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書
摘要:玉米是中國最重要的農作物之一。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它有很高的需求。如何提高玉米產量是當前發展的需要,這不僅需要技術支持,更需要對我國玉米高效栽培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進而提高我國玉米高效種植技術。
關鍵詞:玉米種植;高效種植策略
一、我國玉米育種成就
我國是一個典型的農耕文明,農業在我國占據著較大的比重,而玉米作為我國北方主要的產物,玉米的育種情況直接影響我國玉米的產量。但是我國玉米育種近年來成就斐然。我國自建國 以來利用雜種優勢確保玉米的產量,而后又實行玉米改良計劃,采用去雄種結合人工輔助授粉進行玉米育種。由于我國迎來了科技發展的黃金時期,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產水平進入千禧年之后我國開始嘗試利用單倍體誘導技術,面對這些玉米育種成果,我們可以預見,我國的玉米發展趨勢是令人喜悅的。
二、玉米高效種植技術
2.1 玉米品種選擇
玉米種植的第一步是選種,只有選對了種子,才能保證高產高質。選種并不是盲目地選著市面上產量最高或是質量最好的品種,而是要因地制宜地,根據種植地所在地區的氣候、種植的土壤質量,以及品種在當地所發生病蟲的幾率、抗逆性和生命力等綜合因素進行選擇。最后,一定要從正規途徑購買玉米種子,否者無法保證種子質量,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2.2 種子處理
播種前對玉米種子進行合理的晾曬和藥浸,有助于提高種子的發芽率,降低種子的和植株的蟲害率。種子在晾曬時,需要選擇合適的天氣和晾曬場地,如果時水泥地則要經常翻動,避免太陽灼傷上層種子,影響種子的發芽率。在藥浸過程中,注意控制藥劑使用量,避免對種子產生藥害,降低種植的發芽率。
2.3種植要求
(1)土壤要求。種植前要對種植土地進行挑選,一般要求土地平整、土壤肥沃、土質疏松、透氣性強,于玉米種植前2~3d完成耕地工作。 種植時要施加磷肥、氮肥、尿素等底肥,并覆土起壟,壟高 9 cm 左右、寬 45 cm 左右。(2)合理密植與播種。每年的 為5月初~5月上旬是提升玉米產量的黃金期, 當前比較受歡迎的鐵茬免耕技術相較于人力播種具有效率高、播種均勻、密度精準、光合作用率高、節省時間等優勢,有助于玉米產業的現代化發展。一般情況下,玉米播種間距為 30~35 cm,播種密度為 48 000~55 500 株 /hm2;土壤不夠肥沃時播種間距為 35~40 cm, 播種密度為 42 000~48 000 株 /hm2 左右。 部分早熟的玉米品種生長期較短,可以加大播種密度,種植間距可控制為 30 cm 左右,種植密度為 55 500 株 /hm2 左右。
2.4肥料施用要求
肥料的施用要結合玉米的具體生長情況而定,要將有機肥料與無機肥料進行科學配比, 以緩解對土壤造成的危害。 施肥量需要考慮玉米的生長狀況和播種密度等因素,一般為鉀肥 75 kg/hm2、尿素375 kg/hm2;土壤不夠肥沃時,可在玉米葉面噴灑肥料,促進玉米生長。
三、我國玉米種植策略
3.1 突出區域優勢,建立商品基地
在進行玉米種植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意識到,若想提高產量,首先應該提高種植者的生產積極性,進行相關成本的降低,在進行玉米產量提升的過程中,還應該結合當下的實際,突出自身的優勢,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同時根據 2018 年的數據顯示,我國糧食每年因倉儲,運輸管理不當等原因,浪費高達 7000 萬噸。所以為了減少輸運成本,我們還應該注意進行商品基地的相關構建,為提高玉米的相關產量提供一定的便利條件。我們還應該進行合理的存儲以及玉米產量管理,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玉米品種,比如中職抗凍玉米,防止因為高緯度低溫情況而造成的減產,在種植的過程中,還可以適當建立符合地域特色的商品基地,減少運輸成本,以獲取較高的利潤。
3.2 利用科技力量,做好產量增值
我們都知道產量實際不僅和自身的勤勞度有關,除此之外還應該意識到,我國的科技的發展是為了提高生產力。所以在進行玉米種植的過程中還應該巧妙的運用科學技術的力量,比如采用無人機,減少人力成本,提高播種的效率,同時還應該詢問相關的技術推廣人員,對相應的種植知識進行相應的了解,進行相關的技術學習,提高自身的技能熟練度。還應該著手進行種植經驗的分享,相互團結,提高自身的玉米種植效率,進而提高相關的玉米產量。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多使用機械化,自動化,減少時間成本,同時可以適當采用轉基因的玉米,提高玉米的抗倒伏,低產等病癥,為穩步提高玉米的產量,提供便利的條件。
3.3 合理利用資源,挖掘增產潛力
我們都知道相關的產量實際和土地的肥力以及相關的資源利用度有關,所以在進行玉米推廣的時候,我們還應該結合相關的土地資源以及空間環境進行各種資源的混合搭配,防止種植樣式的單一性,在進行玉米種植的過程中,改善種植的結構,實現種植產品的多樣化,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從根本上提高提高玉米的產量,此外還應該注意挖掘相應的資源,為提高我國的玉米種植產量,保證我國經濟高速且穩定的發展。同時我們還應該及時的結合當下的政策,使我們的產品,在質量上提高,能夠更快的走出國門,還可以采用合理的有機肥,使用綠色資源,這樣既可以保護環境也提高了玉米種植的產量,一舉兩得。種植人員還可以適當進行種植大棚的建立,對種植的空間結構以及品種多樣性進行調整,保證我國的糧食產量。
結語:
在進行玉米種植業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首先對我國自建國以來的玉米育種成就進行分析,并結合前人的經驗,巧妙的結合科技力量,做好產量增值;同時還應該發展綠色種植技術,合理利用資源,挖掘增產潛力,保證我國農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欒春玉,孟慶佳.玉米種植技術及推廣應用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
[2]郭續華,郭 熒,呂述麗,郭倩.肥料與種植密度對玉米產量的協同效應研究[J].種子科技,2019
[3]李向前.高產優質玉米種植技術要點[J].吉林農業,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