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莉 周蕾
國家進入“大循環+雙循環”格局發展階段,實體經濟會迎來新一輪的繁榮。作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如何抓住市場先機把握形勢,搭上鄉村振興政策的東風,用科技帶動金融發展進行數字化轉型,用扎實的線下服務和富有地方特色的線上業務穩固本地市場,實現服務“三農”普惠金融的同時,提升效益擴大農商銀行生存空間,是需要進行系統規劃和長遠打算的。
金融科技和數字化轉型。金融科技是目前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所在,也是農村中小銀行機構面對大型國有銀行下沉市場的競爭中,能在將來“活下去”的唯一選擇。金融科技以數據為驅動,數字化是全球化在經濟領域的折射,數字化、智能化是數據發生價值的抓手。數字化轉型是建立在數字化轉換、數字化升級的基礎上,進一步觸及核心業務,以新建一個富有活力的數字化商業模式為目標的高層次轉型。農商銀行數字化轉型的簡要理解就是將業務經營變得智能化,包含看得見的智能(如大堂機器人、智能柜臺等)和看不見的智能(如數據流的自動化),即“把正確的數據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傳遞給正確的人和機器”,實現客戶信息數字化、營銷獲客數字化、產品服務數字化、經營管理數字化,優化資源以提高效率和收益,降低成本和風險。
農商銀行的轉型發展情況。目前75%的銀行正在或者已經啟動數字化轉型。全國的農村商業銀行接近1500家,僅6家入圍2020年的全球銀行1000強。且入圍的農商銀行基本分布在具有科技發展優勢的東部地區,內陸地區農商銀行的數字化轉型發展地域差距還很大。絕大部分農商銀行信貸流程線上化管理仍在空白階段,缺乏科技驅動的信貸服務體系,數據獲取主要通過行內報表系統提取,面向業務的長表設計不適應信息的碎片化和及時性,難以對場景需求快速響應,在經營發展中積累的客戶數據、產品數據分散且標準不統一,難以整合進行深度挖掘,整體科技力量薄弱,金融科技人才儲備難以滿足數字化需要,大多未設立專職的數據分析崗位,數字化轉型力不從心。
數字化轉型面臨的挑戰。當前農村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普遍面臨五大挑戰:一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面臨不良率上升和補充資本的雙重困難。二是大型商業銀行進一步下沉業務和客戶重心,壓縮了農村金融機構的利潤空間。三是低利率環境影響盈利增長,農村金融機構面臨負債、資產雙重壓力。四是科技人才儲備有限,數字創新和金融科技轉型動力不足。五是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對象,基于金融科技發展新推出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需要有熟悉、了解和習慣的過程。
在金融科技手段的催動下,可以觀察未來數字化銀行能從營銷、風控、運營各個角度全面數字化,數字化銀行不是把銀行本身做得更加數字化,而是通過把“合作伙伴”更加數字化,提高它的運營和連接能力,讓它和銀行有更緊密的合作與對接,未來銀行與客戶不會僅限于傳統銀行和存貸款客戶之間的業務關系,通過科技賦能,和客戶之間既有金融價值也有社會價值。
怎樣平衡與省聯社的發展聯系,怎樣結合一切可以結合的力量盡快補足已經落后的短板,怎樣在農村中發展優勢,尋找可以燎原的“星火”,提升在地方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力,是農商銀行亟待厘清的;西部地域優勢稍顯落后,吸引人才能力不足,財務力量薄弱,在金融發展的浪潮之中,科技發展相對滯后也給了農商銀行可以扭轉劣勢的機會,農商銀行無法成為發展中的佼佼者去吸引一流的科技人才來三四線小城市,但發展的問題在發展中解決,如何提升企業凝聚力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培養和留住金融科技人才也是挑戰之一。
補齊短板迎接挑戰。第一,金融科技發展活力不足。由于信貸投放產品不夠數字化、智能化,與市場需求匹配度較低,無法使用巧力,只能采用“死磕”的方式拓展貸款,也占據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貸款是農商銀行的生存資本,數字化轉型促使信貸產品趨于智能化,信貸產品智能化推動數字化轉型更加深入。因而信貸產品營銷只能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一并深化改革,依托金融科技來建立數字化風控、自動化審批手段,深化場景應用,細分場景領域,嘗試推出更多的針對不同群體的可循環信貸產品,才可能將其高效化、智能化。
第二,電子渠道市場挖掘力度不夠。主要存在三方面原因:一是重視程度不夠,電子渠道的市場挖掘是我們發展線上業務的基礎,電子銀行業務不僅是完成任務指標,更應該是抓穩抓牢客戶,搶占市場份額,缺乏整體規劃僅注重當前利益必定影響長期發展。二是考核方式存在偏差,注重數量考核而忽略了質量考核,跟隨省聯社的目標考核方向亦步亦趨,缺乏用數字化思維去做能夠更好落地的細化處理,管理指導與一線實際脫節,線下服務沒有發揮出優勢。三是培訓力度不夠,員工缺乏專業的綜合服務能力,條線對指標的解讀、階段性的發展要求和意圖未傳達到位。
規避劣勢借力發展。農商銀行整體科技力量薄弱,金融科技人才儲備不足,精力和財力有限,在數字化轉型上盲目投入容易造成費用花了效果卻不好的局面。
因而穩步發展數字化轉型時首選借力的方式:一是借助省聯社大平臺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借力”是主動的行為,首先利用省聯社平臺打好線下基礎,拓展更多地方特色業務。二是借助銀聯的活動如“移動支付農村市場建設”等,學習本地他行的先進經驗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三是借助金融科技公司,適度引入先進技術整合科技系統,開展交流合作,實現共贏發展,如目前與申控物聯合作搭建的“活客”平臺等。
在科技人才不足的時候,數字化轉型可以理念先行。畢竟“轉型最大的挑戰是自己的思維方式和過往的經驗”,理念先行就要擁有數字化的思維:一是重視數據分析,用數據說話代替慣性思維。二是有聚焦思維,量力而行,集中精力辦大事,產品落地比形式主義更重要。三是具有迭代思維,一個系統的開發不可能一步到位,肯定會有修補和升級,系統的應用、迭代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再通過內外部培訓,加快培養專業化的數據分析人才,加強業務與科技的融合,在各業務條線逐步建立專職的數據分析師隊伍。
避開雷區穩步轉型。一是“重線上、輕線下”,在很多人看來,數字化轉型就等于發展線上業務、弱化線下業務,部分機構一味追求線上獲客,與互聯網公司合作拓展客戶,短期來看成效好效益高,但最后的客戶卻不是自己的。認識到農商銀行的業務優勢、競爭優勢是在線下,獲客要著力依靠線下聚焦優勢,只有這樣客戶數據、信息才能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是“重外力、輕自身”,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借助外力是可以的,但理念思路、關鍵環節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采用“拿來主義”,甚至完全依靠第三方科技公司從而丟失主動權。
三是“重開發、輕應用”,數字化轉型開發、優化系統是重要路徑,系統質量折射轉型質量,但相對于開發系統,更關鍵的是系統的落地和應用,否則開發系統就只是增加成本甚至流于形式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農商銀行的金融科技發展離不開數字化轉型,在金融機構都在“摸著石頭過河”的背景下,可廣泛借鑒其他農商銀行的經驗,深度結合本地特色,系統規劃穩步推進數字化轉型,用數字普惠金融扎根農村服務“三農”,推進數字化轉型發展。
(作者單位:達州農商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