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的提出,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生活化、實用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數字化背景下,大量生活化素材的獲得也使構建生活化地理課堂成為可能。基于此,如何構建適用的初中生活化地理課堂成為廣大地理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數字化;生活化;地理課堂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2-0038-02
引 言
近年來,在地理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學生應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逐步提高,如何將地理課堂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將地理課堂生活化,成為廣大地理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現階段的部分初中地理教師雖然也意識到將生活化素材應用到地理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整體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給初中地理教師傳遞新的教學思想、提供生活化素材應用技巧也成為迫切的需要。
一、初中生活化地理課堂構建的背景
(一)初中生活化地理課堂構建的必要性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已深入人心。《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因此,將生活現象融入地理課堂,使地理知識生活化、實用化已經成為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1]。
近年來,廣東省地理學業水平測試更加側重考查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即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出題者多以生活化素材為背景材料,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合理利用生活化素材,構建貼近生活實際的初中生活化地理課堂,成為當代地理教學的迫切需要。
(二)數字化為初中生活化地理課堂的構建提供素材支撐
當前,以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產生了革命性影響,信息技術與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越來越普遍。數字化背景下,與地理有關的生活化素材非常豐富,同時,手機、電腦、相機等工具的使用,使生活化素材的獲得更加便捷,這為初中生活化地理課堂的構建提供了強大的素材支撐。
二、初中生活化地理課堂的構建
(一)情境式生活化地理課堂
情境式生活化地理課堂是利用生活化素材設計合理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通過分析情境中的現象、解決情境中的問題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生活化地理課堂。
地理知識是對生活中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歸納和總結,它源于生活,和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巧用生活化素材構建情境式地理課堂,不僅讓地理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課堂更生動、有趣,還培養了學生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地理問題的能力。下面,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人類的聚居地——聚落”為例,闡述情境式生活化地理課堂的構建策略。
在“人類的聚居地——聚落”一課中,教師以四個生活化情境貫穿整個課堂。生活化情境一:假如你是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領,現在你需要率領你的部落選擇一處地方生活,為了讓部落的人民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你會傾向于選擇什么樣的自然環境?生活化情境二:經過千挑萬選,你終于選擇了一處比較滿意的地方,現在需要建設自己美麗的家園,建造自己的房屋,在建造房屋時,你既要考慮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又要考慮利用當地的自然環境。假如你選擇了以下不同的自然環境,你該如何建造自己的房屋呢?(1)濕熱的雨林地區;(2)干旱的沙漠地區;(3)終年寒冷的高緯度地區;(4)經常轉移的游牧地區,如內蒙古高原。生活化情境三:通過和其他部落的交流與聯系,你發現不同的部落從事的農業生產是不同的,而且有的部落規模非常龐大,他們基本不再從事農業生產,而是從事工業或服務業等行業。那么該如何稱呼這些不同的部落呢?什么樣的條件下容易形成規模龐大、易于人們從事工業生產或服務業的部落呢?生活化情境四:2019年4月15日,法國巴黎圣母院發生大火,將這座擁有數百年璀璨文化的藝術殿堂幾乎付之一炬。很多學生認為這些古老的歷史建筑已經不適應當代經濟的發展需要,因此,沒有必要再保留下去,對此你有何看法呢?四個生活化情境的設置將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貫穿其中,置身于情境中的學生通過情境的分析、問題的解決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探究式生活化地理課堂
探究式生活化地理課堂是利用生活化素材中所展示的地理現象,合理設計探究式問題,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教師從旁指導,學生主動探究,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答實際生活現象的一種生活化地理課堂。
