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
尋求心理咨詢的人,問他有什么問題,總是能說出某些問題來。但“問題”這說法就像一種孤立的存在,事實上它永遠有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人總是在做一些事情,按自己的方法應對問題。只有應對的方式不得法,問題才會成為問題,甚至越來越重。
前幾天看到一起小事故:一位女士推著電單車向前走,問題發生了——電單車突然加速,她拼命拽住車把,拽不住,被帶著往前猛沖幾步,一跤摔倒在地上。
表面上看,這是電單車失控的問題。她也在應對,只是不熟悉電單車的操作原理,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應對——她緊攥車把,用自己的力氣把車往回拉。然而這個動作會讓車繼續加速。越用力,加速就越大。事情發生得太快,身邊人來不及提醒“快松手!”她就已經摔地上了。如果早點做出正確應對,一松手,問題自然就沒了。
我們總在強調問題,很少關注應對的方式,甚至在面對相同的問題時,一再重復無效的應對:“車怎么越來越快?我還得再加把勁!”兩者相互強化:問題越嚴重,越急著重復慣性的方法;應對越不得法,問題越重。嚴重到一定程度,就來做咨詢。
心理咨詢不是魔法,它不能讓問題消失。但只要換一種正確的應對方法,問題就會好轉。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停一停,也會打破加速惡化的趨勢。
對于推電單車的女士,打破這個趨勢很簡單,松開車把就可以。不幸的是,她用了一種相對極端的方式:她的問題在幾秒鐘之內加速到頂峰,因為難以支撐而不得不松手。現在她伏在地上,蹭了兩腿泥,還有擦傷。這是她最狼狽的一刻。另一方面,她的動作總算停了,車子不再跑,她也不會再摔了。到此為止,她的噩夢到頭了。
這是一個轉折點。老話說的“否極泰來”。像一個山谷的底部,一路向下之后,從此處開始峰回路轉,轉變為節節攀升。
站在谷底的人,如果看不清未來的方向,這時候是最絕望的,因為一路都在下降,已經低到無以復加。其實他們應該感到慶幸,因為下降的過程到頭了。
有的問題不只持續幾秒,可能會持續數天,數個月,甚至數年,這些長期問題帶給人的絕望更深,但原理是一樣的。加速的下降往往就在接近轉折點,無非是下降的勢能大,遭遇轉折的那一刻更加疼痛難當。總會因為撐不下去而放手,萬念俱灰地趴在地上,心想完了,這回玩脫了,從來沒有這么糟過。是的,這就是摔到谷底的體驗:從來沒有這么糟,但以后也不會再這么糟了。人在柳暗花明之前,都要經歷這山重水復的絕望。
我見過一個家庭,兒子20多歲大學畢業,不工作,每天在家待著,打游戲。父母想過各種辦法督促兒子找工作,沒用。過了兩年,父母越發焦慮,孩子也越發沉迷于游戲,燒錢買裝備。父母不給錢,他就網貸。父母發現后,憤怒地教訓過幾次,每次孩子都賭咒發誓不玩了,父母幫忙還債。但孩子一次次食言,網貸的數額越來越大,有一天父母絕望了。父親掏出一張銀行卡給兒子,說請你從這個家出去吧,不要再回來了,就當你爸媽都不在了。這是我們最后的存款,你拿去用吧,就當我們留給你的遺產。
孩子很震驚。隨后他搬出去一個人住,戒掉了游戲,也找了一份工作。
父母此前并沒有意識到,他們和電單車女士差不多,對兒子的嚴厲管教是在“擰車把”,以為有用,實則加劇問題。管教代表著父母為孩子承擔責任,當成不懂事的小孩,越管教,孩子越是樂于待在小孩的位置上,直到父母絕望。絕望在某種意義上是件好事,因為停止了慣性的掙扎:摔就摔吧,豁出去了!這一來,讓問題加速的手就松開了。
我們常常需要豁出去那一下。不到最壞,人不會輕易嘗試新的舉動。所以我反而更愿意和那些走到谷底的來訪者工作,他們更“豁得出去”。他們來咨詢,已經做好準備把自己往沙發上一扔,說:算了,我怎么做都不解決問題,我打算放棄了。恰恰是在這心灰意冷的一刻,他們停下了惡性循環。這就是否極泰來的轉折點。
我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事后看,關鍵的轉折都有點兒心灰意冷的味道。也就是說,是在我們放棄要“做點什么”的時間。來訪者已經不再追著我問:“怎么辦呢?”他們呆呆地看著窗外,臉上有淚痕,仿佛剛從一段漫長的、徒勞無功的夢魘中解脫出來。我長長地松了口氣,體驗到一種近乎于空靈的倦怠感。
我知道,轉機就快要到了。
有這樣的經驗后,我會有意讓轉折點來得更早一些。沒必要非走到山窮水盡的一步。我們隨時都能停下,父母不必把孩子趕出家門,只要他們承認:“我們管不了你,從今天開始,我們各自過好自己的日子吧”,這就行了,雙方都可以解脫。重點是不要急,一著急就會重復過去的方法,就沒有效。哪怕慢一點,先跳出這個循環。
倒一杯水,調整一個舒服的姿勢,邀請來訪者坐下,聊聊看:“問題是怎么加重的,你都試過哪些應對方法?”慢慢聊,再怎么急,也不差這喝一杯水的時間。
聊著聊著就慢了,慢了之后就快得多。
慢,才會快,這是心理咨詢的秘訣所在。很多來訪者根據過去的慣性,總想有所行動,有的咨詢師也急著做點什么,新手咨詢師尤其耐不住。他們想快點解決問題,用他們以為的好辦法。那些辦法來訪者未必沒試過,但是適得其反,急于改變的心態本身可能就是問題。咨詢師不要讓自己卷入同樣的問題里。
不急,問題就不會自我強化。這是你第一次在問題面前,度過“什么也不做”的幾十分鐘。你靜靜看著自己,是的,像從前一樣糟。但從前的你并不能平心靜氣地停在這種狀態里,也就沒有注意到,假如你什么都不做的話,這些糟糕的感覺也不會怎么樣。
它們停留一會兒,就走了。或者留著也沒關系,不妨礙你過自己的生活。
這很奇妙。問題沒有消失,但是我們慢下來,它也會慢;我們停,它就會去新的方向。真正的煩惱是一直用錯誤的方式應對問題,而不是問題本身,哪怕是低,哪怕是慢,哪怕是停留,哪怕是絕望。轉機往往出現在最低的時刻,說明墜落已經到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