仇方式
(一)異能復仇
異能一般指神話傳說或志怪小說中常出現的法術,是一種超自然能力。小說中一般能使用這種異能的以神仙、妖魔鬼怪為主,人類中能使用這種異能的多是修煉多年的佛、道、邪教人士。如《云翠仙》、《丑狐》、《武孝廉》、《瞳人語》、《竇氏》、《博興女》、《霍生》、《李司鑒》、《梅女》均為使用異能向負心漢、仇人或行止不端的好色之徒等復仇的故事。
(二)智慧復仇
蒲松齡最為贊賞巧用計謀的方式復仇,塑造了不少運用智慧成功復仇的女性。如《庚娘》、《細候》、《狐入瓶》、《商三官》、《張氏婦》、《小翠》、《竇氏》。《狐入瓶》中的農婦石氏在遭受狐妖騷擾后,細心的發現狐妖有時會躲入瓶中,便當狐妖再次躲入瓶中時,迅速堵住出口,并丟在鍋中煮沸,將作惡的狐妖殺死。《張氏婦》中機智聰明的張氏,巧施計策既保全自己不受侵犯又讓惡人斃命。
(三)武力復仇
在傳統的男尊女卑社會環境中,女性只是作為附庸品,附屬于男性,但在種種不平等下,女性并沒有完全喪失渴望平等的意識。《俠女》、《大人》均講述了女性使用絕頂武力復仇的故事。《俠女》中俠女在白狐數次的騷擾及威脅下,怒斬白狐。《大人》中身負絕技的深山女子拿著三四百斤的銅錘孤身出門,將兩個兇惡巨人打得落荒而逃。
(四)求助復仇
中國古代的女性為禮教壓迫,多為一無所長的弱女子,在不具備異能、武力的條件下,大多受壓迫的女子只能采取向他人求助的方式復仇。如《辛十四娘》、《畫皮》、《喬婦》、《連瑣》。《畫皮》中的普通民婦陳氏在丈夫被女鬼害死后,跪求法術高強的道士為丈夫報仇。《喬婦》中的民婦喬女靠求助他人和告官兩種方式,為孟家討回財產。
三、結語
蒲松齡筆下的復仇女性如狐女、仙女、女鬼、平民女子,在自己或親人受到欺凌陷害時,她們以法術、武術、智謀、求助等方式來實現自己復仇雪恨、懲奸除惡的愿望。蒲松齡將神異的法術、高強的武功、過人的智謀以及善良孝順、俠義正直等美好品德賦予這些復仇女性,正表明了他進步的婦女觀。當然,由于時代的局限性,《聊齋志異》中的女性復仇描寫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個別作品中具有因果報應色彩,但這并不損害《聊齋志異》中女性復仇描寫的思想性、藝術性,值得人們深入研究和分析。
參考文獻
[1]戴慧.《聊齋志異》中女性復仇模式探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2.
[2]程溢春.淺談《聊齋志異》復仇小說寫作模式及人文內涵[J].漢字文化,2020(18):72-73.
[3]李雨薇.“女性行俠復仇”故事新變研究——從唐代文獻到《聊齋志異·俠女》[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5(04):72-78.
作者簡介:袁媛;1988年5月;女;河北省承德市;漢族;碩士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