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晨,賈艷梅,付廣軍,劉永華
(1.四川農業大學 林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2.陜西省林科院,陜西 西安 710082;3.榆林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陜西 榆林 719000)
棗樹 (ZizyphusjujubaMill)抗逆性強,根系發達,防風固沙效果顯著,加之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目前已成為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荒漠化治理、退耕還林還草最重要的經濟和生態樹種,在我國紅棗區的經濟發展及生態環境建設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2]。
榆林市地處黃河沿岸,光照、溫度等條件特別適合棗樹生長,歷來是我國重要的優質紅棗產區[3~4]。近二十年來,紅棗得到了大面積的推廣應用,在改善生態環境和振興地方經濟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棗樹栽培管理過程中發現,近些年棗樹害蟲種類和數量日益增加,特別是隨著新品種的不斷引進,棗樹害蟲種類和危害性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就要求害蟲綜合治理方法也應該隨之變化。
研究昆蟲多樣性,對于掌握昆蟲的種類分布,了解昆蟲與昆蟲之間以及昆蟲與其他生物之間的關系、害蟲生態控制和益蟲保護措施的制定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5]。目前尚未見有關榆林市新建棗園昆蟲多樣性的研究,因此,筆者試驗研究了榆林市新建棗園昆蟲種類組成及其多樣性特征,以期了解榆林市棗樹新品種引進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害蟲種類及危害情況,為新建棗園害蟲的防治工作及生態調控提供合理的依據,以保障榆林市棗產業的健康發展。
試驗地位于陜西省林科院試驗基地,棗樹樹齡為3 a,株高1~1.8 m,品種多樣。
1.2.1 調查方法 調查時間為2019年4-10月,選擇50×50 m的樣地3塊,每10 d進行一次調查。對于白天活動的昆蟲,按照棋盤式取樣在樣地內選擇5株棗樹進行全面普查。對于夜晚活動的昆蟲,采用自動蟲情測報燈進行誘集,型號為JDB1-Ⅲ型,自動蟲情測報燈的光源主波長為365 nm 20W,燈距離地面約2 m。根據日光強度自動開閉,設有雨控裝置、排水裝置,燈光誘殺、遠紅外處理蟲體,同時可以根據設定時間間隔自動完成誘蟲、收集、分裝等作業,并準確記錄昆蟲誘集時間。每塊樣地各設1盞測報燈進行昆蟲誘集。昆蟲的收集工作每10 d進行一次,對于收集到的昆蟲種類以及昆蟲的數量進行記錄,并進行鑒定。
1.2.2 標本的鑒定 挑選還軟整姿后較為完整的標本,依據其形態特征進行文獻檢索,對昆蟲的種類進行初步鑒定并且進行拍照,存底。種名的學名和分類地位遵循Bouchard等提出的規范,依據《昆蟲分類學》(上、下)、《周堯昆蟲圖集》等進行鑒定[6~7],并統計個體數量。
昆蟲多樣性分析指標中的多樣性指數、均勻度指數、優勢度指數和物種豐富度等的分析參照王章訓等[8]的分析方法,相關計算利用Excel 2010完成。
