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旭,楊亞麗
(1.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經濟學院,河南 鄭州450046;2.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信息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450046)
1998-07,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類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將“計量經濟學”確定為中國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共同核心課程,國內高校對“計量經濟學”教學的關注日益提升[1]。但是,大部分高校“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模式比較傳統,以灌輸計量理論的線下課堂講授為主,缺乏有效的互動式教學手段,導致課程枯燥乏味、學習難度大、學生普遍興趣不高。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對傳統“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是經濟類本科教育教學改革亟需解決的一個重要現實問題。
隨著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和“互聯網+”時代來臨,混合式教學正在成為教育領域的新常態[2]。“新冠疫情”的爆發加速了混合式教學實踐進程,各類在線教育平臺和工具為“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順利開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對“計量經濟學”而言,傳統單一的線下教學積累了大量問題,迫切需要借助新穎的線上教學加以消化解決,混合式教學成為“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突破。然而,混合式教學在國內高等教育領域仍處于起步階段,如何結合具體課程創新教學模式值得深入關注。本文擬以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為例,探討混合式教學模式創新的框架思路和實施方案。
經過20余年的發展,國內“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體系不斷豐富,教學內容也日趨多樣,但在課程設置、教材內容、教學方式、考核形式等方面依然存在較多問題。
其一,課時安排普遍較少。國內大多高校的本科“計量經濟學”課時在36~54個之間,只能覆蓋經典“計量經濟學”模型基礎理論和方法。其二,與前期課程銜接較差。“計量經濟學”建立在“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統計學”等基礎之上,但國內有部分高校沒有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將這些課程安排在同一學期,無形中增大了學生和教師的壓力[3]。其三,重理論課程輕實踐課程。很多高校的“計量經濟學”只有純粹的理論講解,沒有實踐應用課程,部分高校雖然有所區分,但實踐課程比例極低。
目前,國內高校采用最為普遍的權威教材有李子奈編著的《計量經濟學》和伍德里奇編著的《計量經濟學導論》,但這兩本教材大多側重理論推導,對數學背后的經濟含義并沒有解釋清楚[4]。此外,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是,書上雖然有例題,但具體的軟件操作步驟卻沒有提及。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往往需要大量參考其他相關書籍,導致教學內容的龐雜。
一方面,國內“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仍以線下課堂為主,通常是教授式課堂講解,學生互動不足,線上講授“計量經濟學”在很多高校的課堂中仍然少見。另一方面,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考核以平時表現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前者主要考察出勤率和作業完成情況,后者主要以閉卷形式考察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較少關注知識的實際應用。
總體而言,國內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依然存在很多值得改進的問題,所有這些問題均可歸結為教學模式的傳統滯后。通過創新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當前“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各類問題[5]。例如,線上線下混合無形中拓展了課程學時,也有助于軟件講解和案例應用分析,這也是教學模式創新的價值體現之一。
圍繞如何將線上教學手段融入本科“計量經濟學”理論授課之中,如何在“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和案例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線上資源,如何開發設計符合現實需求和學生特點的“計量經濟學”典型案例并借助線上線下教學工具進行分析解讀等關鍵問題,對傳統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進行大膽創新。
嘗試構建形成“二維三階三層”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本科“計量經濟學”混合式教學模式創新的“二維三階三層”框架
“二維”:本科“計量經濟學”混合式教學模式創新應堅持線上線下互聯互動。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和智慧教育的迅速發展,更多利用互聯網在線資源和工具開展“計量經濟學”教學成為大勢所趨;另一方面,由于“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具有理論性強、數學表達多、知識點碎等特點,以課堂講授為代表的線下教學模式依然不能拋棄,相當一部分授課內容還需要教師在實體課堂上講解。
“三階”:本科“計量經濟學”混合式教學模式創新應堅持課前課中課后有序銜接。課前,教師應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完成課前任務并了解反饋;課中,綜合運用課堂教學和線上授課模式,講授課程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課后,督促學生完成作業,反思總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在線上線下互聯互動的前提下實現教學模式的課前課中課后有序銜接,從教學鏈條的各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層”:本科“計量經濟學”混合式教學模式創新應堅持理論實驗案例相互滲透。不論是線上線下的教學方式,還是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分解,均服務于“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包括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案例教學三個層面。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改進教學方式、課前課中課后銜接分解教學步驟,推進“計量經濟學”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案例教學的相互滲透。
在本科“計量經濟學”中創新應用“二維三階三層”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歸根結底需要落實到教學內容中,這要求從理論、實驗、案例三個層面教學內容中抓住重點。
第一,理論教學中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創新應用。按照主流文獻中使用的理論建模和計量方法,理論教學主要設計橫截面計量經濟模型、時間序列計量經濟模型和面板計量經濟模型三個板塊。線下教學主要講授這些模型的基礎理論和方法,線上教學主要圍繞這些理論中的具體知識點設計互動問題和測試模塊,同時推送相關的研究前沿。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打消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的恐懼,激發學生理論學習興趣。
第二,實驗教學中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創新應用。實驗教學是對理論教學的拓展深化,主要圍繞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參數估計、統計檢驗和預測分析等環節,利用教學數據,幫助學生掌握模型方法的軟件操作和解釋分析。線下實驗教學主要借助實驗室機房條件由教師現場演示和學生模仿操作相結合開展,線上實驗教學主要通過在線學習平臺、視頻直播錄播、線上互動答疑等方式幫助學生深化對計量經濟模型軟件操作的理解和應用。
第三,案例教學中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創新應用。結合當前經濟社會中的熱點問題,開發設計三個綜合型案例并圍繞理論教學內容進行案例分解,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理論現實應用性的理解。線下案例教學一方面由教師課堂講解案例分析基本流程,另一方面通過將學生分組進行課堂案例展示;線上案例教學更多與實驗教學相結合,由教師引導、學生主導,運用在線教學平臺和工具對每個案例進行解剖分析和軟件演示。
“233”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推行需要合理運用多種先進教學方式方法,將書本知識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在線上線下同時營造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的熱情。
第一,充分利用現有的多媒體技術,如幻燈片、投影、錄像、動畫等多手段,減少教師課堂板書內容,節省時間增加課堂討論內容;制作高水平課件,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第二,課堂上充分采用案例研討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協作的方式提出并解決問題,以增進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深入理解。所使用的案例包括主講教師親自參與開發的應用案例、在大量教學項目中得到使用及認可的經典案例等。
第三,充分利用現代在線教育平臺和智慧工具,如中國大學慕課、超星學習通、釘釘等,通過在線講授、演示、互動、答疑,幫助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實驗軟件操作、案例分析解讀等方面提高學習效率,同時相關平臺工具提供的視頻回放功能有助于學生實現隨時隨地學習,及時查漏補缺。
創新教學模式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基于“二維三階三層”的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應用更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分階段穩步推進,具體可按以下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結合專業特點和學生基礎,初步設計制定混合式“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大綱和教學方案。
第二階段:收集整理線上教學資源,開發設計課程案例,初步完成“計量經濟學”線上課程建設。
第三階段: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開展“計量經濟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按照理論、實驗、案例三模塊組合的形式進行,實時監測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進行記錄。
第四階段:對前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修訂完善教學大綱、案例資源和教學手段,制定修訂版“計量經濟學”混合教學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