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金娜
摘 要:初中英語分層作業是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與任務,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基礎與綜合能力,尊重學生的差異而設置不同層次的作業與分層評價機制。分層作業的設置應注意以目標為導向,增加分層作業的實用性與多樣性,設置知識鞏固型、能力提升型與實際應用型等有梯度的分層作業。教師應以學生的雙基為根本,提高分層作業的針對性。同時,在英語作業的評價中,教師也需要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與評價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認識自我、發展自我,以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積極正面的評價中自信成長。
關鍵詞:初中英語;作業;學生層次;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1-0033-02
一、問題的提出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對學生而言,做作業能夠對所學的內容進行復習鞏固,并且訓練技能、發展能力;而對教師而言,有效的作業布置能對課堂的教學進行有效的檢測與反饋。有效的、適合學生的層次的作業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反之,學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甚至產生厭學情緒。新課程標準明確倡導“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而在當下最為普及的每班幾十人的班級統一授課的教學模式與統一布置作業的形式很難兼顧學生個體差異,如果沒有根據每個學生的能力發展程度和素質結構的基礎設計不同層次的英語作業,則很難保護和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保證在完成相應層次的作業后,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來的學習基礎上使聽、說、讀、寫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提高?
廣東省深圳明德實驗學校(以下簡稱我校)作為一所走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學校,對英語進行了分層走班教學。學生的分層是以期中考試(40%)以及期末考試(60%)的分數綜合排名,將學生主要分為S、A、B三個層次,并按S 層占年級總人數占36%、A層占36%、B 層占28%進行分層,學生的分層根據成績與科任老師和主任導師的綜合意見等共同決定。每個學期的期中和期末進行層次調整,學生可以進入高一層次的班級學習,也可以降到低一層次的班級學習,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中,S層次的學生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夠大膽質疑、思維比較活躍。A層次的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語學習習慣,能夠進行基本的聽說讀寫交際。B層次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不強,基礎差,不愿意開口。我校的英語分層教學除了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分層,還對作業進行了分層。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也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應針對教學現狀與學生的層次水平、英語學習基礎、教學內容等不同,設置不同層次的作業與評價機制。
二、作業分層設計
(一)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增加分層作業的實用性與多樣性
根據我校的中學英語教學分層,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根據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與綜合能力,可以把作業分成知識鞏固型、能力提升型與實際應用型三種類型,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提升。
1.知識鞏固型
此類作業偏重于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積累,通過抄寫單詞、背誦短語、翻譯課文、句型轉換、填空、作業與試卷改錯以及完成課后練習題及配套練習冊中的題目等各種形式交替讓學生進行練習,避免學生產生疲憊心理。書面作業的多樣化以及交替化,除了能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提高能力,還能讓學生保持新鮮感。此項作業的布置應該遵循逐步積累、扎實基礎、穩中求升的原則。知識鞏固型的題目對于所有層次的學生都非常重要,特別是B層的學生,如果知識鞏固型的內容不能做到融會貫通,就容易因為困難導致畏學情緒。
2.能力提升型
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是在熟練掌握語言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除了鞏固學生的知識,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提升型的作業既可以避免簡單的抄寫,又可以幫助學生在不同情景下綜合運用知識,同時也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教師在布置能力提升型的作業的時候要特別兼顧不同層次基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有效完成。如果是三個層次布置統一主題的作業,教師就要注意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要求,提供必做題與選做題,鼓勵相應層次的學生完成自己層次的作業后,嘗試去完成更高層次的作業,培養學生的興趣與主動參與性。
以筆者某次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同一個主題下不同層次的作業為例。
題目:作為具有中國情懷和國際化視野的明德學子,請給國外的孩子、家長、學?;蛘哒块T寫一封信、錄一段視頻、制作一幅海報或者畫一幅畫,給他們提防病毒的建議并給他們加油。
S班:寫信或視頻,信件用英語提建議,字數不少于120字。用標準英語錄制視頻提建議,時長不少于1分30秒。
A班:視頻或海報,用標準英語語調錄制視頻提建議,時長不少于1分鐘。海報要求A3紙張、圖文并茂、以字為主。
B班:海報或繪畫,以圖為主,添加一個英文標題或者簡單句子。
3.實際應用型
實際應用型作業側重于鍛煉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發揮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的自主性、創造性與實踐性,讓他們在綜合運用中得到能力的鍛煉與提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對于此類作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發表觀點、看法的題目,寫單元課程小論文、小報告、讀書心得,甚至可以讓他們用批判性的思維與眼光評價本堂課、本單元的教法、教材等,讓學生參與教師的備課,代替教師講課。這種直接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使用語言進行交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已經擁有的生活經驗,拓展延伸教材,提高運用能力。在設計此類作業時,教師應該盡量把作業的內容與學生的個人情況和生活背景緊密聯系在一起。
在給不同層次學生進行應用型作業設計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層次和水平,提出適合學生英語能力的要求,提升學習的成就感,從而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學以致用,獲得成就感。如7B UNIT 5 Water一課中,為了讓學生明白如何表達一件事情的過程,筆者設計了一個拓展性的應用作業,要求學生自己在家里動手做一個實驗,并且表述清楚過程。具體的作業的分層要求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