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多多
引言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2021屆本科畢業生李建畢業后,選擇去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龍州縣金龍鎮任黨委副書記;河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張語今年畢業后,考取了山東省禹城市莒鎮鄉派出所;華北電力大學本科畢業生胡佳選擇在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大崗山水電開發有限公司運行維護處當一名運維工……
據新華網報道,2021年70%左右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到縣及以下機關和事業單位、中小微企業等各類基層單位就業。
基層就業,即指到城鄉基層工作。“基層”既包括廣大農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區;既涵蓋縣級以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也包括社會團體、非公有制組織和中小企業;既包含單位就業,也包括自主創業、自謀職業。
2020年8月,杭州市余杭區的一份招聘公示引發了網友熱議。這份公示中,“報考單位”一欄包含多個街道辦事處基層職位,被錄用者的畢業院校則是清一色的清華、北大,學歷也均為碩士或博士研究生。不僅如此,這個看似普通的地方區縣,3年來實際吸引了百余名清華和北大畢業的博士、碩士落戶,不少人才更是選擇了街道辦事處等平凡的一線崗位。
是什么吸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去基層?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此進行過深度分析,他說:“高端人才到基層任職,級別并不低,而且待遇非常好,不僅收入高,還有人才公寓、安家費等,上升空間也大。相比一些收入高的企業動不動‘996工作制,到35歲還可能被優化掉,去基層工作穩定多了。”
在采訪中,本刊記者也發現,與往年相比,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不再緊盯著大城市里的就業崗位,而是主動選擇那些能夠發揮專業優勢、有發展潛力的二、三線城市和基層崗位。
“在農村這個廣闊天地里,挑戰伴隨著機遇,大學生完全可以干一番精彩的事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的畢業生張瑞選擇考取陜西省選調生,就是為了挑戰自己。“我選擇鄉村定向師范生,看準了‘定向就業、有編有崗這個優惠政策。”淮陰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李洪瑞認為,穩定就業才是大學生求職的最佳選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年到鄉村一線建功立業,強調“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2020年7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親切回信,肯定他們到邊疆基層工作的選擇,并對廣大高校畢業生提出殷切期望,掀起了全國高校畢業生對回信精神學習的熱潮。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通過實施“脫貧攻堅專干”“鄉村振興協理員”等項目,每年吸引上萬名高校畢業生到村工作,加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三支一扶”、教育部的特崗教師、共青團中央的西部計劃等,每年通過基層選派項目到村的高校畢業生超過13萬人。這不僅緩解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境遇,還讓畢業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截至2020年底,全國累計選聘的大學生村官人數高達53.7萬名。他們當中更是涌現出了身患重病、堅持工作的張廣秀,扎根湘西農村助力脫貧、把鄉村當創業舞臺的耶魯大學畢業生秦玥飛,到艾滋病重點村任職的清華碩士畢業生魏華偉等一批先進典型,激勵著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書寫精彩人生。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基層跑遍、跑深、跑透了,我們的本領就會大起來。”在“大我”的奉獻中實現“小我”,相信每一個畢業生終將獲得人生真正意義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