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周軍
摘要:杜阮涼瓜是江門市的特色農產品,2013年農業部頒發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特色農產品。本文通過從資源環境情況介紹、生產傳統情況介紹、農業信息化建設情況、存在問題及建議4個方面分析杜阮涼瓜的發展情況及存在問題,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和局限,并認為杜阮涼瓜在后續的發展上應進一步提升“杜阮涼瓜”知名度、完善系統的電商營銷方案、增加涼瓜畝產量及提升瓜農種植涼瓜的積極性上等幾方面提出進行優化和提升。
關鍵詞:杜阮涼瓜;農產品開發;杜阮鎮;發展情況
1、資源環境情況介紹
(一)土壤地貌情況
杜阮鎮的土壤地貌的結合情況較其它地區特殊,杜阮鎮大部分為山地、丘陵,西高東低,三面環山,中部丘陵起伏,低面平緩,丘陵之間有大小不一的沖積垌田和山坑田、梯田。境內自然地質土壤較為復雜,成土母質多樣,三面山嶺大致以花崗巖、沙頁巖和赤紅壤為主;中部丘陵山多以紅壤粘土為主,耕作土層多為谷底沖積或山地土沙聚積而成為平洼地和山坑田,土壤ph 平均值6.0-7.0,加上種植土層深厚、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強,非常適應杜阮涼瓜對土壤的生長要求。
(二)特定地域保護范圍
杜阮涼瓜產于江門市蓬江區杜阮鎮中和、龍溪、亭園、雙樓、井根、子綿、松嶺、龍眠、龍安、龍榜、杜阮、杜臂、上巷、松園、瑤村、北蘆、南蘆、長喬、木朗、貫溪20個村委會和中心、新河、金朗3個社區居委會。
(三)水文情況
杜阮鎮境內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710毫米,平水年1700毫米,豐水年2300毫米,枯水年1200毫米。累年降水量保證率在1331.4毫米。累年月平均數降水量最多是8月份,296.3毫米;最少月份為12月,32.0毫米。
2、生產傳統情況介紹
(1)產地選擇:附近要求無工業污染,區內及周圍無污染水源,無固體廢棄物等污染,環境條件符合“NY5110—2002無公害食品產地環境條件”要求。
(2)品種選擇:根據杜阮涼瓜的風味特點,品質特征主要決定于當地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工選育,總體質量選擇粒大飽滿、無蟲口、色澤金黃的種子。
(3)生產過程管理:杜阮涼瓜生產過程必須嚴格按照《杜阮苦瓜生產技術規程》(DNB440700/T15-2003)操作。
①病蟲害的防治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
②加強栽培管理,采取土壤翻曬,增施有機質肥,合理施肥,合理排灌,搭架、引蔓、整蔓等農業措施,改善田間小氣候,減少病蟲害發生,增強植株自身抗病蟲能力,提高產量和果品質量。
③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禁止使用劇毒、高度、高殘留農藥。農藥使用應符合GB 4285和GB/T8321的規定。農藥交替使用,嚴格按照農藥安全間隔期用藥。
(4)產品收獲和產后處理:采收的苦瓜應是商品成熟的,從開花到商品成熟一般需要13天-15天。
(5)生產記錄要求:杜阮涼瓜生產的全過程,如實記錄農業投入品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日期、收獲日期、質量檢測情況、銷售情況、生產記錄等,以備查閱。
(6)質量安全規定:
杜阮涼瓜的產地環境、要符合《NY5010無公害食品蔬菜產地環境條件》的要求。生產過程必須嚴格按照《無公害食品苦瓜生產技術規程》(NYT 5077-2002)執行,質量要達到《NY 5074-2005無公害食品 瓜類蔬菜》的標準要求,產品實行檢測后上市。
(7)專用標志使用:
地域保護范圍內的“杜阮特產-涼瓜”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杜阮特產-涼瓜”農產品地理標志及圖案,必須向杜阮鎮農業服務中心提出申請,申請通過后方可采用杜阮涼瓜農產品地理標志公共標識字樣和標志圖案,并按照要求規范生產和使用標志。
3、農業信息化建設情況
(一)開展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我鎮有珍僑農產品電商縣級運營中心一家(杜阮涼瓜的核心企業),主要承擔蓬江區域內益農信息社遴選與申報、開展農產品電商與益農信息員培訓、協助落實惠農政策、指導益農信息社開展便民服務等職責。
(二)推動智慧農業建設。立足蓬江區農業產業發展實際,以杜阮涼瓜產業先行先試,計劃建設杜阮涼瓜產業預警信息平臺,完善農業氣象災害應急預警體系,收集、傳遞和發布蔬菜生產氣象災害、供需及價格走勢預警分析等相關資料信息;完善杜阮涼瓜產品儲備體系,建立市場異常波動防范和應急處理機制。
4、存在問題及建議
杜阮涼瓜是杜阮鎮特色農產品,曾獲得農業部頒發的“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稱號、“無公害農產品證書”以及廣東省食品行業協會頒發的“廣東嶺南特色食品”等榮譽稱號,但由于存在以下問題,目前“涼瓜產業”發展并不理想。
1、目前“杜阮涼瓜”的宣傳力度不夠,需進一步提升“杜阮涼瓜”知名度。
2、目前杜阮涼瓜銷售模式較為傳統,缺少系統的電商營銷方案。
3、盡管政府機構每年都出臺相關扶持措施、制定種植規程、開展技術培訓、指導標準種植,并利用協會開拓市場等,但由于外來害蟲針蜂的入侵,涼瓜種植面積縮小,涼瓜畝產量下降,效益較低,導致農戶種植杜阮涼瓜的積極性下降,還需進一步完善對害蟲的防治措施。
建議:
1、杜阮涼瓜文化節等活動不應局限在江門市范圍,應更多地走出去,參加國內外舉辦的相關活動或展會,豐富節目內容和加大杜阮涼瓜宣傳力度,使杜阮涼瓜在更多更大的市場露面。加強產品開發和推廣,深化“互聯網+農業+品牌”運作,依托各類大型活動及電商、新媒體平臺開展宣傳推介,不斷提升“杜阮涼瓜”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2、在銷售渠道建設方面,除了與餐廳酒樓小販建立合作關系外,還應爭取與知名電商合作,擴大銷售渠道,早日形成一套系統的電商營銷方案,讓杜阮涼瓜的觸角盡可能延伸到每一個角落。
3、利用大棚(或大網棚)種植涼瓜是目前解決針蜂等蟲害的較好辦法。大網棚種植理論上可行,但前期投入大,人工多,種植相對成本增加,種植仍存在一定的風險,目前在杜阮鎮還沒有農戶嘗試大網棚種植。另外可以在大棚內大面積安裝滅繩燈,利用對針蜂害蟲對特殊波長的敏感性對其進行撲殺,增加涼瓜產量。建議政府加大資金扶持,先規劃100畝的大棚區開展示范種植,未來三年逐步示范幅射帶動全鎮農戶實施設施種植,復興杜阮涼瓜產業。
4、建設一批農業產業聯合體,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數字農業和智慧農業,依托互聯網和現代物流打開農產品市場,拓展農民增收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