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君 邊忠鵬 王春濤 趙芳輝



摘 要:根據《土壤和沉積物 石油烴(C10~C40)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HJ 1021—2019),本研究對沉積物中的石油烴(C10~C40)開展了實驗室內部方法驗證。結果表明,石油烴(C10~C40)在0~9 300 mg/L內的線性結果良好,相關系數不小于0.999。實驗室測定的沉積物石油烴(C10~C40)檢出限為2.1 mg/kg,相對標準偏差為2.94%~4.01%,加標回收率為91.4%~95.1%,符合標準要求。測定結果表明,實驗室具備檢測沉積物石油烴(C10~C40)的能力。
關鍵詞:沉積物;氣相色譜法;石油烴(C10~C40)
中圖分類號:O657.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5168(2021)09-0122-03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C10~C40) in Soils and Sediments Gas Chromatography" (HJ 1021—2019), this research carried out laboratory internal method verification on petroleum hydrocarbons (C10~C40) in sed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nearity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C10~C40) in the range of 0~9 300 mg/L is good,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not less than 0.999. The detection limit of sediment petroleum hydrocarbons (C10~C40) determined by the laboratory is 2.1 mg/kg,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is 2.94%~4.01%, and the recovery rate of standard addition is 91.4%~95.1%,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tandard.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boratory has the ability to detect petroleum hydrocarbons (C10~C40) in sediments.
Keywords: sediment;gas chromatography;petroleum Hydrocarbons (C10~C40)
目前,石油類物質已被列入《國家危險廢棄物名錄》(2021年版)。石油類污染物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對人體、水體、水生生物和土壤的負面影響[1]。本試驗中利用氣相色譜法對沉積物中的石油烴(C10~C40)進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依據 《土壤和沉積物 石油烴(C10~C40)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HJ 1021—2019)的要求,規范了沉積物中石油烴(C10~C40)的提取、濃縮、凈化等檢測過程[2],依據《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制訂技術導則》(HJ 168—2020)的規定[3],依次對有證標準物質的工作標準曲線、實驗室檢出限、測定下限、精密度和正確度等方面進行了方法驗證。
1 材料和方法
1.1 方法原理
沉積物中的石油烴(C10~C40)經快速溶劑萃取、凝膠離子色譜儀凈化、平行濃縮儀濃縮和定容后,用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的氣相色譜儀檢測,根據正硅烷開始時間和正四十烷出峰結束時間定性,用外標法定量[2-4]。
1.2 儀器與試劑
試驗期間主要采用氣相色譜儀(安捷倫、7890B),同時配備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和冷凍干燥儀(SCIENTZ-10N)。主要試劑有石油烴標準溶液(C2280150、1 000 mg/L,基體正己烷)、正己烷(色譜純,北京邁瑞達科技有限公司)、硅藻土(吉天分裝,北京吉天儀器有限公司)、丙酮(色譜純,煙臺遠東精細化工有限公司)、二氯甲烷(色譜純,北京邁瑞達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無水硫酸鈉(分析純,天津市光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1.3 測定過程
1.3.1 樣品采集和保存。人們要按照《水質采樣技術指導》(HJ 494—2007)的有關規定,對水體沉積物樣品進行采集和保存。采集的樣品儲存于250 mL棕色玻璃瓶中,然后于4 ℃以下避光、密封、冷藏保存,14 d內完成樣品提取。樣品提取液在4 ℃以下避光、密封保存,在7 d內完成檢測。
1.3.2 樣品的前處理。去掉樣品中的雜物,稱取10 g(精確到0.01 g)樣品并置于研缽中,加入約2 g無水硫酸鈉,使用冷凍干燥儀進行脫水。顆粒狀硅藻土用于代替實際樣品,按照和試樣相同的制備步驟進行空白樣品的制備。