探究式生活化地理課堂通過利用生活化素材設計探究式問題,不僅將地理課堂與實際生活有機聯系了起來,還通過學生主動探究、生生互動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地形圖的判讀”第1課時為例,闡述探究式生活化地理課堂的構建策略。
探究式生活化地理課堂教學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在“地形圖的判讀”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先講解本節課的基本概念,如海拔、相對高度、等高線、等高線地形圖等,然后以實物素材等高線地形圖模型為依托開展本節課教學。本節課共設置兩個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一:(1)仔細觀察等高線地形圖模型,區分出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陡坡、緩坡等山體部位,并觀察它們在實體圖上的形態;(2)觀察山體的不同部位在等高線地形圖模型上等高線有什么特征或規律?(該探究活動的設計目的是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掌握等高線地形圖上不同山體部位的判斷方法。)小組合作探究二:(1)爬山時,你一般選擇從哪個坡往上爬?為什么?你見過一些攀巖的人嗎?他們一般選擇從什么地方往上攀爬?(2)你有沒有留意過山中的河流?它們大都分布在哪里?(3)假如在山里迷了路,有人建議順著河流走,你認為可行嗎?說說自己的理由。該探究活動的設計目的是將所學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提高學生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形式共同完成了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任務,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三)旅行式生活化地理課堂
旅行式生活化地理課堂是指利用人們在旅行過程中所獲取的圖片、視頻等影像資料,通過合理的課堂教學設計而形成的以旅行為主線的富含地理知識的生活化地理課堂。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旅行已成為人們感知外界事物的一種重要方式,人們在旅行過程中會通過手機、相機等數字化手段獲得很多與地理課堂教學有關的圖片、視頻等影像資料,這為旅行式生活化地理課堂的構建提供了強大的素材支撐。很多學生有旅行的經歷,旅行式生活化地理課堂的構建,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還教會了學生如何以地理的眼光去看待旅行中所感知的外界事物。現以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青藏地區—自然特征與農業”一課為例,闡述旅行式生活化地理課堂的構建策略。
“青藏地區—自然特征與農業”教學設計是以某團隊騎行西藏為主線,以沿途所拍攝的影像資料為背景設計而成。其具體過程如下:首先,教師制作騎行前的騎行攻略,這就要求教師對青藏地區的自然概況有所了解。此處教師可以引入青藏地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勢及氣候等地理要素,同時展示在騎行中所要帶的一些必需品,如氧氣瓶、羽絨服、防曬霜、太陽鏡等,通過對這些必需品的作用分析,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其次,教師沿著該團隊的騎行路線,向學生展示沿途所拍攝到的影像資料,通過影像資料中展現的地理現象將地理知識傳授給學生。比如,通過沿線中所展示的海拔高度指示牌分析青藏地區海拔高的原因,通過沿途所拍攝的牦牛、青稞從而引入青藏地區的農業生產,通過沿途在藏民家的食宿引入青藏地區的飲食與文化等。最后,教師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包含的地理知識,讓學生在欣賞風景的同時,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從而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三、初中生活化地理課堂構建存在的問題
(一)典型的生活化素材比較缺乏
隨著各種自媒體工具的普及,生活中與地理相關的生活化素材非常豐富,然而較為典型的生活化素材卻比較少,尤其是圖片類和視頻類。這主要是因為絕大多數拍攝者在拍攝照片或視頻時基本是從美的角度出發的,而并不是從地理視角去拍攝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要多注意收集與整理地理生活化素材。
(二)部分教師缺乏構建生活化地理課堂的技巧
構建生活化地理課堂不是對生活化素材的簡單堆砌,從生活化素材的選取,到生活化素材的加工,再到合理的教學安排,都要求地理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和技巧。然而現階段,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利用生活化素材構建生活化地理課堂方面,無論思想上還是技巧上都有所欠缺。
(三)初中生活化地理課堂教學易造成學生主次不清
生活化地理課堂是利用生活化地理素材結合相應的地理知識而設計的課堂,在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會涉及大量的生活化素材,也會有些形式上的內容呈現,如果課堂設計不夠合理,或者是教師缺乏必備的操作技巧,很容易讓學生產生主次不清、只注重形式或生活現象而忽略地理知識學習的問題。因此,教師應合理利用生活化素材,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地理知識。
結? ? 語
綜上所述,情境式生活化地理課堂、探究式生活化地理課堂和旅行式生活化地理課堂等是相關教師根據實際教學經驗而總結出的三種常用的生活化地理課堂形式,這三種生活化地理課堂教學方式不僅符合現代化地理教學理念,同時還搭建起了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橋梁,在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初中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師楊,左雨.中學地理教學的生活化探究[J].才智,2019(04):156.
作者簡介:尤玉東(1987.1—),男,河南周口人,本科學歷,初中地理一級教師,主要從事初中地理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