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余
不知道從何時起,要在朋友圈里發圖,P圖不僅是必不可少的步驟,更成了社交基本禮儀之一。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不P圖,你好意思發圈嗎?
可別以為只有年輕的女孩子愛P圖,男人也P,甚至連家里上了年紀的長輩也強調,拍照一定要用美顏相機。商家當然看得最明白。所以現在P圖的軟件越來越簡便、好使,就連手機相機都自帶P圖功能了。
于是,不光是需要出鏡的明星偶像,就連我們這些普通人都變得很白、很瘦、很“美”。唯一的副作用就是,有時候家里人也認不出自己了。
對于這一現象,似乎已經有人看不下去。挪威近日出臺新規,指出網紅在社交媒體上分享PS過的身體照片而拒不承認照片是編輯過的,將會觸犯法律。這條規定能不能順利施行,能取得什么樣的效果,還沒有人敢下定論。因為如今的P圖技術是如此高超,高超到一般人都很難分辨得出來。不過,這一舉措的初衷無疑是值得肯定的——社交媒體上流傳的不切實際的審美標準,會導致人們過分追求“畸形”的身體。
“標準”這個詞用得特別準確。打開朋友圈,或者到社交媒體上逛一圈,不難發現,時下的“美”確實是有標準的。大眼睛、高鼻梁、尖下巴……大家用的P圖軟件不一樣,但最后的成品效果沒多大區別,簡直是從同一條生產線上下來的。
上下班的時候,觀察了一下張貼在地鐵走道里的商業廣告,覺得印在上頭的明星也都“長”得差不多。如果你不是他/她的忠實粉絲,那還真有可能認不出來誰是誰。美什么時候變得這么千篇一律了?還記得小時候喜歡過的演員,陳紅沒有尖到可以戳破桌面的下巴,吳倩蓮沒有大到可以裝下銀河的眼睛,鞏俐的臉龐看上去一點也不溫柔……但這些并不妨礙她們的美,反而讓她們更加深刻地嵌在了一代人的記憶里。
當下公共輿論場里最流行的口號是“做你自己”。言下之意,就是做人要有個性有主見。可特別有意思的是,許多人一邊把這句話當作朋友圈里的文案,一邊不忘記配上自己絕對標準化的精修圖。也許,這一黑色幽默的畫面,就是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吧。
其實,一張面龐,不光是個人的標識,更包含著個體的全部歷史和社會經歷。當我們試圖標準化它的時候,也就抹去了自己的主體性,抹去了自己的人生。
不妨偶爾關掉濾鏡,好好看一看自己的臉,哪怕皺紋已經爬上了你的額頭。就像杜拉斯所說的,“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因為那才是真正的你,那才是完整的你。
(據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