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摘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自于2020年1月1日施行后,優化營商環境已漸漸成為每個人耳熟能詳的熱詞。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有些人會認為對企業的嚴格執法與優化營商環境是矛盾的,甚至認為嚴格執法是企業生存的“絆腳石、攔路虎”,是對法治化營商環境的破壞。反過來,要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要對發現的企業違法行為實施“懷柔政策”。嚴格執法與優化營商環境孰重孰輕,就是要搞清兩者的辯證統一的關系。
關鍵詞:嚴格行政執法;優化營商環境;法治
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如何優化營商環境的討論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作為一個基層一線的交通執法者,我想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布鼓雷門再談談優化營商環境與嚴格執法的看法。法律的每一條條款都經歷了相對人犯錯、釋錯、總結,再犯錯、釋錯、總結的過程,很多條款都因為有了血的教訓、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危害才制定出來的。在經過無數次探索總結,經過長期實戰驗證過的經驗和教訓的濃縮精華后,才制定了規定某一條件下某一特定行為的法律條款。嚴格執法與優化營商環境孰重孰輕,就是要搞清兩者的辯證統一的關系。
一、嚴格執法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文明執法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嚴格執法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國家治理的深刻革命。一個法治國家,公民都應當要有較高的法律意識,人們知法、守法,甚至把法律作為一種生活的需要和信仰。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提升全民法律意識,普法先行的號角早已吹響神州大地。然而“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一個國家的治理怎樣真正實現由人治到法制到法治的轉變,最終的落腳點就在于嚴格執法。嚴格執法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要求執法人員秉公執法,嚴肅執法,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和程序辦案,真正做到以事實清、依據準、處罰適;二是要求執法人員必須盡職盡責,對發生的違法行為敢于糾正并依法處罰,不搞"態度執法"、"關系執法"、"人情執法",真正做到無論哪一個辦案人員來辦理,執法都是同一個標準,同一個結果。
如果執法者發現企業有違法違規行為,多是以整改銷號為主的管理,在處理上選擇避重就輕,帶有選擇性執法,碰到有困難的企業,也不忍心去處罰。如果執法者自身業務不熟,存在對法律法規的理解、掌握、應用等不精細、不準確,具體運用過程中出現偏差。那么必將導致辦案后期出現問題。這樣的執法者必定是一個不合格的執法者,嚴格執法也將無從談起。
二、營商環境的優化離不開嚴格執法,優化營商環境是嚴格執法的必然結果
嚴格執法不是粗暴執法,那種有法不依、執法不公、不按規定著裝、儀表不端莊、語言粗魯、行為野蠻、濫用職權吃拿卡要、亂罰款、以罰代管,甚至搞"區域"保護、"以邪治邪",既背離了嚴格執法的精神,又違背了文明執法的基本要求,既不是嚴格執法,更不是文明執法。在執法人員中,不乏有一些對群眾呵斥來呵斥去,甚至對群眾實施暴力行為的人員,唐代柳宗元筆下的《捕蛇者說》中“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的執法現場還經常見諸報端。對于這些人員,相關部門定要做出處分、進行教育,就是因為這些執法人員的暴力執法行為,讓廣大的公務人員在群眾面前失去信任,執法單位也失去了公信力。在執法過程中,也會有一些群眾抗拒伏法,并對執法人員做出威脅性行為的人,面對此類人群,必須讓其領會到法律的制約性和執法的嚴肅性,社會穩定需要每個人的維護。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已于今年7月15日起施行,為強化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提高社會對行政處罰的認可度,專門增加了首違不罰、無過錯不處罰、從舊兼從輕等規定:當事人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當事人有證據足以證明沒有主觀過錯的,不予行政處罰。雖然不予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也應當對當事人進行教育。這些都強化突出了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提高社會對行政處罰的認可度。
隨著優化營商環境漸深入人心,我單位也正深入推進“一網通辦”、“一次辦好”改革,全面提升審批效率,做好審批事項的事中事后監管工作。在加強各科室大隊相互間協調配合,主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轉變思想觀念,創新方式方法,建立審批、監管、執法銜接機制上,逐漸摸索出了一套優化營商環境與嚴格執法相輔相成的新路。
船舶營運證全程網辦實現“零跑腿”,這是我市我局2021年優化營商環境推出“自選動作”的一項重要舉措。船舶營運證申請事項全程網上辦理,打破了群眾辦事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以前,企業申請船舶營運證,原先需要到服務大廳提交申請材料等程序后才能夠領用證書,現在所有程序都可以在網上平臺實現,申請人從網上辦理完成后,可以選擇證書郵寄方式,證書會通過郵政快遞渠道寄給申請人,有效節約辦證人員的時間和辦證成本。解決了群眾辦事費時費力的問題,實現了政務信息資源的共享和“零跑腿”的愿望,進一步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三、優化營商環境能促進嚴格執法的實施,對嚴格執法有極大的推動力量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頑癥之“頑”,往往是因為帶有慣性,也沾染了人性的惰性。只有一把尺子量到底,不留“口子”,不給“空子”,不講“面子”,才能消除灰色地帶和彈性空間,提高違法成本。通過長期的嚴格執法,當營商環境的優化成果得以顯現,整個社會就會意識到嚴格執法之于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性,就會逐漸形成嚴格執法能營商環境優化的意識,從而推動嚴格執法繼續深入進行。近些年,無論是城市占道經營、亂停亂放、違章搭建等強力監管,還是京津冀地區強力治霾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嚴格管理、嚴格查處、嚴格執法”。也正是因為人民體會到了優化營商環境所帶來的好處,才能形成加強嚴格執法的良性循環。
豚小宜是我單位水上交通在長江建立的首個水上綠色服務區,集中實現了水上巴士為船員提供班輪化服務;水上超市提供船舶配件、生活物資供應,保障船舶正常運轉和船員基本生活;信息智能化查詢、船員辦證服務,健身娛樂和航運沙龍則豐富了船員的健康生活等十項專為船舶船員服務功能。讓長江行船苦漂的船員們,在這里有了一個有溫度的家。使船員在待閘錨地內隨意“放劃子”的時代成為過去,降低了因此而產生的海事違法行為,也保障了船員的自身安全。實現水上漂泊的船員從“怕管理”到“愛管理”的轉變,讓他們真切感受到水上執法部門的執法是真心對他們的愛護。也通過這種優化營商環境的形勢,促進水上交通嚴格執法得以順利的實施。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營商環境的優化離不開嚴格執法,優化營商環境是嚴格執法的必然結果。優化營商環境能促進嚴格執法的實施,對嚴格執法有極大的推動力量。將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把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貫徹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將對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王嘉禾. 淺析嚴格執法的條件[J]. 中國科技投資,2019(1):273. DOI:10.3969/j.issn.1673-5811.2019.01.245.
[2] 張邦輝,萬秋蘭,吳健. 在線政務服務的營商環境優化效應探析 ——"數字紅利"與"數字鴻溝"[J]. 中國行政管理,2021(4):70-75. DOI:10.19735/j.issn.1006-0863.202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