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則電動自行車自燃的新聞引起輿論關注:廣東中山,一位代駕小哥將自己的電動自行車放在客戶后備箱中,結果車子在后備箱自燃;浙江杭州,一輛電動自行車在行駛中突然起火,電動車上一對父女燒傷嚴重,當地2000多家自行電動車銷售門店立即開展了自檢自查。
據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接近3億輛,年銷量超過3000萬輛。人們常常關注它在交通方面的痛點,而忽略了在消防安全方面也是一顆“定時炸彈”。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統計表明,全國每年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約2000起,而電動車大部分為易燃可燃材料,一旦起火,燃燒速度快,并產生大量有毒煙氣,人員逃生困難,其危害不容小覷。
悲劇是反思的鏡子。一系列事件表明,在電動車生產、流通、消費者使用領域,仍存在著法律監管的盲區。相關部門要結合行業實際,進一步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標準,為整個行業發展指明方向。執法部門要加強生產和銷售監管,對不合格的產品一律禁止銷售,對于從事非法改裝電動自行車的商店必須重罰,以杜絕電動自行車亂象源頭。對城市管理部門來說,也要積極從上牌等方面進行精細化探索,倒逼使用者遵守規則,把不合規的車輛清除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