1.3.3 水分的測定。把具蓋容器和蓋子于(105±5) ℃下烘干1 h,放涼后,蓋好蓋子,然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卻45 min,測定帶蓋容器的質量[m0],精確至0.01 g。用潔凈樣品勺將30~40 g新鮮沉積物試樣轉移至已稱重的具蓋容器中,蓋上容器蓋,測定總質量[m1],精確至0.01 g,取下容器蓋,將容器和新鮮沉積物試樣一并放入烘箱中,于105 ℃下烘干至恒重,同時烘干容器蓋,蓋上容器蓋,置于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取出后立即測定帶蓋容器和烘干沉積物總質量[m2],精確至0.01 g。計算沉積物的水分含量。
1.3.4 濃縮。將沉積物提取液轉移至平行濃縮氮吹裝置中濃縮至1 mL,待凈化。
1.3.5 凈化。采用凝膠離子色譜,使用10 mL正己烷-二氯甲烷混合溶劑、10 mL正己烷活化硅酸鎂凈化柱。待柱上正己烷近干時,將濃縮液全部轉移至凝膠離子色譜中,開始收集流出液,用約2 mL正己烷洗滌濃縮液收集裝置,轉移至凝膠離子色譜,再用12 mL正己烷淋洗凈化柱,收集淋洗液,使其與流出液合并,然后在平行濃縮儀中濃縮至1 mL,即得到待測液[5]。
1.3.6 儀器條件。氣相色譜分析條件涉及較多方面。氣化室溫度為320 ℃,進樣方式為不分流進樣。柱箱溫度以50 ℃(初始溫度)保持2 min,然后以40 ℃/min的速率升至230 ℃,再以20 ℃/min的速率升至320 ℃并保持20 min。載氣為高純氮氣,柱流速為1.5 mL/min,氫氣流速為30 mL/min,空氣流速為300 mL/min。檢測器溫度為325 ℃,進樣量為1.0 μL。
1.3.7 標準曲線系列溶液的配制。用微量注射器分別移取適量的石油烴(C10~C40)有證標準溶液,用正己烷色譜純稀釋,混勻,配制成石油烴(C10~C40)質量濃度為248、775、1 550、4 650、9 300 mg/L的標準系列,然后按照氣相色譜分析條件,依次從低濃度到高濃度進行測定。
2 測定結果
2.1 線性范圍
下面以檢測濃度為橫坐標,以確定的保留時間窗內總峰面積為縱坐標,建立校準曲線。石油烴(C10~C40)的標準曲線測定數據如表1所示。
注:標準方程為[Y]=21.613 96[X]+35.291 90,相關系數[R]為0.999 95。
本次試驗標準曲線系列濃度處于標準規定的范圍內,相關系數為0.999 95,滿足標準曲線的相關系數不小于0.999的要求。
2.2 方法檢出限和測定下限測試數據
根據《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制訂技術導則》(HJ 168—2020)的規定,空白試驗石油烴(C10~C40)未檢出。本次方法驗證制備了7份空白加標樣品,目標化合物濃度為31.0 mg/kg,按照樣品的分析步驟進行測定,重復[n]([n]=7)次試驗,計算7次平行測定的標準偏差,按照式(1)計算方法檢出限([MDL]),并計算測定下限(4[MDL]),匯總結果如表2所示。
式中,[MDL]為方法檢出限;[n]為樣品的平行測定次數;[t]為自由度為[n]-1且置信度為99%時的[t]分布(單側);[S]為[n]次平行測定的標準偏差。當自由度為6且置信度為99%時,本次試驗的[t]值取3.143[6]。
由表2可知,沉積物石油烴(C10~C40)的檢出限為2.1 mg/kg(小于6 mg/kg),滿足標準規定的檢出限要求。
2.3 方法精密度和正確度
2.3.1 空白加標樣品。在沉積物樣品(稱取10 g硅藻土代替沉積物樣品)中加入石油烴(C10~C40)標準樣品作為精密度的測試樣品,加標濃度為15.5、31.0、155.0 mg/kg,平行測定6次,計算平均值、標準偏差和相對標準偏差。匯總結果如表3和表4所示。
氣相色譜法測定沉積物中低、中、高3種濃度的石油烴(C10~C40)時,其相對標準偏差為2.94%~4.01%,加標回收率為91.4%~95.1%,滿足標準規定的相對偏差不大于25%、空白加標回收率為70%~120%的要求。
2.3.2 沉積物樣品測定。下面對某地實際沉積物樣品A[其石油烴(C10~C40)濃度為26.0 mg/kg]進行加標分析,對加標后的樣品A進行正確度和精密度測試。沉積物樣品A均勻分成6份,經快速溶劑萃取、凝膠離子色譜儀凈化、平行濃縮儀濃縮、定容后進行測定,最終檢測結果如表5所示。
氣相色譜法測定沉積物中石油烴(C10~C40)的相對偏差為2.26%~2.99%,加標回收率為88.9%~90.7%,滿足標準規定的相對偏差不大于25%、沉積物樣品加標回收率為70%~120%的要求。
3 結論
本實驗室按照《土壤和沉積物 石油烴(C10~C40)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HJ 1021—2019)的標準對沉積物中的石油烴(C10~C40)進行了方法驗證,驗證了項目的有證標準物質的工作標準曲線、方法檢出限、測定下限、精密度和正確度等檢測指標,并對實際沉積物樣品A進行了精密度和正確度的驗證。結果表明,本實驗室用氣相色譜法測定的沉積物中,石油烴(C10~C40)的各項性能指標均滿足該方法的要求,因此本實驗室具備用該方法檢測該項目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史紅星,黃廷林.黃土地區土壤對石油類污染物吸附特性的實驗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2(3):10-12.
[2]生態環境部.土壤和沉積物 石油烴(C10~C40)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HJ 1021—2019[S].北京:中國環境出版集團,2019.
[3]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制訂技術導則:HJ 168—2020[S].北京:中國環境出版集團,2020.
[4]王娟,李萬亮.氣相色譜法測定土壤中石油烴(C10~C40)[J].檢驗檢測,2020(4):70-73.
[5]李勝勇,李先國,鄧偉,等.超聲萃取氣相色譜法檢測海洋沉積物中的總石油烴[J].海洋湖沼通報,2013(2):93-98.
[6]孔凡亭,王坤,趙芳輝,等.氣相色譜法測定土壤中敵敵畏和樂果[J].環境監測與研究,20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