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麗紅,成紅梅
(陜西省大荔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陜西 大荔 715100)
為提升陜西省大荔縣小麥質量和水平,推動糧食高質量發展,篩選出適宜大荔縣種植的中、強筋高產穩產品種,為大荔縣發展優質專用小麥品種更新換代提供科學依據。2019年秋播,我們在大荔縣韋林鎮慶灃村五組劉武濤責任田安排了中筋組、強筋組小麥新品種展示試驗。并在小麥的各個生育期進行調查記載,成熟期田間取樣,室內考種分析總結。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試驗參試品種9個,其中中筋組4個,強筋組5個(見表1)。

表1 試驗材料及來源
展示試驗共9個處理,其中強筋組參試品種5個,中筋組參試品種4個。品種展示按順序排列,每處理0.133 hm2,東西行向,畦寬3.2 m。
試驗地前茬玉米,平均667 m2產量600 kg。試驗地井水灌溉,土壤肥力均勻一致,土質河淤土,播前10月20日深翻散墑,旋耕整地,667 m2施底肥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復合肥40 kg(N∶P∶K=18∶18∶6)。試驗于2019年10月29日播種,667 m2播量15 kg。整個生育期灌水3次, 2月20日,3月31日春灌二次,4月25日揚花期灌水。2月20日結合灌水667 m2追施復合肥15 kg、尿素10 kg。3月12日用陶氏益農20%雙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劑化除防治田間雜草。一噴多防3次(4月17日、4月25日、5月5日),主要防治病蟲害小麥條銹病、蚜蟲等。殺菌劑選用37%戊唑醇.多菌靈、18.7%丙環.嘧菌酯懸浮劑、35%甲硫.氟環唑懸乳劑防治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白粉病等;殺蟲劑選用吡蟲啉、30%高氯·噻蟲嗪噴霧防治小麥蚜蟲等;葉面肥選用99%磷酸二氫鉀+10 mL云苔素內酯、氨基酸水溶肥料+10 mL云苔素內酯。5月28日田間實地測定畝穗數和穗粒數。6月3日取樣,進行室內考種,曬干脫粒測定千粒重等。

表2 2019-2020年陜西省不同類型小麥新品種展示試驗生育期調查
從表2可以看出:試驗10月29日播種播期較晚,加之出苗期平均氣溫較低,所有品種出苗時間推遲,11月11日出苗;12月19日分蘗期調查:中筋組西農585、西農822、中麥895開始進入分蘗期,農大1108最晚。強筋組西農20、西農511開始進入分蘗期,其余品種較晚。拔節期調查:中筋組西農822、農大1108拔節較早為3月15日,西農585最遲為3月19日,中麥895介于二者之間;強筋組西農20、西農578拔節較早為3月15日,西農511最遲為3月19日,其他品種介于二者之間。抽穗期調查:中筋組西農822、西農585抽穗最早為4月16日,強筋組西農20 抽穗較早為4月16日,10個品種中西農511抽穗最遲為4月20日,其他品種介于二者之間。成熟期調查:中筋組西農822成熟較早,強筋組西農20、西農511 6月4日成熟最遲,其他品種成熟期相當。

表3 2019-2020年陜西省不同類型小麥新品種展示試驗田間性狀調查
從表3調查結果可以看出: 12月19日越冬期苗情調查結果:中筋組中麥895生長較快,株高、葉齡、分蘗居第一;西農822個體生長一般,但次生根較多,農大1108冬前生長較慢;強筋組西農511葉齡、分蘗較多,其他品種均無次生根。拔節期個體苗情調查,兩極分化不明顯,個體分蘗較多。拔節期苗情調查結果:中筋組農大1108返青后生長較快,植株生長健壯、株高最高;西農585植株生長健壯,次生根較多。強筋組中麥578植株生長穩健,分蘗合理,株高第一。偉隆169分蘗力強,次生根最多。抽穗期調查:中筋組西農822抽穗最早為4月15日,中麥895抽穗最遲為4月19日,其他品種介于二者之間;強筋組西農20最早為4月16日,西農511抽穗最遲為4月20日抽穗,其他品種介于二者之間。成熟期調查:中筋組西農822成熟較早為6月2日,中麥895成熟最遲為6月4日。強筋組西農20、西農511成熟較遲。

表4 2019-2020年陜西省不同類型小麥新品種展示試驗產量及產量三因素調查
由表3室內考種結果可以看出:中筋組4個品種產量無明顯差異(見表4),農大1108平均667 m2產量656.9 kg居第一位,較中麥895平均667 m2產量643.5 kg·667 m2增產13.4kg;西農585、西農822產量相當,平均667 m2產量均達600 kg以上,但均低于中麥895。強筋組5個品種中陜農33產量最低,平均單產為447.7 kg·667 m-2,西農20產量居第一位,平均產量612.4 kg·667 m-2,較其增產164.7 kg;西農511、偉隆169、中麥578產量相當,平均產量在530 kg·667 m-2左右。
從產量結構看:①667 m2穗數。中筋組中麥895、西農585、西農822 667 m2穗數較大,667 m2成穗均超過49萬穗;農大1108群體最小,平均667 m2成穗43.2萬穗。強筋組偉隆169 667 m2成穗最多達46.6萬穗,西農20與偉隆169 667 m2成穗相當,平均667 m2成穗45.9萬穗。西農511 667 m2成穗最少,中麥578、陜農33與其相當。②穗粒數。中筋組西農585穗粒數最多,平均穗粒數達36.3粒;農大1108與其相當。中麥895最少平均穗粒數28.4粒。強筋組西農511穗粒數最多,平均穗粒數達32.5粒;陜農33穗粒數最少,平均穗粒數28.7粒,其他介于二者之間。③千粒重。中筋組中麥895千粒重最高為50.1g,西農585千粒重最低為40.9g ,農大1108、西農822千粒重較高達49 g以上。強筋組西農20千粒重最高達50.8 g,最低陜農33千粒重為41.9 g。其他三個介于二者之間。
雖然2019年試驗播種較晚,但由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平均氣溫較高,促進了苗情轉化升級,為豐產打下基礎。綜合各品種示范結果:中筋組農大1108返青后生長較快,品質好、產量高,建議在我縣高水肥田示范種植,但注意防治小麥條銹病、赤霉病;西農822分蘗力強成穗率高,抗倒、抗寒、早熟、高產穩產,建議在我縣高水肥田示范種植,但注意做好小麥白粉病、赤霉病防治。強筋小麥西農20株型緊湊,抗旱抗寒,多穗大粒,高產穩產成熟較晚,建議在大荔縣中等以上肥力田塊示范種植,但注意做好小麥白粉病、赤霉病防治。其他品種建議下年繼續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