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人:
陳水章,特級教師、長沙市科技創新名師工作室首席名師
授課地點:寧鄉市紫金中學
授課內容簡介:
在這節課中,陳老師運用“激、探、創”的教學方法,牢牢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陳老師先用魔術“聽話的糖”引入課堂,激發大家思考:為什么水瓶中的糖塊能隨人的意念上浮或下沉?然后,他帶領大家探索浮力的原理,進行受力分析,并以潛水艇、魚漂等生活中的事物為例,說明人們可以通過研究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發明出新的設備,即進行仿生發明。
理論學習之后便是動手實踐環節。陳老師向每位學生分發了塑料吸管和曲別針,讓大家利用事先準備好的裝有水的塑料瓶和剪刀制作一個浮沉子。做好了浮沉子,就可以利用它表演課堂最開始的魔術了。大家紛紛向同桌或老師展示自己的作品,陳老師還邀請了兩位學生上臺進行表演。
課堂最后一個環節是“創——奇思妙想”。陳老師向學生提出問題:汽車意外落水時很可能導致車內人員溺亡,能否運用浮力原理解決汽車落水下沉的問題?
大家把自己的創意填寫在創意表上,其中幾位同學還上講臺跟大家進行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