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迎甲
摘 要:農村教育工作,在義務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農村初中又是整個教育的關鍵和難點。由于生活所迫,父母外出打工,離鄉人口中卻有相當一部分沒有能力和條件將自己的子女帶在身邊,只能將其留在家中,由父母一方留下照顧,或夫妻雙雙進城而將子女托付給老人或者親戚朋友照顧。由此,社會上便催生出了“留守兒童”這一非凡群體,這些孩子基本上處于受義務教育階段,分布廣,人數多。
關鍵詞:留守兒童;愛心教育;對策
目前,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留守兒童的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本文以天祝縣為例,就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所面臨的困境和應該采取的措施,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教育困境
(一)老師的愛無法替代父母的愛。天祝縣現有農村初中18所,在校學生5072人,農村留守兒童1835人,其中,農村初中497人,占留守兒童總數的27%。據統計,這些留守兒童中,43.75%的父母半年至一年回家看望一次,而56.25%的孩子近半年時間沒有見到父母了,87.5%的兒童因經常想念父母,課堂上有不同程度的走神現象,還有個別兒童出現上課不聽講,不能及時完成課后作業,考試成績下降的狀況;62.5%的兒童對家庭情況有一定了解,他們愿意父母外出打工,但希望父母?;丶铱赐麍F聚;有一半兒童時常有孤獨感,性格變得內向,與同學很少交流,沉默寡言;62.5%的留守兒童由祖父母監護照顧,但希望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的僅占6.25%,有心里話想對臨時監護人說的不到10%。由于隔代人年齡的差距,生活觀念的不同,造成了臨時監護人與留守兒童心理溝通上的“代溝”,這種“代溝”難以填平。大量的事實表明,老師的愛是無法替代來自父母的愛。
(二)安全問題讓人揪心。“天祝縣農村初中留守兒童安全調查問卷”結果表明,父母外出打工期間,18.75%的留守兒童受到別人故意挑釁、欺負或人身傷害;62.5%的留守兒童由祖父母監護,這些上了年紀的老人除照顧留守兒童的生活起居,平常還要耕種農田,負責留守兒童人身安全的只占37.5%,大部分爺爺奶奶沒有閑暇時間陪伴孩子一起活動、游玩;還有的孩子根本沒有監護人,日常所需一切都要自己動手;初中女生已經開始發育,只有56.25%的監護人告訴留守兒童心理衛生知識……食品衛生安全意識也不強,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有的留守兒童吃飯前不洗手,水果不沖洗拿起來就吃;夏季暑假里,走在田間地頭,摘一把打過農藥不久的甜脆豆就往嘴里塞等等,這些看似平常不起眼的小事,實際存在著不小的安全隱患。
(三)寄宿學校不能解決全部問題。由于寄宿學??垂苷疹櫤⒆拥臅r間長,外出打工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放心,于是寄宿學校成了他們的最愛。有的家長還患上了“政府依賴癥”,認為學校、政府可以包辦一切,把孩子“扔給”學校,便杳無音訊,有的甚至聯系不上,客觀上在逃避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寄宿學校的老師們非常辛苦,白天的工作就滿滿的,晚上又成了孩子們的生活老師、保健老師和心理老師,長此以往,會力不從心,甚至會產生“職業倦怠”情緒。
二、相應對策
(一)健全完善制度,彌補親情缺位。我縣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存在著諸多因親情缺位而引發的現實問題。作為學校和老師,我們首先從健全完善制度做起,以教育真愛的精神與情懷,對留守兒童進行全面悉心的照顧和引導,讓他們在課堂上、宿舍里、在校園的每個角落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家庭般的溫馨安全和舒適關愛。第二,配齊生活指導老師,與留守兒童同吃同住,耐心細致地照顧孩子們的飲食起居,并安排不同年級的學生融合居住,發揮“以大帶小”的作用,以此發揮生生間同伴教育的能動性。第三,鼓勵倡導教師爭當孩子的“代理家長”、“愛心媽媽”,在學習、思想、生活、經濟等方面進行幫扶。
(二)搭建安全平臺,提升防衛水平。各農村初中積極開設安全教育課,由班主任擔任。學校將學生在校時間劃分為課前、課堂、課間、午休、自習、就寢等時段,安排相關教師24小時負責,全天跟蹤服務,做到職責分明,任務到人,確保安全工作無漏洞,有督查,不留死角,并把教師安全工作情況納入年終考核指標。全縣各農村初中每學期結束時,都要與留守兒童家長或其監護人簽訂安全協議書,內容包括防火、防震、防水、防電,出外游玩等方面的人身安全,進一步強化家長或其監護人的安全防范意識,切實提升留守兒童安全防護水平。針對留守兒童青春期的特點,學校聘請周邊村組鄉村醫生擔任校醫,定期對留守兒童進行體檢、心理輔導,講解有關青春期衛生保健知識,疏通心理障礙,及時解決思想矛盾。
(三)創建愛心課堂,提供適合教育。課堂是學習知識,接受知識的主要場所,也是留守兒童精神成長,人格成長,智慧成長的場所。有的留守兒童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缺少舉手發言的勇氣,課任老師特意把他們安排在活潑熱心的同學組里,鼓勵他們先發表見解看法,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讓他們逐步融入學習和班級生活;有的留守兒童學習習慣差,成績低,課任老師在班內積極開展“手拉手”“一對一”幫扶活動,通過幫扶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學習。
(四)家校聯手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學校充分利用春節前家長返鄉的機會,召開家長會,邀請家長來校參觀體驗,進一步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等情況;學校定期選派班主任進行家訪,掌握孩子校外活動情況;在促進親子溝通方面,各農村初中開設了親情聊天室,全縣18所農村初中都安裝了愛心電話,讓孩子通過電話向打工父母匯報在校學習情況,得到父母的安慰和鼓勵。通過家校親密無間的交流,使家長對老師和學校、對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安全更加放心,有力地推動學校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益、社會效益、研究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