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

根據市委市政府要求,實行符合鄭州市自身特點的發展戰略以及相關的政府政策,該戰略政策方向趨向于區域創新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并且已經是鄭州區域經濟發展研究的重要課題。鄭州市建設區域創新體系應當以鄭州自身的發展現狀為前提,在分析發展方面的優勢以及存在的不足,基于國內外地區發展經驗,以發展的眼光提出將鄭州市打造成區域創新城市,從而推動鄭州市經濟的發展。
一、導論
(一)研究背景
在經濟形勢日益嚴峻的時代,政治環境的復雜性以及全球化背景的影響下,鄭州旨在建設開放型的區域創新體系應運而生,打造出現代化的區域創新體系,是正在進行新的產業結構調整以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迫切需要。開放型的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不僅有利于技術知識的發掘和傳播,更有利于提高鄭州在創新領域的地位以及國際影響力。創新體系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經濟系統,處于該系統中的各個主體資源經過融合,資源信息不斷交互,從而推動區域創新系統不斷向前發展。在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趨向于區域化背景之下,鄭州市應當緊跟時代潮流,搭建出一套能夠激發創新主體能動性的區域創新體系,通過資源的有效整合,從而提高鄭州的區域創新能力。
(二)研究意義
在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鄭州市的區域創新體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規模和質量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甚遠。鄭州市區位優勢明顯,但是高層次人才匱乏,科研水平較低,自主知識產權相對較少,創新體系尚未完善,資源配置不合理,嚴重地制約著鄭州市整體經濟的發展。本文通過研究鄭州市區域創新體系的建設,立足于鄭州市的市情及自身的特點,尋找區域創新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短板,并提出相應的措施以助于鄭州市創新能力的提升、產業結構的優化,進而促進鄭州市經濟的發展。
(三)國內外文獻綜述
Bottazzi et al(2019)認為科教園區的聚集經過長時間的磨合能夠形成一個區域創新綜合體,然而該區域創新綜合體又通過擴散、傳播能夠將技術知識在高新企業之間進行轉化,形成新的創新成果,從而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Boschma et al(2016)通過研究硅谷以及128公路這兩個較為典型的區域創新系統,發現硅谷和128公路的成功得益于其擁有一套較為完整的管理制度以及創新文化精神作為支撐。Cooke (1997)提出在創新體系這個較為復雜的系統之中,處于該系統中的各個主體資源經過融合,資源信息不斷交互,從而推動區域創新系統不斷向前發展。
陳恒(2020)認為,中介服務機構在建設區域創新體系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中介服務機構勢在必行,首先需要重點建設行業協會,加入到行業協會的各個企業需要在政府的關懷領導下立志于將行業協會辦的更好,提高建設的積極性。另外,行業協會應當保持一定的獨立性,與政府保持合作且獨立的地位。范銳平(2017)認為,只有激發了創新主體的積極性才能夠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建設區域創新體系,打造多元化的創新網絡和發展格局,雙管齊下采用多種方式建設區域創新體系。王朝虹(2016)認為,區域創新體系的建設往往受宏觀和微觀經濟的影響,比如政策、體制機制、社會網絡等,因此,鄭州在建設區域創新體系時,需要層層推進,多方協調。趙旺果(2015)認為,社會大環境會影響到區域創新體系的建設,特別是創新環境的影響極為關鍵,因此,建設區域創新體系,應當具有時代性,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方式相結合。
二、相關理論基礎
國內外學術界關于區域創新的界定尚不明確,雖然還無統一的定義,但是學術界對于區域創新的理念有一個比較基本的理解:區域創新主要是針對的某一區域內部大學、科研機構、企業等部門的創新,或者這些機構協調效應下的一種創新,這些相互獨立又相互協調產生的創新儼然已經構成了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內容。研究區域創新的目的在于,以區域創新為源動力,從而促進鄭州市區域經濟的發展。產業集群理論屬于區域創新理論另一重要環節,該理論更多的是指產業發展的專業化程度以及技術方面的研究創新,從而能夠極大程度的提高鄭州市區域經濟的整體競爭力,并且促進其經濟的發展。
三、鄭州市建設區域創新體系的現狀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運輸便利,鄭州位于我國中部,是我國重要交通樞紐中心,區位優勢明顯;人力資源豐富,河南省是人口大省,鄭州作為省會城市,其人口集中。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短板:
(一)自主創新能力薄弱,高新技術企業在產業結構中所占比例低,科研經費投入不足等原因導致創新成果較少;
(二)科技創新體制不夠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運行不暢。企業缺乏建立自己的科研機構進行研發創新,或者研發出來的相關創新成果并沒有及時的轉化為生產力,從而導致企業的創新能力不足,研發能力的薄弱化影響企業掌握核心技術,對創新缺乏認識,往往會有故步自封的落后觀念存在。同時,科研機構和相關高校并沒有搭建起一套較為完整的科研制度,也沒有培養專門的人才用于研發創新。
(三)人才流失現象比較嚴重,許多高校學生畢業后去北京、上海等地區就業,尤其是高層次人才更加缺乏。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區域創新更多的是依賴于人才,人才在創新環節至關重要,要建立區域創新體系,必然需要人才作為引領者和實踐者,但是,現階段人才流失現象比較嚴重,鄭州市缺少留住人才的相關惠才政策,人才的缺失,是創新的軟肋。
四、鄭州建設區域創新體系的措施
(一)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鄭州建設區域性創新體系的制度。鄭州市在建設區域創新體系的過程中,離不開政府層面的支持和幫助,同時,政府在該建設過程中的作用是任何力量無法取代的。政府不僅在高校、科研機構、企業之間起到了協調和調控的作用,還起著向各個創新主體分配創新資源的作用。因此,政府在其中的地位不容忽視。因此,政府應當出臺相應的政策用來協調科研創新,另外,需要宏觀調控從而避免出現重復研究出現的資源浪費現象。政府應當加強創新監督與考核力度,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同時,政府需要將科研創新的門檻降低,提倡創新,鼓勵創新,創造寬松、積極的創新環境,這樣的氛圍有利于鼓勵更多的人員參與進來,極大程度的提高了創新數量和創新質量,從而有利于鄭州建設區域創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