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博,葉 聰,金永哲,劉宇航,李龍云*
(1.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三醫院,長春 130033;2.琿春市人民醫院,吉林 琿春 133300)
手術和麻醉會影響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因此,加強對心功能不全患者麻醉中血流動力學的檢測對評估患者心臟功能具有突出的臨床價值[1-3]。目前,微創檢測技術在心排量檢測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4-6]。Flotrac監測系統彌補了傳統監測方法操作復雜、并發癥多、費用昂貴等缺點,該監測系統的原理是根據主動脈會隨著脈搏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特點,通過測定患者動脈壓力波形來分析其脈壓特性,20 S一次來更新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參數[7-9]。本文就Flotrac監測在心功能不全患者麻醉中的應用進行研究,以期為患者病情的穩定以及預后提供指導性依據,報道如下。
隨機選擇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心功能不全預備手術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雙盲信封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49~87歲,平均年齡(57.11±8.20)歲;心功能分級III~IV級;ASA分級II~III級;BMI (22.41±1.10) kg·m-2。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8~89歲,平均年齡(56.84±7.26)歲;心功能分級III~IV級;ASA分級II~ III級;BMI (22.46±1.18) kg·m-2。2組 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組均進行相同的麻醉誘導(采用咪達唑侖、舒芬太尼、順勢阿曲庫銨、依托咪酯各0.1 mg·kg-1、0.4 ~ 0.6 μg·kg-1、0.15 mg·kg-1、0.3 mg·kg-1,經口明視氣管內插管連接麻醉機,潮氣量和呼吸頻率分別維持在8 mL·kg-1、每分鐘10~12次)與麻醉維持(靜脈靶控輸注普利麻1~2 μg·kg-1、瑞芬太尼0.1~0.2 μg·kg-1、順勢阿曲庫銨0.06~0.12 mg·kg-1。腦電雙頻指數BIS維持在40~60,呼吸膜二氧化碳PETCO2指數維持在35~45)。同時2組術前30~60 min均進行肌注異丙嗪,0.25~0.5 mg·kg-1,患者入手術室后立即建立靜脈通路,并監測患者的ECG(心電圖)、SpO2(血氧飽和度)、NIBP(無創動脈血壓)、PETCO2(呼吸末二氧化碳),2組均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經右頸內靜脈留置中心靜脈導管監測CVP,對照組連接MAP、CVP檢測,觀察組連接Flotrac監測。
1)基線資料統計。通過電話及查閱病歷資料、詢問患者或患者家屬等方法收集。2)觀察術前2 h及術后2 h 2組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變化情況(LVEF = LVESD/ LVEDD)及內皮功能(FMD)情況。3)觀察各時點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記錄入室10 min、麻醉誘導后、手術開始抑制、手術開始1 h、手術開始2 h以及手術結束出室前的HR、MAP、CVP水平。4)心功能指標觀察,應用SSA-270A型彩超測量患者的左室收縮末期、舒張末期內徑、左室收縮末期厚度以及舒張末期厚度。SV=舒張末期容量-收縮末期容量;CI=CO/體表面積;CO=SV/心率;EF=SV/舒張末期容量。
數據應用SPSS 20.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2組間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2組間比較用t檢驗,組內比較用自身配對t檢驗; 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2組各時間點SV、CO、CI、EF水平比較(±s,n= 50)
表1 2組各時間點SV、CO、CI、EF水平比較(±s,n= 50)
注:與術前2 h比較,# 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SV/mL CO/(L·min-1) CI/(L·min-1) EF/(g·L-1)對照組 術前2 h 40.50±3.54 3.44±0.15 1.26±0.28 0.40±0.14術后 2 h 56.47±4.26# 4.62±0.43# 1.94±0.65# 0.52±0.12#觀察組 術前2 h 41.62±3.10 3.50±0.29 1.43±0.20 0.44±0.17術后2 h 71.25±6.41#△ 5.15±0.52#△ 3.85±0.34#△ 0.83±0.22#△
見表2。
表2 2組各時間點HR、MAP、CVP水平變化比較(±s,n= 50)
表2 2組各時間點HR、MAP、CVP水平變化比較(±s,n= 50)
注:與入室10 min比較,# P<0.05;與麻醉誘導后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點 HR/(次/分) MAP/(mm Hg) CVP/(cm H2O)對照組入室10 min 74.87±8.01 81.75±7.34 7.10±1.29麻醉誘導后 94.83±11.06# 70.60±6.01# 6.01±1.59#手術開始抑制 80.02±11.98 75.98±8.99 6.19±1.89手術開始1 h 82.01±8.04 80.85±5.98 7.19±1.69手術開始2 h 77.63±8.98 88.79±7.64#△ 7.01±1.39手術結束出室前 90.74±10.96 89.72±8.87#△ 8.69±1.19#△觀察組入室10 min 73.23±7.96 83.76±8.87 6.89±1.48麻醉誘導后 9.74±8.89# 73.86±7.75# 5.89±1.79#手術開始抑制 82.95±8.43 84.68±6.43△▲ 7.69±1.29#△▲手術開始 1 h 78.65±5.46 87.52±9.65△▲ 8.49±1.39#△▲手術開始2 h 81.06±6.02 89.05±3.99△ 7.79±1.29手術結束出室前 86.64±9.73 92.65±5.74#△ 8.79±1.09#△
見表3。
表3 2組各時間點LVEF和FMD變化比較(±s,n = 50) %
表3 2組各時間點LVEF和FMD變化比較(±s,n = 50) %
注:與術前2 h比較,# 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LVEF水平 FMD對照組 術前2 h 45.10±3.20 5.40±2.19術后2 h 46.24±2.72 5.73±2.29觀察組 術前2 h 44.88±3.37 5.35±2.16術后 2 h 50.87±3.54#△ 5.84±2.30
臨床實踐證明,患者機體的循環系統功能穩定對成功進行組織灌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10],是順利完成手術的基礎[11-13]。外科手術必須與麻醉緊密配合,通過血流動力學監測系統來評估患者的心臟功能,指導圍手術期的相關治療[14-16],從而保證患者的各個器官成功組織灌注,提高手術成功率[17-18],所以在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麻醉以及手術中進行血流動力學的監測至關重要。
相關文獻顯示,Flotrac監測系統的目標導向是液體治療,可用于指導改善患者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改善患者術后的預后效果,減少手術中可能會出現的各類并發癥反應,縮短住院時間[19-21]。在本項研究中發現,2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變化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于此可知,Flotrac監測系統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內皮功能和LVEF水平,具有突出的臨床價值。同時,2組患者經麻醉后MAP和CVP水平顯著下降,但觀察組的MAP和CVP水平較對照組來說恢復較快,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功能對比方面,治療前2組患者SV、CO、CI以及EF無顯著區別(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項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Flotrac監測系統應用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是切實有效的,同時該項監測技術具有高效、安全、轉移、快捷、微創、簡單以及創新的優點[22-24],但是,任何影響動脈壓力波形形態的因素如主動脈瓣膜病變、心律失常等會對系統的準確性造成影響。國內外多項疾病臨床研究中均應用Flotrac監測系統,可見其利用度較高[25-27]。但該系統如何在心臟功能不全患者中發揮的最佳使用價值,仍需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Flotrac監測在心功能不全患者麻醉中具有理想的應用價值,可顯著提高患者LVEF水平及心功能指標,保證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獲得穩定的血流動力學,可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