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幸 管懷錦 吳海鵬
(1海安市種子管理站,海安 226600;2海安市海農種子責任有限公司,海安 226600)
為篩選出適宜江蘇省海安市種植的高產、優質水稻品種,從而為海安市水稻大面積生產提供參考依據,筆者以15個水稻品種為試驗材料,在雅周現代農業園的稻作園進行了品種比較試驗。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供試水稻品種共15個,分別為“南粳5718”“淮119”“金香玉1號”“淮稻5號”“鹽粳15”“揚粳805”“豐粳1606”“揚農香28”“南粳9036”“南粳9108”“上農軟香18”“南粳3908”“南粳5055”“南粳晶谷”“武香粳5245”。其中,“南粳5718”“淮119”“鹽粳15”為中熟中粳稻品種,“上農軟香18”“南粳3908”“南粳5055”“南粳晶谷”“武香粳5245”為早熟晚粳稻品種,其他品種為遲熟中粳稻品種。
試驗設1個品種為1個處理,采用大區試驗設計,不設重復,大區順序排列,大區長99.0 m、寬8.5 m,計產面積為840 m2。
各水稻品種均于2020年5月15日播種,6月15日—16日(秧齡31~32 d)采用缽苗機械擺栽,寬窄行種植,寬行行距30 cm、窄行行距25 cm,株距12 cm,種植密度為28.5萬苗/hm2。基肥采用側深施肥方式,施48%(30-6-12)緩釋肥450 kg/hm2、沼液22.5 m3/hm2(折純氮67.5 kg/hm2),穗肥施45%(35-0-10)專用穗肥150 kg/hm2,合計施純氮255.0 kg/hm2。試驗期間及時進行病蟲草害防治,其他田間管理措施均按常規實施。
試驗期間調查各水稻品種的生育期、農藝性狀(株高、穗長)和抗性表現,成熟后進行實收測產。
由于基肥施用了沼液,且海安市在國慶節后氣溫偏低,對水稻的灌漿成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故本試驗各水稻品種的生育進程普遍較遲。由表1可知,中熟中粳稻品種的全生育期在151~153 d之間;在遲熟中粳品種中,“南粳9108”“南粳9036”成熟較早,全生育期為157 d,“豐粳1606”“揚粳805”“揚農香28”成熟較晚,全生育期為159~160 d,其他2個水稻品種的全生育期均為158 d。早熟晚粳稻品種的全生育期在171~175 d之間。

表1 各水稻品種的生育期比較
由表2可知,15個水稻品種的株高在87.4~104.4 cm之間,其中,“淮119”“淮稻5號”“揚粳805”“南粳3908”的植株較高,株高均超過了100 cm,“南粳9036”“南粳9108”的植株較矮,株高均低于90 cm。15個水稻品種的穗長在14.9~16.9 cm之間,其中,“豐粳1606”“ 上農軟香18”“南粳3908”的穗較長,穗長均超過了16 cm,“淮稻5號”“南粳5055”的穗較短,穗長均短于15 cm。
由表2可知,15個水稻品種的有效穗數在348.0萬~394.5萬穗/hm2之間,其中,“揚農香28”“淮稻5號”的有效穗數較多,均超過了375萬穗/hm2,其他品種間有效穗數差異不大;每穗實粒數在96.6~129.7粒之間,其中,“金香玉1號”“武香粳5245”的每穗實粒數較多,均超過了120粒,“鹽粳15”“揚粳805”的每穗實粒數較少,均少于100粒;千粒重在23.4~28.7 g之間,其中,“南粳5718”“揚粳805”“豐粳1606”的千粒重較重,均超過28 g,僅“金香玉1號”的千粒重低于24 g。
