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燦英 騰志英 陳素芳 陳 英 喬紅梅 李見芹
(江蘇省大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育種研究院淮安研究所,淮安 223216)
水稻在我國糧食生產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全國有60%的人口以食用大米為主。水稻良種在提高水稻產量和改善稻米品質方面起著決定性作用,但不同水稻品種的生態適應性存在一定的差異,而近年來,江蘇省淮北地區農戶種植的水稻品種較為單一。因此,為篩選出符合淮北地區種植需求的優質水稻新品種,筆者于2019年對14個水稻新品種進行了示范種植,并對這些水稻新品種的生育進程、主要農藝性狀、抗性及產量等進行了觀察和研究,以期鑒定供試品種的穩產性、適應性和抗逆性,從而加快優質水稻新品種在淮北地區的推廣和應用。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供試水稻品種共14個,具體見表1。供試水稻品種均采用機插秧種植方式,每穴種植4~5苗,每667 m2基本苗數7.8萬~8.9萬苗。

表1 示范水稻品種名稱及供種單位
試驗在江蘇省大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育種研究院淮安研究所東1-4#、2-4#、3-4#田進行,供試田塊的土壤均為黏壤土,前茬作物為小麥,地勢平坦,土壤肥力中等偏上且均勻,田塊排灌方便,無遮陽和禽畜為害。
試驗設1個品種為1個處理,以“蘇秀867”為對照,采取大區種植方式(大區長100 m、寬6.5 m),不設重復,大區四周不設保護行。
秧田前茬為水稻空閑田,播種前用旋耕機旋耕2次。播種前1周曬種2~3次。5月27日用戊氟丹5 g兌水5 kg攪拌均勻后浸種5 kg,待種子吸足水分后撈起,并瀝去多余水分,免淘洗,再用甲霜靈60 g進行藥劑拌種殺菌。5月29日催芽。5月30日播種,每667 m2播種量為7.5 kg,每盤播干種子120 g。采用塑盤育秧方式,每667 m2苗床加入酵素菌廠配制的純基質200 kg。秧田期要重點做好對稻飛虱和稻薊馬的防治工作,可交替采用吡蚜酮、銳勁特、飛電、新農寶等藥劑進行防治。其他秧田管理措施同常規。
大田前茬作物為小麥,6月12日用旋耕機旋耕。6月18日進行機插,每穴種植4~5苗。水稻全生育期每667 m2施純氮23.3 kg、五氧化二磷8.5 kg、氧化鉀10 kg。具體施肥措施為:6月15日每667 m2施復合肥50 kg作基肥,6月25日每667 m2施尿素15 kg作返青肥,7月1日每667 m2施尿素10 kg作分蘗肥,7月26日每667 m2施尿素10 kg作促花肥,8月9日每667 m2施尿素5 kg作保花肥。水漿管理以淺水勤灌為主。同時,為了便于排灌,在試驗田塊四周挖排水溝,并根據水稻生育進程適時排水擱田,以利于控苗。病蟲草害采用綜合防治的方法。其他大田管理措施的標準略高于常規。
調查各水稻品種的生育期、莖蘗動態、抗性表現、產量和產量構成等。
總體來說,試驗期間的氣候條件對水稻生長的影響利大于弊,具體表現為:在水稻生長前期,降雨不多,光照充足,溫度比往年略低,有利于水稻發苗;在水稻生長中期,氣溫較高,有利于進行水稻擱田;8月上中旬,溫度高,高溫持續時間長,光照充足,不利于水稻抽穗揚花,部分水稻品種的結實率下降;9月—10月,降水偏少,光照充足,有利于水稻灌漿、收獲、晾曬。
由表2可知,14個示范品種的全生育期在136~146 d之間,平均為142.5 d。其中,“揚粳3012”的全生育期最短,為136 d,比CK少6 d;“泗稻15號”“華豐稻1號”“連粳18號”的全生育期最長,均為146 d,比CK多4 d。在14個示范品種中,全生育期最長的品種與最短的品種間相差10 d,其他示范品種的全生育期適中。

表2 示范水稻品種的生育期比較
由表3可知,14個示范品種的株高在99.7~122.3 cm之間,平均株高為110.7 cm。其中,CK的植株最矮,為99.7 cm;“泗稻15號”的植株最高,為122.3 cm,兩者相差22.6 cm。“鹽粳16號”“連粳13號”“泗稻15號”“華豐2728”“徐稻9號”“鎮稻21號”“泗稻16號”“蘇秀867”的株型適中,其他6個示范品種的株型緊湊。14個示范品種的群體整齊度均較好,葉色均為綠色。除“鹽粳16號”易落粒外,其他示范品種的落粒性均為中等。綜上,14個示范品種的農藝性狀均能滿足淮北地區當前水稻的生產需求。

