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玉玲+黃曉菲
摘 要:語文作業是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對語文作業進行個性評價,一方面可以讓老師及時了解學生在掌握知識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從作業中得到收獲,運用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也能進一步認識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便于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語文能力。
關鍵詞:個性評價;語文作業;有效策略
語文作業是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一方面,它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知識和提高能力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從語文作業中得到更多的收獲,還便于在課堂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也能進一步認識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從而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總之,通過作業,可以促進教與學。語文教師如果抓好了作業這一環節,將大大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然而,不少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常常不自覺地進入“題海”的誤區,布置的作業目標不明確,層次不清楚,內容應試化。作業成了教師強加給學生的沉重負擔,而處理作業時,不僅空耗了自己大量的寶貴時間,也導致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嚴重,厭學情緒漸增,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還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如果說教師盲目布置作業會把學生帶入“題海”誤區,那么,教師在批閱學生作業的過程中,如果一直采用一種模式,也會導致學生對教師的批改只看結果而忽視過程,學生的惰性也會與日俱增。因此,從教師這一層面來說講,如果能經常變化作業的批改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有個性的評價方式進行,也許就會改變學生對作業的態度,愛上作業。
一、巧妙撰寫評語,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
一般情況下,教師批改作業時很少寫評語,主要是給出分數或等級。可是,這樣的評語如果出現的頻率過于頻繁,會打擊不少學生的自信心,導致學生會無視它的存在,對于作業也就不大關心了。曾有教師做過問卷調查,發現高年級的學生對于教師批改過的作業,關注點不再是對了多少,而是錯了多少,錯在哪里,如何做才是準確的等。教師精批細改后,除了表揚學生的優點與進步,對那些稍有進步的學生,也更應該指出他們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可以通過簡短的文字,適度的提示,點撥到位,也許才能讓他們真正進步。
二、利用批改符號,改正學生大腦中的錯誤
要使作業批改能夠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真正地起到促進作用,語文教師應盡量不代替學生改正錯誤,要適當放手讓學生自己修正錯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在語文作業批改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作業中的錯誤,普遍性問題和典型錯誤要記錄在案。要合理使用作業批改符號,指出學生的錯誤性質,督促學生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及時訂正錯誤。否則,教師僅從紙面上改正了學生的錯誤,并沒有改正學生頭腦中的錯誤。因此,語文教師還要適當運用課堂上作業講評或補救性專題教學,作為課堂教學對課后作業的回應,使語文學科的課后作業能夠起到真正鞏固和消化課堂上所學知識的作用,成為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形成和發展的有效途徑。
三、進行面批面改,及時給予方法指導
在學校里我們發現,為什么有的學生輕輕松松學得好,有的學生辛辛苦苦、勤勤奮奮,反而學得不好?顯然問題出在他們的學習方法上。學習方法沒有好壞之別,但有適合與否之分。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可以事倍功半,學起來如風行水上。因此,教師必須下大力氣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作業面批面改,可以使教師在準確了解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的同時,針對學生個體差異,運用談話法或討論法,有目的地給予適當指導,如,在作業方式,內容,態度,語言表達、書寫格式等方面,幫助學生克服概念理解或解題方法上的障礙。
四、分小組互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進行作文評改教學時,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實現“一次作文,多重收獲,真正提高”的目標。
在進行作文評改時,可以劃分互評小組評價,遵循“合理搭配”和“動態調整”的原則,教師有意識地將不同性格和不同寫作水平的學生搭配起來,組成六人左右的互評小組,首先,小組同學根據教師集體評講時所提的要求,參考教師批改的組內范文,采用“一對一”或“多對一”的方式,相互閱讀作文,利用“評改符號”,賞析好詞、好句,指出和改正其中的錯誤標點、錯別字詞及病句。然后,小組同學對作文中的精彩語段,提出來進行交流、分享;對互評過程中遇到的個性化問題,一起研討、解決,或請求教師的幫助。最后,評價與小結,小組同學在對作文的優點與不足進行客觀分析的基礎上,根據“評改標準”,提出評價意見,簽上姓名,以示負責。
如在對我班王志同學的作文進行互評時,小組同學既指出了“狹窄、賞心悅目、奪目、金碧輝煌、來之不易、栩栩如生、五彩繽紛”等詞語用得非常生動、準確,給文章增色不少的優點,也指出了文章開頭稍顯生硬、牽強的不足,還給作者提出了按“從前向后,再向兩邊,最后向上”的空間順序進行描寫的極有價值的修改建議。通過互評,學生一改以往應付式作文的不良習慣,親身參與到作文的構思、寫作、評改過程之中,獲得了“作文”的切身體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他們自我教育、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在互改中得到啟迪,思維得到鍛煉,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究,從而提高了語文學習的能力。
總之,教師應認識到新課程理念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好作業這一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給學生以思考、合作、體驗、創造、應用的機會,切實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真正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