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邇一
6月27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發布訃告,國家體改委原副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原會長高尚全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1年6月27日下午三點零二分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九十二歲。
“小高,廣播里面有你的文章”
高尚全,國家體改委原副主任。1929年出生在上海嘉定的鄉村。初中畢業后他考上了圣約翰大學附屬高中,高中念完,他被圣約翰大學經濟系和復旦大學海洋系同時錄取,他選擇了前者。大學畢業后,高尚全到了東北,被分配在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機械工業局工作;7個月后,各大經濟區撤銷,又調到了位于上海的第一機械工業部。
在一機部工作期間,他發現了不少讓人哭笑不得的怪現象。
比如,1956年夏天,上海的天氣特別熱。那時還沒有空調,為了不影響生產,有家企業想買個鼓風機,就打報告申請。芝麻大的事兒,竟要經過7個部門的層層審批。等申請批下來,夏天早已經過去了。
高尚全在后來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憶了當時的細節。
“我給《人民日報》寫了篇文章,題目就叫《企業要有一定的自主權》,發表的時候還配了一幅漫畫《“必要”的手續》。大意是說,如果企業自主權過小,中央主管機關集權過多過細,不僅會限制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會給國家造成很大的人力、財力浪費,助長官僚主義。”
他說,文章發表之后,有一次自己隨同汪道涵(時任一機部副部長)出差沈陽,早晨散步時汪道涵對他說:“小高,剛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了你在《人民日報》上的文章。”聽得出,他是比較贊賞的。
先后參加了6次中央經濟文件的起草
從1982年起,高尚全在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從事經濟體制改革的研究、設計和有關領導工作。
香港回歸,是高尚全主持了特區籌委會經濟小組工作。步入新世紀,他又是最早提出政府治理改革的學者之一。
高尚全在從事改革理論研究與決策的20多年間,尤其關注經濟體制改革與發展、市場經濟等問題,他是我國研究經濟體制改革的主流經濟學家之一。
高尚全先后參加了6次中央經濟文件的起草工作:
一次是十五大報告,兩次是中央關于五年計劃的建議,三次是三個三中全會的決定,即1984年的十二屆三中全會、1993年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和2003年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到十八屆三中全會前,他又兩次向中央提出建議,都涉及改革的核心議題。
仗義執言“拯救”華為
據報道,高尚全還曾仗義執言“拯救”華為。
1997年,高尚全在參加中共十五大報告起草時,有人給中央寫信“舉報”華為科技公司,說它姓“資”不姓“社”。
理由是:華為國家沒有投資,是非公有制企業,又搞了職工持股,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
之后,高尚全主動提出去深圳實地調研。
調研的結果令他很興奮。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以2.1萬元起步,國家沒有投入一分錢,企業卻給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稅收和財富,解決了很多人的就業,職工也分享到了發展的成果。這樣的企業,應該是改革的典型啊!怎么不姓“社”呢?高尚全認為,它恰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
后來,中共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的“勞動者的勞動聯合和勞動者的資本聯合為主的新型集體經濟,尤其要提倡和鼓勵”,其中就有來自華為的啟示。
2014年11月,任正非特意找到高尚全,他說:“你做了好事為什么不說?”
高尚全說:“我不是為你一個企業,人家說你姓‘資,我說這是姓‘社,我用不著跟你說,我也不圖什么。”任正非說:“那你一定要再來華為看看。”
在2018年,高尚全曾撰文說,作為一名已經耄耋之年的改革者,我內心十分清楚,這40年的光陰并無一絲浪費,改革的歲月從來只爭朝夕。
(摘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