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鄭雪芹
在大勢所趨下,這些擁有百年造車歷史的跨國車企,紛紛向全面電動化進發。
近幾年,隨著電動化和智能化進程的不斷加速,跨國車企也在不斷地更新著自己的中長期戰略規劃,其中電動化成為重中之重。而從各大車企發布的戰略規劃來看,“全面電動化”的時間節點不約而同地指向了“2030”。
大眾汽車集團在7月13日最新發布的“2030 NEW AUTO”戰略中指出,未來汽車產業的利潤和收入來源將從燃油車逐漸轉向純電動車,并在自動駕駛技術的推動下,轉向軟件和服務。未來10年,燃油車市場將收縮20%以上。大眾汽車將加速轉型成為軟件驅動型移動出行服務提供者。
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赫伯特·迪斯表示:“我們的戰略目標是成為全球純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導者,我們正朝著這一目標邁進。現在,新的機遇在召喚。基于軟件技術的發展,汽車行業下一個根本變化是向更安全、更智能、最終實現自動駕駛的車輛產品演進。對大眾汽車集團來說,這意味著技術研發、轉型加速與規模化發展將前所未有的重要。”
基于對行業發展趨勢的判斷,大眾汽車集團正在擬定新的戰略部署,將充分利用電動化和數字化時代帶來的機遇。可持續發展和實現碳中和將作為集團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到2030年,將每輛汽車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碳足跡與2018年相比減少30%。同時,純電動車型的份額預計將上升到50%。到2040年,集團在全球主要市場的所有新售車輛將接近零排放。最遲到2050年,集團將實現碳中和。
事實上,不止大眾,全球主流跨國車企幾乎都在此前和此后更新了各自的中長期戰略規劃,甚至發布了專門的電動化戰略。
隨后,同為歐系品牌的梅賽德斯-奔馳也于7月22日正式對外宣布其電動化轉型規劃,以在條件允許的市場,將做好2030年前實現全面純電動的充分準備,從而加速邁向零排放及軟件驅動的未來。分階段來看,至2022年,梅賽德斯-奔馳將針對其所在的所有細分市場推出純電動車型;2025年起,其所有新發布的車型架構將均為純電平臺,其每款車型都將向客戶提供純電版本選擇。為推動這一轉型,2022年至2030
年,梅賽德斯-奔馳純電動車型方面的投資將超過400億歐元。
主流跨國車企中長期戰略規劃一覽
而在此前,沃爾沃宣布將會向全面電動化邁進,到2030年成為“全電動化的汽車公司”,這也意味著到2030年,沃爾沃將只生產電動汽車。
細數歐美日韓各大系別跨國車企,均對電動化戰略提出了具體的時間和目標,從豐田的550萬輛(年銷),到寶馬的1000萬輛(累銷),一個比一個激進,十年后的2030年,將迎來全面電動化的決戰時刻。(見表1)
普華永道的研究表明,到2030年,傳統汽車制造商在全球汽車行業的利潤份額可能會從85%下降到50%以下。很多跨國車企的掌門人提到,未來將把重心放到電動車等新技術領域,這已成為汽車企業尋找盈利的來源。
據咨詢公司普華永道的研究表明,到2030年,傳統汽車制造商在全球汽車行業的利潤份額可能會從85%下降到50%以下。很多跨國車企的掌門人提到,未來將把重心放到電動車等新技術領域,這已成為汽車企業尋找盈利的來源。
目前,從電動汽車產業現狀來看,各大車企紛紛加速電動化進程,全面電動化的時間表大多設置在2030年附近。而在不到10年的時間,這些目標是否能夠實現仍然存在較大變數。
首先,新領域投入需要大量資金。2022年至2030年,奔馳在純電動車型方面的投資將超過400億歐元。但由于市場疲軟以及轉型陣痛期需要的大量投資,戴姆勒等車企開始采取縮減內燃機車型的舉措。戴姆勒CEO康林松曾表示,電動車成本會高于純內燃機時代,戴姆勒在持續加大投入研發的同時,要不斷提升在各個工作領域的效率,實現持續投資與成本管理的平衡。
其次,對于汽車市場電動化趨勢來說,續航里程和充電時間等問題始終是極為重要的因素。未來十年,電動汽車或許會有10倍的增長,而在數以百萬計的電動車背后,所要面臨的是電池技術水平、充電樁負擔、原材料供給等各類問題。這其中最大的風險因素不僅僅是生產,而是設備的供應以及整個產業鏈的協同完善。在去年,受疫情影響,據報道一些車企就推遲了電動車相關計劃。而到了今年,汽車行業也正面臨著芯片短缺的巨大壓力。
雖然隨著技術改進以及補貼因素,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接受度有所提升。不過,就產業現狀來看,包括全電動和混合動力在內的電動汽車的消費者認可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汽車行業的全面電動化也更多地是車企的一個愿景規劃,其真正的到來或許尚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