表3 示范水稻品種的農藝性狀比較
由表4可知,14個示范品種的每667 m2實際產量在631.5~729.5 kg之間,平均為685.5 kg,其中,“鹽粳16號”的每667 m2實際產量最高,為729.5 kg,比CK增產13.01%;其次是“連粳13號”,每667 m2實際產量為715.8 kg,比CK增產10.89%;“揚粳3012”的每667 m2實際產量最低,為631.5 kg,比CK減產2.17%。14個示范品種的每667 m2基本苗數在7.8萬~8.9萬苗之間,平均為8.5萬苗,其中,“泗稻15號”“華豐2728”“泗稻16號”的每667 m2基本苗數較多,均為8.9萬苗,比CK多0.4萬苗,“徐稻9號”的每667 m2基本苗數較少,為7.8萬苗,比CK少0.7萬苗。14個示范品種的每667 m2高峰苗數在33.9萬~39.4萬苗之間,平均為36.4萬苗,其中,“華豐2728”的每667 m2高峰苗數較多,為39.4萬苗,比CK多1.7萬苗,“鹽粳16號”的每667 m2高峰苗數較少,為33.9萬苗,比CK少3.8萬苗。14個示范品種的每667 m2有效穗數在22.3萬~24.6萬穗之間,平均為23.4萬穗,其中,“泗稻15號”的每667 m2有效穗數較多,為24.6萬穗,比CK多0.6萬穗,“揚粳3012”的每667 m2有效穗數較少,為22.3萬穗,比CK少1.7萬穗。14個示范品種的每穗總粒數在113.5~136.7粒之間,平均為126.2粒,其中,“鹽粳16號”的每穗總粒數較多,為136.7粒,比CK多16.2粒,“揚粳3012”的每穗總粒數較低,為113.5粒,比CK少7.0粒。14個示范品種的結實率在88.40%~94.34%之間,平均為91.58%,其中,“華豐2728”的結實率較高,為94.34%,比CK高3.77%,“連粳17號”的結實率較低,為88.40%,比CK低2.17%。14個示范品種的千粒重在26.1~29.4 g之間,平均為27.5 g,其中,“南粳5718”的千粒重較重,為29.4 g,比CK重3.1 g,“鎮稻21號”的千粒重較輕,為26.1 g,比CK輕0.2 g。14個示范品種的成穗率在60.16%~68.14%之間,平均為64.25%,其中,“鹽粳16號”的成穗率較高,為68.14%,比CK高4.48%,“連粳17號”的成穗率較低,為60.16%,比CK低3.50%。綜合分析,14個示范品種間有效穗數和結實率的差異較小,每穗總粒數和千粒重的差異較大。

表4 示范水稻品種的莖蘗動態、產量和產量構成比較
由表5可知,在14個示范品種中,“泗稻15號”“華豐2728”“連粳17號”雖然抗倒性表現為中抗,但其植株較高,存在一定的倒伏風險,故今后栽插時,宜合理密植,早施分蘗肥、穩施拔節肥、重施穗肥,且氮肥不宜偏遲施用,以防基部節間過長,并要淺水勤灌、適時曬田,以促進根系發達,增強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其他11個品種的抗倒性表現均較好。除“徐稻9號”“揚粳3012”穗頸瘟為輕發生外,其他示范品種均未發生穗頸瘟,值得注意的是,穗頸瘟一定要適期防治,一般在破口前3~5 d進行防治。所有示范品種紋枯病均為輕發生,且其他病害及穗發芽也均未發生。

表5 示范水稻品種的抗性表現
試驗結果表明,14個水稻品種在淮北地區種植,從產量看,“鹽粳16號”“連粳13號”較“蘇秀867”增產10%以上,產量表現較為突出,“泗稻15號”“華豐2728”“華豐稻1號”“南粳5718”“連粳15號”“泗稻16號”較“蘇秀867”增產5%~10%,產量表現也較好;從生育期看,“揚粳3012”的熟期較早,可作為早熟品種在淮北地區進行種植,“連粳13號”“華豐2728”“南粳5718”“連粳17號”“徐稻9號”“連粳15號”“鎮稻21號”“蘇秀867”的熟期適中,可在淮北地區配套茬口合理種植,其他5個示范品種的熟期略遲,可在淮北地區根據實際生產需要選擇性種植;從抗倒性看,“泗稻15號”“華豐2728”“連粳17號”表現為中抗,且由于植株較高,存在一定的倒伏風險。綜上,“鹽粳16號”“連粳13號”“泗稻16號”“華豐稻1號”的生長整齊、長相清秀、株型適中、穗粒結構協調、綜合性狀表現較好、具備高產潛力,適宜在淮北地區推廣種植,是當地農戶種植的首選品種。本試驗結果僅是2019年一年的研究所得,還需進一步試驗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