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飛
抗戰時期,物價每天都在瘋狂上漲。盡管物質異常匱乏,西南聯大師生仍以堅忍的耐性與困苦頑強抗爭。由于火柴緊張,而它又是化學系學生做實驗的必備物質,為節省使用火柴,老師將學生每三人分成一組,發給一個火柴盒,里面只裝有三根火柴,每人一根,如果誰不小心糟蹋了自己那根火柴,那這節課就白上了。所以,學生們在使用那根火柴時,都特別小心翼翼,生怕出現了閃失。
吳大觀是化學系二年級的學生,一天去上化學實驗課。上課前,老師提出一個特別要求:三根火柴用完后,必須將空火柴盒交回,以備下節實驗課時裝火柴用。但吳大觀在做完實驗后,就順手將那只空火柴盒一扔,只將借用的試驗儀器歸還。
保管員格外負責,他在向吳大觀要那只空火柴盒時,吳大觀不以為然地說:“一只破空火柴盒,我扔掉了。”保管員臉色突變:“你呀,闖大禍了。”
第二天上午,吳大觀被化學系主任楊石先教授找去。剛進楊教授辦公室,吳大觀一眼就看到自己昨天扔掉的那只空火柴盒,楊教授勃然大怒地罵起來:“這是什么歲月,你竟敢把那么珍貴的一只空火柴盒隨隨便便就扔掉了,你再耍大爺脾氣,我就停止你的化學實驗!”
吳大觀嚇壞了,戰戰兢兢地向楊教授承認錯誤:“楊教授,我知道錯了,還請您饒恕我這一次,我再也不敢了。”
沉默了好久,楊教授恢復了慈祥的神色,語重心長地對吳大觀說:“雖然大家都不容易,但你們是中國民族的未來,在這個特殊時期,一定要努力做到,在困苦中磨練自己,在艱辛中學會生活。如此,才能不負年華。”多年后,吳大觀仍感慨道:“那個時候的一只空火柴盒呀,不親身經歷的人,哪里知道它的珍貴啊!”(摘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