由表2可知,在15個水稻品種中,“南粳5718”的實際產量居第1位,達11 322.0 kg/hm2;其次是“淮119”“金香玉1號”“豐粳1606”,實際產量均超過了10 500 kg/hm2;“鹽粳15”的實際產量最低,為9 378.0 kg/hm2。

表2 各水稻品種的農藝性狀、產量及產量結構比較
據試驗期間調查,各水稻品種均未見條紋葉枯病發生,紋枯病均表現為輕微發生,不同水稻品種的稻瘟病發生程度不一(“鹽粳15”“豐粳1606”“南粳9108”“南粳3908”“南粳晶谷”的苗瘟表現為中等發生,“南粳5718”“南粳9036”“上農軟香18”“南粳5055”的苗瘟表現為輕度發生,“南粳5718”“南粳9036”的穗頸瘟表現為輕度發生,其他各品種未見明顯發生)。僅“揚農香28”田間有10%發生倒伏,其他品種田間均未見明顯倒伏現象發生。
該品種產量11 322.0 kg/hm2,居15個水稻品種第1位;有效穗數361.5萬穗/hm2,穗長15.6 cm,每穗實粒數116.3粒,千粒重28.1 g,全生育期153 d,株高99.2 cm;葉片上舉,劍葉較大,株型較緊湊,穗大,穗層整齊,熟相較好,抗病性較好,抗倒性較好。該品種綜合性狀表現好,可在海安市作國慶稻種植,建議部分種植大戶選擇種植。
該品種產量10 758.0 kg/hm2,居15個水稻品種第2位;有效穗數373.5萬穗/hm2,穗長16.9 cm,每穗實粒數103.2粒,千粒重28.1 g,全生育期160 d,株高96.0 cm;葉片上舉,穗較大,穗層較整齊,熟相較好,抗病性較好,抗倒性較好。該品種綜合性狀表現較好,建議在海安市推廣種植。
該品種產量10 566.0 kg/hm2,居15個水稻品種第3位;有效穗數351.0萬穗/hm2,穗長15.7 cm,每穗實粒數129.7粒,千粒重23.4 g,全生育期158 d,株高93.4 cm;株型較緊湊,穗大,穗層整齊,熟相較好,抗病性較好,抗倒性一般。該品種綜合性狀表現較好,建議在海安市繼續參試,進行進一步驗證。
該品種產量10 524.0 kg/hm2,居15個水稻品種第4位;有效穗數360.0萬穗/hm2,穗長15.9 cm,每穗實粒數111.4粒,千粒重26.6 g,全生育期153 d,株高101.2 cm;株型較緊湊,穗層整齊,熟相較好,抗病性好,抗倒性較好。該品種綜合性狀表現較好,但作為中熟中粳常規稻品種,建議觀望。
該品種產量10 305.0 kg/hm2,居15個水稻品種第5位;有效穗數370.5萬穗/hm2,穗長15.3 cm,每穗實粒數98.6粒,千粒重28.7 g,全生育期160 d,株高104.4 cm;葉片挺拔,株型緊湊,穗大小中等,穗層較齊,熟相較好,抗病性較好,抗倒性較好。該品種綜合性狀表現較好,但作為常規稻品種,建議觀望。
該品種產量10 300.5 kg/hm2,居15個水稻品種第6位;有效穗數394.5萬穗/hm2,穗長15.3 cm,每穗實粒數100.7粒,千粒重26.2 g,全生育期158 d,株高92.2 cm;株型較緊湊,穗大小中等,穗層較齊,綜合性狀表現較好,抗病性較好。該品種作為優質食味稻品種,建議在海安市繼續參試,進行進一步驗證。
該品種產量10 168.5 kg/hm2,居15個水稻品種第7位;有效穗數382.5萬穗/hm2,穗長14.9 cm,每穗實粒數100.9粒,千粒重27.4 g,全生育期158 d,株高100.2 cm;株型較松散,穗層整齊,熟相較好,抗病性好,抗倒性較好。該品種綜合性狀表現較好,在海安市已種植多年,建議繼續參試,進行進一步驗證。
