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永杰
蒙城縣茨淮新河工程管理所,安徽 亳州 233500
水利工程的建設關乎國計民生,是促進我國生產、生活和發展的重要設施。目前,水利工程的實際建設過程和工程的實際作用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1]。由于傳統施工建設對水利工程存在不利影響,可能污染人們的生活環境。對此,為了貫徹落實我國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有必要做好水利工程建設區域環境保護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引入節能環保技術,可最大化減少水利工程施工造成的環境污染,促進灌區水利工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節能環保技術的重視。
茨淮新河灌區位于黃淮海平原南端,是安徽省淮北平原糧食主產區,灌區土地面積為2336km2。該灌區利用插花、闞疃、上橋3座節制閘攔蓄徑流,及上橋、闞疃2座大型抽水站提引淮河水。作為灌區的水源工程,引水涵閘164座,干渠87條,總長384km。目前,該區建設灌溉站458座,排灌站73座,總裝機818臺。在灌區內平均降水量下,農業用水整體不足,水資源相對貧乏,同時節水措施不到位導致茨淮新河灌區存在工程體系不完善等問題。為了改善此情況,提高灌溉水利用率與農業綜合生產率,對該水利工程進行進一步建設。
為了綜合提高茨淮新河灌區水利工程建設效益,需要在建設施工中貫徹落實節能環保理念,保證工程建設符合環保要求,通過不同的環保技術、環境友好設備與工具的應用,建設符合標準要求的工程[2]。茨淮新河灌區建設施工中對環保技術的應用涉及材料選擇、技術選擇等方面,需要遵循相關施工原則,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節能環保技術原則
茨淮新河灌區建設施工中對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雖然符合當下環保需求,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一定問題。目前,我國對于環保問題的重視在逐步提升,只有合理開發相關技術,解決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問題,注意節能環保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加快當地區域經濟的發展速度。
(1)節能環保意識差。在茨淮新河灌區水利工程建設施工中,相關的管理人員節能環保意識較差,只重視經濟效益,忽視了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3]。然而,水利工程建設本身是關系到人們生活的重要惠民工程,可以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但在建設過程中,管理人員沒有從區域居民切身利益出發,工作管理思維相對比較落后,仍按照傳統方式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該區域循環經濟的有效發展。
(2)不重視節能環保技術。在該水利工程建設之初,未能將節能技術施工技術加入招標的實際要求中,使得實際的工程建設中施工單位無法利用先進的修建技術建設水利工程。傳統修建技術的應用將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污染,新型節能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較小,因此有必要引入新型節能技術。此外,節能環保新技術在應用時存在一定限制,雖然得到了政府部門的支持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存在技術有待完善、行業發展還不成熟等問題。
在灌區水利工程建設中應用節能環保技術,需要充分優化原有的施工框架,融入節能技術施工理念,優化施工體系,從而進行水利工程建設工作,可以提高工程建設水平,有效降低建設成本,加快當地區域社會經濟發展。
節能環保下的水利工程建設如圖1所示。茨淮新河灌區水利工程建設工作比較復雜,在建設中將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等。該工程在建設之初,為了提高灌溉水平,節約施工資源,需要降低項目建設的成本,遵循一次性投資原則,從而提高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4]。在水利工程建設施工前,需要對當地地形展開分析,研究水利工程建設可能存在的氣候或環境問題,根據工程建設的實際設計情況,對比和調整環境和施工方案,保證水利工程排水、蓄水等工作協調運轉。該水利工程建設施工中應用節能環保技術,需要進行水壓勘測工作,減少建設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隱患問題,進而保證水利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

圖1 節能環保下的水利工程建設
(1)合理利用環保材料。在水利工程施工前,需要調整泵閘,對茨淮新河灌區的水進行合理的控制,以便在施工具體實施前了解當地是否為雨季,并且掌握其降水量和自然天氣變化等情況,最大限度地降低環境與氣候所帶來的不良影響,以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建議施工單位采用新型環保施工技術,通過降低對能源和資源的消耗,不斷地提升實際的建筑使用效率。在建設茨淮新河灌區水利工程中,施工單位在采購材料時應根據實際的消耗量和使用速率等進行科學合理的采購。此外,采購材料后需要對其進行保養與養護,避免由于存放問題影響施工建設質量。在使用材料過程中需要做好相關的預算,對于能夠重復利用以及回收再利用的材料,應及時回收,實現建筑材料、廢水等資源的循環利用。
(2)優化配置施工原材料。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對施工現場水資源的保護應遵循相關原則,避免使用地下飲用水,防止污染地下水的情況發生。同時,對茨淮新河灌區水利工程建造過程中的能源消耗率進行計算,優化工程的維修方案,對使用的物料等進行合理的規劃使用,收集并利用廢棄材料[5]。對節能設計理念進行推廣,在水利修建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不僅能夠科學地分析水利工程的實際施工情況,還能夠將環保理念與施工方案相融合,為水利工程建設提供科學性指導。
在茨淮新河灌區水利工程修建過程中,在設備和資源等方面需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如大范圍使用太陽能發電技術,減少對能源的消耗;使用環保材料制成的管道結構等,體現了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理念。在茨淮新河灌區水利工程的施工中,不僅對環保施工技術進行了調整與優化,同時優化了環保技術的實際應用效果,不斷創新環保施工技術,完善與優化節能環保技術內部機構的工作,進一步提升工程施工環保技術的實用性,滿足水利工程施工建設的需求[6]。如使用節能水泥攪拌器對施工所需水泥進行攪拌,該設備具有節能效果好、運行能力強等優點,在攪拌過程中不會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有一定環保效果。另外,在水利工程建筑的部分結構中,對鋼筋結構進行調整優化,可以提高建筑質量和材料的利用效率。
綜上所述,文章通過在環保需求下對茨淮新河灌區水利工程建設施工進行分析,了解了茨淮新河灌區水利工程情況,介紹了有關施工建設要求與關鍵內容,有助于解決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加強灌區水利工程建設中對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最大化減少水利工程施工造成的環境污染,促進工程施工技術和新環保技術的實際應用,對我國農田水利工程具有深遠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