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蘇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意見》(蘇府〔2020〕15號)的解析,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期的典型公文案例,總結出在疫情防控時期,機關單位在公文寫作中要重視互聯網媒介,形成互聯網意識,并在依法行文基礎上熟練運用現代互聯網技術,優化文書處理流程,及時、快捷、準確地發布政務信息,引導社會輿論,提高公信力。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期;公文寫作觀;《蘇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意見》
2019年底至2020年初,一場遍布全國、波及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危害到民眾的健康和生命,嚴重破壞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學習。在這種特殊情況下,互聯網就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對外聯系、知曉訊息、慰籍心靈的重要媒介和手段。同時,黨政機關公文從未像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這樣受到民眾如此的關注和廣泛的傳播。黨政機關及時運用公文,出臺相關規定、制定具體策略、進行輿論引導,以回應民眾所關切的問題,解除公眾的疑問和質疑。這樣“以文輔政”尤為重要。其中,蘇州市人民政府的一則意見一出臺就受到新華網和新京報的積極評價,引起民眾廣泛注意。
蘇州市人民政府在2020年2月2日公布了《蘇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意見》(蘇府〔2020〕15號)。十項政策旨在解決蘇州中小企業在疫情期間最關心的“現金流”和“人力資源”問題。歸根到底,該文件就是一則抓重點、做實事、會施政、少官話且文種選用正確、內容符合客觀事實、語言平易近人的好公文。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期,各級黨政機關公文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面臨著極大的風險和嚴峻的挑戰。有些地區和單位的黨政機關公文出現脫離實際情況、通報滯后,甚至失密泄密等問題。這暴露出某些黨政機關單位在應對突發性的公共事件時,公文寫作和處理出現了漏洞。所以,為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公文寫作和處理工作,黨政機關文書人員應端正思想站穩立場、正確選擇文種、加快文書起草、加強內容把關、優化文書處理流程,形成疫情防控時期的公文寫作觀。
一、重視互聯網媒介,關注民眾輿論導向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紛繁復雜、真假難辨的信息充斥網絡,民眾急切地希望從網絡媒介資訊里獲取疫情最新發展態勢。所以,面對民眾通過互聯網參與政務的形勢,公文寫作就必須重視網絡輿情,充分了解社會動態信息。力求廣泛關注、搜集、整理、分析網絡輿情,為領導決策和指揮做好信息服務工作。同時,要守住政治、道德底線,加強以政務平臺、微博、微信、短視頻平臺為媒介,公文為政務核心的網絡信息管理和引導,形成輿情共識。2020年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通過中國政府網發布了《關于征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問題線索及意見建議的公告》。該公文采用互聯網媒介征集公眾意見,接受公眾對地方政府在疫情期間失職瀆職問題進行監督。這是公文傳播的新形勢,更是重視互聯網媒介,關注民眾輿論導向的良好案例。
二、依法行文,嚴把“文種、內容、語言”關
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核心。公文作為實施行政管理的工具,則必須堅持依法行文。這就涉及公文的行文主體、文種、發文流程、內容、語言等都要符合法律法規。
(一)依法行文,是疫情防控期間公務寫作的關鍵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由于疫情的突發性和嚴重性,再加上初期信息不對等、情況不明等情況,出現了有些黨政機關部署防疫工作的公文,難免會出現對策過激、要求過高,甚至一刀切的情況。2020年2月2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衛生健康局發出《應急處置征用通知書》(大市衛征〔2020〕1-61號),將重慶市口罩直接“征用”。顯然大理市衛生健康局所發出的“征用”通知是不符合法律法規的。《突發事件應對法》《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政府確有征用物資的權利,但縣級以上的政府只能征用本行政區域內的物資。若涉及全國范圍或跨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的征用,應該由國務院進行。更何況,在疫情發展初期,國務院辦公廳就發布了緊急通知,強調重點醫療應急防控物資由國務院相關部分統一管理、調配,地方各級政府不得以任何名義截留、調用。最后,云南省對大理市發出通報批評,并責令返還物資。隨后,大理市發布通報將口罩悉數返回,相關涉案人員進行行政處分。
由此可見,公文寫作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進行擬寫、審核和行文。特別是疫情防控期間,大部分公文是以微博、微信和新聞平臺、政務平臺、短視頻平臺等網絡媒介進行傳播,稍有不慎,會引發社會輿情,影響政府公信力。
(二)依法行文,是疫情防空期間公文寫作的基準
湖北省紅十字會公布的第一批捐贈物資的使用情況在疫情防控期間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針對這一事件,湖北省紅十字會在官網上發布《湖北省紅十字會關于“N95口罩36000個”接收和使用情況更正說明》的公告,稱之前發布的口罩信息和數量均不準確,特此向公眾致歉。這則公告所提及的“現將捐贈的‘N95口罩36000個更正為‘KN95口罩36000個”“經向衛生健康部門了解,該型號產品不能用于新冠肺炎治療定點醫院一線醫護人員防護,但可用于普通防護。”實際情況是,N系列是美國口罩標準編碼,KN系列是中國口罩保準編碼;這兩者對應標準下過濾率都能達到95%,均可用于一線醫護人員防護。同時,這則公告落款處將“2020年1月31日”誤寫為“2019年1月31日”。由此可見,湖北省紅十字會的這則公告,未依法行文,對內容和格式進行嚴格把關,造成公文的多處紕漏,直接影響公文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三、運用互聯網技術,優化文書處理流程
疫情期間,由于情況突然、時間緊迫、網絡輿情壓力大,特別是疫情發展初期,制發公文要求減少人員接觸和文件傳遞,就需要借助電子設備和網絡整合材料。同時,為了縮短公文制發時間,提高效率,也需要借助網絡技術和相關平臺,實現手機端和電腦端的操作,優化文書處理流程。因此,電子公文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期減少人際接觸,提高工作效率,規避公文傳閱中發生泄密的首選公文模式。
綜上所述,《蘇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意見》(蘇府〔2020〕15號)是政府機關在非常時期指導工作、解決難題的典范之作,是依法行文,文種選用正確、內容符合客觀事實、語言平易近人的好公文。由此可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期,機關單位在公文寫作中要重視互聯網媒介,形成互聯網意識,并在依法行文基礎上熟練運用現代互聯網技術,優化文書處理流程,及時、快捷、準確地發布政務信息,引導社會輿論,提高公信力。
參考文獻
[1]曹麗娟.樹立公文信息網絡意識和互聯網思維觀——兼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公文寫作[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20,2:15-22
[2]魯寧.袁智忠.公文寫作與傳播對社會治理的影響及反思——以2019-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6):124-126
[3]任家進.特殊情況下如何制發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為例[J].秘書之友,2020,33-34
作者簡介:肖捷飛(1982年9月——),女,漢族,四川成都,文學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文書檔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