該品種產量10 144.5 kg/hm2,居15個水稻品種第8位;有效穗數348.0萬穗/hm2,穗長15.5 cm,每穗實粒數121.6粒,千粒重24.3 g,全生育期175 d,株高101.6 cm;穗大,米質優。該品種作為早熟晚粳稻品種,建議在海安市繼續參試,進行進一步驗證。
該品種產量10 051.5 kg/hm2,居15個水稻品種第9位;有效穗數366.0萬穗/hm2,穗長16.6 cm,每穗實粒數107.6粒,千粒重26.5 g,全生育期174 d,株高101.2 cm。該品種的各性狀表現較穩定,建議在海安市繼續參試,進行進一步驗證。
該品種產量10 005.0 kg/hm2,居15個水稻品種第10位;有效穗數352.5萬穗/hm2,穗長15.8 cm,每穗實粒數108.1粒,千粒重26.5 g,全生育期157 d,株高87.4 cm。該品種為海安市大面積種植的優質食味稻品種,各性狀表現均較穩定,建議繼續參試,進行進一步驗證。
該品種產量9 943.5 kg/hm2,居15個水稻品種第11位;有效穗數357.0萬穗/hm2,穗長15.4 cm,每穗實粒數113.3粒,千粒重26.5 g,全生育期172 d,株高94.4 cm。該品種為第一年參試,種植表現尚可,建議在海安市繼續參試,進行進一步驗證。
該品種產量9 889.5 kg/hm2,居15個水稻品種第12位;有效穗數363.0萬穗/hm2,穗長14.9 cm,每穗實粒數112.5粒,千粒重25.2 g,全生育期173 d,株高98.8 cm。該品種在海安市已種植多年,各性狀表現均較穩定,建議繼續參試,進行進一步驗證。
該品種產量9 717.0 kg/hm2,居15個水稻品種第13位;有效穗數354.0萬穗/hm2,穗長16.6 cm,每穗實粒數107.3粒,千粒重26.7 g,全生育期171 d,株高98.8 cm。該品種為第一年參試,種植表現一般,建議觀望。
該品種產量9 669.0 kg/hm2,居15個水稻品種第14位;有效穗數352.5萬穗/hm2,穗長15.9 cm,每穗實粒數107.8粒,千粒重26.4 g,全生育期157 d,株高89.2 cm。該品種為第一年參試,種植表現一般,建議觀望。
該品種產量9 378.0 kg/hm2,居15個水稻品種最末位;有效穗數366.0萬穗/hm2,穗長15.4 cm,每穗實粒數98.4粒,千粒重26.9 g,全生育期151 d,株高91.6 cm。在2020年較為特殊的氣候條件下,該品種在海安市的種植表現較差,建議觀望。
海安市2020年氣候較為特殊,在水稻灌漿充實前期,溫度和光照充足,有利于籽粒千粒重的提高,但在國慶節后,溫度下降較快,再加上基肥施用沼液,穗肥用量不足,導致大部分水稻品種的粒重和產量受到影響,特別是早熟晚粳稻品種,粒重和產量均未能達到預期水平,故在本試驗中,產量位居前列的品種均為中熟中粳稻和遲熟中粳稻品種。本試驗結果表明,在遲熟中粳稻品種中,“豐粳1606”“揚農香28”的種植表現較好,可在海安市推廣種植;“南粳9108”作為優質稻米品種,產量達到了預期,“金香玉1號”的種植表現也較好,這兩個品種建議在海安市繼續參試,進行進一步驗證;“揚粳805”的種植表現雖較好,但作為常規稻品種,建議觀望;“南粳9036”的種植表現一般,建議觀望。在早熟晚粳稻品種中,鑒于早熟晚粳稻品種的適宜種植范圍不包括海安市,故除“上農軟香18”建議觀望外,其他品種均建議在海安市繼續參試,進行進一步驗證,且只能供種植大戶參考選擇。在中熟中粳稻品種中,從安全性來講,這幾個品種均不適宜在海安市種植,僅“南粳5718”可在海安市供部分種植大戶作國慶稻種植,其他兩個品種建議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