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縣域重點高中指的是舉全縣或者全區之力而舉辦的一所(最多兩所)高級中學,借此打造一個縣級教育品牌甚至名牌,來帶動全縣教育的良性和整體發展。如今,部分地區的縣域重點高中的發展相對滯后,其教育也陷入了一定的困境。本文針對產生縣域重點高中教育困境的原因、解決縣域重點高中教育困境的建議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縣域重點高中;教育困境;留守兒童
中圖分類號:G42?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2-0014-02
引 言
高中是高級中學的簡稱,屬于我國中等教育的范疇。高中是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結束后更高一個層次的教育機構,上承初中,下啟大學,一般學制為三年。縣域重點高中致力于打造縣級教育品牌甚至名牌,以帶動全縣教育的良性和整體發展。當前,有的縣域重點高中發展相對滯后,陷入了一定的教育困境。本文將對縣域重點高中教育困境的產生原因和解決策略進行分析。
一、產生縣域重點高中教育困境的原因
(一)國家支持力度有限,教育質量提升緩慢
不可否認,高中教育在教育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每年的高考成績更是牽動著廣大學子和家長的心,同時以縣級為單位的管理結構,形成了特有的縣域重點高中教育結構的特征。但是,因為義務教育是由國家規定并大力推行的基本教育,所以義務教育非常受重視,國家特別是市級以上的教育資源投入往往優先考慮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初中,而高中教育目前還是以縣級投入為主,這就使高中教育陷入了比較尷尬的境地,投入有限,因此常常被忽視,導致教育質量提升緩慢。
(二)農村留守兒童較多,教育難度相對較大
以農村生源為主的縣域重點高中,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學子走向大學的重要橋梁。學生家長也期待和支持孩子考取縣域重點高中,農村初中學校也以學生達到或超出縣域重點高中的分數線為榮。但是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為了增加收入、實現美好生活而走出農村,參與城市建設,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即外出務工較長時間的農民離開戶籍所在地,由父親或者母親一方、祖父母隔代監護或其他親屬臨時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留守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此時的他們缺少了父母在生活、情感上的關愛,無法正常享受到父母及時的指導、教育和幫助,也不能得到父母有效的學習指導,容易產生任性、孤僻和價值觀的偏離等不良現象。近些年,縣域重點高中的農村留守兒童的比例一直較高,還產生了部分城市留守兒童,客觀上導致了教育難度越來越大。縣域重點高中如何動員家長集中有限資源形成家校合力,如何科學、及時、有效地教育留守兒童,幫助他們克服生活中的困難,全身心地投入高中階段的學習中,是高中教師不得不面對的一個課題。
(三)外部競爭壓力加大,教師和學生流失嚴重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縣域重點高中直接面臨市直優質高中或者民辦高中的競爭,如許多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愿意到城市優質高中或者民辦高中教學,而選擇到縣城高中教學的比較少;縣域重點高中的中青年骨干教師常常被市直高中或者民辦高中高薪聘請;市直高中一直享受市級財政的大力支持,既有校園硬件建設資金的傾斜,也有優質師資、新招教師的調配,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縣域重點高中的學生外流;民辦高中的運行機制更為靈活,通過發放獎學金等方式動員許多成績優秀的學生到民辦高中讀書。因此,縣域重點高中既有優秀教師的流失,也沒有優秀大學畢業生的及時補充,同時外流了大量的優質生源,其陷入教育困境也是在所難免。
當然,引發縣域重點高中辦學質量及辦學格局的因素很多,教學工作者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因時而動,科學、準確地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針對學校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為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提升辦學質量提供科學的依據[1]。
二、解決縣域重點高中教育困境的建議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科學知識的需求愈發強烈,家長對子女求學的愿望也與日俱增,而囿于一些現實問題,很多家庭選擇讓孩子到較為便捷的縣域重點高中求學。針對縣域重點高中辦學中遇到的困境,教育工作者必須及時調整思路、整合資源,力所能及地提升教學質量,促使縣域重點高中走出困境。
(一)加大國家支持力度,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教育部門要進一步貫徹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教育戰略,加大對縣域重點高中的投入,建立普通高中統一的撥款制度,及時解決縣域重點高中的債務問題;建立多樣化的高中辦學水平評估方法,豐富評估指標體系;鼓勵和支持優秀大學畢業生到縣域重點高中任教,在教師工資、職稱評聘、評先評優等方面適當傾斜縣域重點高中教師;進一步完善高考農村專項等招生政策,提高縣域重點高中學生考入重點大學特別是雙一流高校的比例,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回報率,努力實現教育公平與合理的階層流動[2]。
(二)積極形成教育合力,有效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為了有效解決縣域重點高中留守兒童比例較高的問題,政府部門應從財政投入、群團組織等多層面著手,建立和健全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同時大力發展生產力,統籌推進城鄉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引導更多的農民就近務工,鼓勵農民返鄉創業,使父母一方或雙方能留在家里,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
縣域重點高中應當在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上擔當“主角”,對教師進行培訓指導,使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輔導,幫助學生正確面對成長的煩惱,克服任性、膽怯、孤僻等不良心理,培育學生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和博大的家國情懷;要適時組織教師走訪留守兒童家庭,建立留守兒童家校聯系渠道,加強與家長、監護人的溝通;還可以利用春節等留守兒童父母返鄉的契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面對面地與家長充分交流,鼓勵留守兒童的父母增強教育子女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建議他們多利用電話、微信等方式定期和孩子進行溝通,與學校形成教育合力,引導留守兒童養成勤儉節約、尊老愛幼等優良品德,使他們成為新時代的好少年和接班人[3]。
學校應積極動員社會教育組織或機構力所能及地幫助留守兒童,充分發揮其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輔助作用,努力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位一體。同時,學校應及時指導家長、監護人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建設一支合格的農村留守兒童監護和教育隊伍。
(三)縣域重點高中積極探索,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縣域重點高中的內部既面臨優秀師資相對缺乏的問題,又存在生源特別是優質生源外流而導致競爭力下降的困境,外部還面臨市直優質高中和民辦高中的有力競爭,可謂內外交困。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縣域重點高中應該加強內部管理,不避難、不畏難,迎難而上、揚長補短,建立完善的教師培養、發展和留任機制,持續加強的教師培訓;邀請專家到校開展專題講座和課堂指導;選派優秀教師外出學習,努力留住中青年骨干教師;適時招收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持續發揮老教師的引領帶頭作用;把有限的經費向一線教師傾斜,積極改善教師待遇,增強全體教師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構建全校育人的良性機制;增強推進課堂改革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建立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推動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立足課堂、立足過程、立足細節,追求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有機統一,全面提升學校教育質量,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4]。
結? ? 語
綜上所述,縣域重點高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同時要正視自身的不足,在平時的工作中,針對自身的缺陷與問題,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科學合理地調整教學思路,遵循因勢利導、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獲得相應的提高,進而為振興縣域重點高中的辦學質量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王文.新高考視角下縣域高中開展生涯教育的幾點思考[J].青年與社會,2018(34):167-168.
吳永芳.縣域重點高中發展的困境與對策:以江西省宜豐中學的崛起歷程為例[J].教學與管理,2014(07):27-28.
王永素.縣域重點高中提升教學質量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13(01):16-17.
眭健.關于推進縣域教育均衡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3(58):71-72.
作者簡介:杜洪雷(1983.12—),男,江蘇淮安人,本科學歷,中小學高級教師,從事中學思政高效課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