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加秀
(祿勸縣撒營盤鎮中心衛生院,云南 昆明 651506)
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即指在潰瘍的活動期在不同誘因下引起急性穿孔,致使胃內容物溢出至腹膜腔內所引起的化學性腹膜炎,具有發病急、病情重等特點,如未給予及時治療,可導致彌漫性化學性腹膜炎,發生感染性休克、疼痛性休克等從而危及患者的生命。一旦確診則急診行潰瘍穿孔修補術,必要時行腹腔沖洗、腹腔引流術已成為治療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常規術式[1]。本文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間,在我院行潰瘍穿孔修補術的50 例患者,圍術期常規護理和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2],對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間,在我院行潰瘍穿孔修補術的5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全部患者按隨機性原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5 例。實驗組采取常規護理基礎之上落實優質護理,男15 例,女10 例,年齡20~70 歲,平均年齡41.36 歲,發病至手術時間1 ~18h,平均4.39h。對照組男16 例,女9 例,年齡19~70 歲,平均39.25 歲。發病至手術時間1~17h,平均4.32h。2 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圍術期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病人從入院到出院的身心整體護理。
1.2.1 術前護理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如生命體征、尿量及意識狀態等,周圍循環情況及腹部情況,如腹膜刺激征、腸鳴音。觀察留置胃管情況,以便判斷有無活動性出血,嚴密觀察量及性狀。常規禁食,術前1d 進流質飲食,術前12h 禁食、4h 禁飲,遵醫囑建立靜脈補液通道,必要時行股靜脈采血,根據醫囑和血清電解質檢測結果,合理安排輸液種類和速度,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手術部位的皮膚準備,清潔臍部,留置胃管和尿管,訓練床上大小便。
1.2.2 術后護理
密切觀察病人生命體征的同時觀察病人神志、體溫、尿量、切口滲液、滲血、疼痛及引流液情況。病情平穩后改為半臥位,以保持腹肌松弛,減小腹部張力,減輕疼痛,同時也有利于呼吸和引流[3]。胃腸蠕動恢復后拔除胃管,當日可飲少量水或米湯,第2d 進適量流質飲食,每次50~80mL,第3d 進全量流質飲食,根據恢復情況依次增加進食量,直至恢復到正常飲食。腹脹嚴重遵醫囑給予肛管排氣,鼓勵早期活動,做好出院宣教等護理。
1.2.2.1 做好基礎護理
如口腔護理、皮膚護理及女病人會陰沖洗等,防范護理并發癥的發生。
1.2.2.2 心理護理
了解病人的認知水平與心理狀態,理解和關心病人,告知病人疾病和治療的有關知識及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的必要性和手術的重要性。解答病人的各種疑問。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應溫和熱情,耐心細致,鼓勵患者表達訴求,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緒狀態和誘因,針對病人心理狀態給予心理疏導,強調不良心理是誘發和加重應急性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與痊愈患者的有效溝通,使患者認識到良好心態的重要性,樹立康復的信心,以樂觀的態度面對手術治療和護理干預[4]。
1.2.2.3 疼痛護理
術前告知術后疼痛的原因、止痛措施及效果,使患者有心理準備。通過改變體位、放松肌肉、深呼吸、聽音樂、聊天等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手術病人術前給予疼痛評估,術后進行動態評估,必要時遵醫囑進行藥物鎮痛[5]。
1.2.2.4 管道護理
將胃管、引流管等做好明確的標識并妥善固定避免牽拉、受壓等。保持引流管引流通暢,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配合處理,每日更換引流袋防止逆行感染。做好靜脈給予營養維持、并發癥的觀察及對按護理程序對病人實施個性化護理[6]。
1.2.2.5 飲食護理
遵醫囑從流質- 半流質- 軟食- 普食,飲食宜清淡,盡量少食多餐定時定量,適宜進高蛋白低脂、高維生素、高熱量的食物[7]。補充鐵和足量維生素,多選擇易消化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有利于疾病早期康復。
1.2.2.6 健康教育
做好從入院到出院的健康教育指導,術后病情穩定后鼓勵并協助病人盡量下床活動,告知病人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術前戒煙戒酒,注意勞逸結合。術后早期下床活動預防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做好心理調適及用藥指導,做好出院指導及定期門診復查[8]。
1.2.3 療效評價
觀察并記錄2 組患者的住院滿意度、肛門排氣時間(AET)、腸鳴音恢復時間(PSRT),并發癥及病人健康知曉率等指標。
1.2.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表示,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 組患者住院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 組治療滿意度的比較[n(%)]
2.2 2 組患者AET、PSRT 評分比較
實驗組患者AET 和PSRT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 組患者AET 及PSRT 比較
2.3 2 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4.17%) 低于對照組(29.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00,P<0.05),見表3。

表3 2 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
3.1 由于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恢復時間短、安全性較好,是目前比較安全和適宜的術式。
3.2 由于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常伴有劇烈腹痛、部分患者產生恐懼、疑慮等不良情緒的干擾,容易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做好病人動態的心理疏導,可緩解病人疼痛,提高痛閾值。同時,配合疼痛護理減輕疼痛感、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有利于術后病情恢復[9]。
3.3 傳統的常規護理多關注術中護理及遵醫囑用藥等,效果不夠明顯,個性化整體護理模式在行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圍術期的護理效果[10],成效顯著。
3.4 做好管道護理,有效防范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發生。引流管護理及并發癥的預防可以降低意外事件發生率[11]。
3.5 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后患者應用優質護理的綜合護理干預,干預療效明顯,與傳統護理模式相比,優勢明顯[12]。
3.6 運用護理程序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后患者恢復快、并發癥少、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復[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