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遠
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尤為突出,高校在就業指導工作上不夠完善,以致于不少學生畢業后面臨就業難,不明確自身的就業方向,找不準定位,在社會上發展極為困難。作為培育人才的教育基地,高校應當重視起對大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從多方面去培養學生的就業觀,提升其專業知識技能與非專業能力,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為此,文章將從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不足著手分析,進一步探究提升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實效性的路徑。
高校就業率對高校建設發展起著直接性作用,更關乎到學生利益與高校能否穩定發展下去,就業可以說是學習發展的生命線。若是高校畢業生畢業便失業,在很大程度上會不利于人力資本于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作用。因此,高校應當切實做好關于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立足學生主體地位,將就業指導貫穿于整個高校教育過程的始終,如此,才能為學生日后就業打下堅實基礎,提高高校就業率。
一、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不足
首先,高校工作職責之一便是加強對畢業生與結業生的就業指導服務,這是《高等教育法》中明確規定的。而當前多數高校的就業指導機構皆以建立起來,可實際發揮的作用卻不大,究其根源,有些高校并未準確意識到就業指導工作的意義,指導觀念有誤區,其就業指導大都是流于形式化,進行表面性的工作,亦或是著重凸顯就業指導行政職能,沒能針對當前大學生的基本專業水平、學習實踐能力等狀況作出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因為思想認知上不夠準確,不少高校沒能將就業相關知識充分融入到學生課程中,僅有輔導員或相關行政工作人員對其進行就業知識灌輸,使得大學生對自身的就業了解不夠準確。
其次,部分高校就業指導內容大都局限于讓學生掌握求知技巧與招聘需求信息,以及相關的就業政策法規和就業形勢。在為學生講授這些內容時,基本都是將學生都集中起來,進行填鴨式的灌輸,然后開辦就業動員會或就業形勢報告會等,并未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就業需求,展開專門的輔導與咨詢,無差別式的就業指導,顯然無法滿足個性就業。再加上就業指導工作者并未全面掌握人才需求變化趨勢等訊息,高校就業信息搜集方式缺少多元化,以致于搜集到的就業信息過分分散化,就業指導工作針對性與實效性不強。
最后,當前我國不少高校對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視度并不高,且結構不夠完善,缺乏一支專業性強、素質高的就業指導團隊。一般高校的就業指導團隊以院系輔導員與校就業部為主,這些人員本身從事管理學生的工作,并兼任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其工作形式基本存在是上行下效的狀態,因其本身事務性工作繁多,實戰經驗并不多,很難抽出時間精力去專門研究如何指導學生們的就業,關于不同專業面試技巧、崗位實戰工作等大都只是紙上談兵,指導效果可見一斑。
二、提升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實效性路徑
(一)加強就業指導,提高學生就業意識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完善發展,高校教育水平與專業人才的培養也逐步朝著世界化標準前進。高校是培育不同領域人才的實戰基地,高校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專業知識,更要強化學生的實踐動手技能,立足人本理念,順應順帶發展潮流,更新就業指導理念,并統籌學校各個專業部門,充分展現就業指導成效,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提高學生就業意識,以為學生日后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方面,高校需逐步健全就業指導體系,尤其是加強就業指導教師專業隊伍的建設,徹底革新傳統的指導模式,不斷優化教育指導方法。同時,還要緊跟大數據、信息發展時代潮流,借助新媒體、自媒體等形式,為就業指導工作搭設平臺,讓各大企業與學生能進行線上或線下聯系。還可借助校企合作等形式,定期聘請企業中的專業人員或管理層到校開課,讓指導教師與企業工作人員發揮雙重指導作用,使學生體驗到更為現代化、信息化與高質量的就業指導服務。當然,開設的形式力求多元化,可依托某節專業課或是講座、實踐活動等等,將就業意識貫穿于每個指導工作環節中。此外,近些年來,信息技術的大發展,使得學生與網絡的聯系愈發緊密,大學生網上借貸現象不斷,更有部分大學生參與賭博,不按時還貸等現象。在求職過程中,也發現了學生肆意夸大自身的實戰能力,或是同時簽署兩份合同,又肆意撕毀合同等現象,顯然違背了職業道德原則。為此,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充分發揮自身的思想指導作用,將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提高大學生思想境界融入到就業指導中,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使其身心建康成長。
另一方面,開展就業指導的一個關鍵環節在于接受過程。即作為接受主體的學生,更要提升其對就業指導的重視度以及就業需求,轉變學生的被動意識,讓學生發揮能動性,主動尋求就業指導。為此,高校還需加強對學生的職業規劃指導,讓學生在思想上重視,在行動上踐行,高??赏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課下專業實踐活動,如專業競賽或是到合作企業體驗專業崗位工作等,亦或是借助朋輩教育等形式,力求就業指導的多元化,不局限在某門課上,使就業意識貫穿于學生生活、課堂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對就業的重視度,從而化被為主,自覺接收有關于就業指導方面的輔導。
(二)培養就業能力,提高學生競爭力
就業指導的實效性不僅受到指導者與引導者的影響,學生實際就業能力與專業水平、實踐操作能力等也都對就業指導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就業指導是需要全員參與的,不僅包含了輔導員、學生,更包括各學科的教師,其他行政人員等的參與,需要各學科教師加強對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幫助學生深入鉆研本專業在社會上起到的作用,以及日后就業,本專業所能從事的具體崗位職責等。
同時,高校可利用相關政策或是激勵制度等,來激發專業教師的指導熱忱,促使更多優質教師主動擔起指導重責,基于專業視角,多方面地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未來職業發展方向、職業生涯規劃、專業技能培養等予以深入的指導。將專業與就業指導的有機結合,比起單獨的、無差別式的職業教育,顯然結合式更具有效性,且對學生就業競爭實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教師既要傳授給學生與專業相關的理論知識,對于本專業在社會上的實際應用、當前的發展趨勢與前景等也要詳細說明,可通過專業實訓或是讓學生到企業實習,在校實驗基地培訓等形式來培養學生知識運用能力,提高其專業技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