通過對3個樣地昆蟲的系統調查與采集,總共采集昆蟲標本2 972頭,經過分類鑒定發現分別隸屬于10目49科65屬97種(表1)。榆林市新建棗園生態系統中,昆蟲群落中的優勢類群為鱗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3個目昆蟲科達到34個,占所有昆蟲科的69.39%,其余目所有科合計只占30.61%。物種數目主要以鞘翅目最多,可達總物種數的30.93%,其次為鱗翅目占21.65%,其余目總計達到總物種數的47.42%。從昆蟲個體的收集數量上來看,占比例最大的是鞘翅目,達到18.34%,其次是半翅目、鱗翅目和雙翅目,分別占昆蟲總量的16.05%、15.75%和14.80%,直翅目和膜翅目各占11.98%和11.61%,其他個體昆蟲數目均較少。調查發現,鞘翅目昆蟲主要以象甲、步甲、叩甲、金龜和瓢蟲為主;鱗翅目昆蟲數量最多的為蛀果蛾、尺蛾、卷葉蛾和粉蝶;在膜翅目中,蜜蜂、熊蜂和蟻類為主要的類群;盲蝽、蚜蟲、蚧殼蟲、葉蟬、蟬等為半翅目數量最多的類群;癭蚊、蠅類為雙翅目昆蟲的主要類群;蝗蟲、蟋蟀、螽斯是主雙翅目昆蟲的主要類群。

表1 榆林市新建棗園昆蟲群落組成
根據調查昆蟲習性結果,可將所有的昆蟲分為植食性類群、寄生性天敵類群、捕食性類群及其他類群。由表2可知,樣地內昆蟲植食性類群無論從物種數量還是個體數量上都占絕對優勢,物種占比達到70.10%,個體占比達到67.44%,遠遠超過了其他類群,表明新建棗園害蟲種類較多,數量較大。寄生性類群和捕食性類群兩者的物種占比達到了25.77%,個體占比為18.63%,表明在新建棗園中害蟲的天敵也具有一定的數量和規模,在害蟲生物防治方面前景廣闊。其它類群主要是一些傳粉昆蟲,這些傳粉昆蟲在棗花授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表2 榆林市新建棗園昆蟲群落功能及結構
榆林市新建棗園昆蟲群落特征指數見表3。由表3可知,6-8月份昆蟲群落多樣性指數普遍較高,分別為1.9584、1.9603和1.9578;均勻性指數也以6-8月份為最高,分別達到了0.4578、0.4821和0.4653,3個月份多樣性指數和均勻性指數均顯著高于其它月份,表明6-8月份物種種類較多,群落相對比較穩定。相應的,6-8月份昆蟲群落優勢度指數遠遠低于其它月份,表明在此期間各種天敵對害蟲的控制減少了優勢害蟲的數量。而在4-5月和9-10月期間,樣地中昆蟲的優勢度指數很大,昆蟲的群落多樣性指數和均勻性指數均較低,且優勢種也比較集中,群落極不穩定,害蟲危害也比較嚴重,此時應采取各種措施加大害蟲防控力度。

表3 榆林市新建棗園昆蟲群落特征指數
通過對榆林市新建棗園昆蟲群落的系統調查,總共采集昆蟲標本2972頭,經過分類鑒定,發現昆蟲97種,分別隸屬于10目49科。王丁和劉賢謙[9]對山西省太谷縣棗園昆蟲群落進行了研究,總共發現昆蟲12目55科119種,從種類和數量上均高于筆者的研究結果,這也許是由于兩地生態區域不同的原因,榆林市土壤較為貧瘠、植被覆蓋率較低、水土流失也相對嚴重、生物多樣性較差,因此本地區的昆蟲種類及數量總體較少,群落穩定性相對較差。
在榆林市新建棗園所發現昆蟲當中,植食性類群占絕對優勢,物種占比達到70.10%,寄生性類群和捕食性類群兩者物種占比達到了25.77%,表明棗園害蟲種類較多,但天敵也具有一定的規模,以后應當加強對棗園害蟲天敵的研究,特別是對寄生性天敵和捕食性天敵優勢種進行研究,掌握其生活習性、室內擴繁和室外釋放技術,探索新的生物防治新途徑。
前人對昆蟲群落的研究一般只局限于某一時間內群落的穩定性[10~12],往往忽略了群落隨時間季節的變化情況。筆者從時間動態上展現了榆林市新建棗園昆蟲群落的穩定性,發現昆蟲群落在6-8月份比較穩定,4-5月和9-10月期間表現不穩定,害蟲優勢度比較大。因此,在新建棗園管理中,4-5月和9-10月應采取各種措施加大害蟲防控力度,降低蟲害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