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琴 楊 娟 蔣逍逍 李春丹 池 堅
(上海種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1615)
近年來,盆栽小菊作為優秀的觀賞盆花,在國內家庭園藝、市政景觀中的應用比例逐年增加,而如何精準地控制盆栽小菊的株高、優化株型,是國內盆栽小菊生產中亟需重點解決的問題,也是國內盆栽小菊重要的產業化生產關鍵技術之一。比久B9(daminozide) 別名丁酰肼、N-二甲胺基琥珀酰胺等,是一種常用的植物生長延緩劑,可通過葉、莖被植株吸收,有延緩生長、矮化植株、控制株型、延長花期等作用[1-2]。因此,探明B9在盆栽小菊生產中的具體作用,明確適宜的噴施濃度和最佳的施藥時間,從而實現對盆栽小菊株型的精準控制,進而建立商業化花卉生產技術體系,對盆栽小菊的國產化和規?;瘍炠|生產意義重大。在此背景下,筆者以盆栽小菊“swift”為試驗材料,研究了B9不同施用濃度和首次施藥時間對盆栽小菊生長的影響。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供試材料為荷蘭菊“swift”,屬單瓣型盆栽多頭小菊品種。試驗于2020年夏季(7月-9月)在上海市松江區上海種業(集團)有限公司五厙生產研發基地的設施溫室內進行。試驗選取長勢一致、無病蟲害的健康插穗,采用直插法,將荷蘭菊定植于盆口直徑為14 cm的塑料花盆中,每盆種植4株。栽培基質為國產泥炭∶進口泥炭∶珍珠巖=4∶4∶2,混合拌勻。試驗材料置于設施溫室內的潮汐式苗床上統一管理。
1.2.1 B9不同施用濃度對盆栽小菊生長的影響
試驗共設7個處理,處理(1)至處理(7)分別配制B9400、500、600、700、800、900、0倍液(折B9施用濃度分別為2.5、2.0、1.67、1.43、1.25、1.11、0 mg/mL),在盆栽小菊株高5 cm時噴施,噴施7 d后測定株高,并統計藥害發生率。每處理重復3次。
1.2.2 B9首次施藥時間對盆栽小菊生長的影響
試驗共設4個處理,分別在盆栽小菊株高4、5、7、10 cm時開始施藥,4個處理的施藥方式均為每隔10 d噴施1次,每次均噴施同樣濃度的B9溶液(初次施用濃度為800倍液,后期施用濃度為500倍液),于盆栽小菊盛花期時測定株高、葉長、葉寬、單花直徑等。每處理重復3次。
測定結果均采用SPSS 18.0、Excel 2003等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采用LSD法統計各處理間結果差異顯著性。
由表1可知,噴施B9后7 d,各處理盆栽小菊的株高增長量有明顯差異,其中,處理(1)的株高增長量最低,僅為0.72 cm,處理(6)和處理(7)的株高增長量均在2.0 cm以上,尤其是處理(7),株高增長量達2.30 cm,且與處理(1)間差異達顯著水平,說明B9施用濃度達800倍液及以下時,對盆栽小菊株高的控制幾乎無作用。從藥害發生率來看,隨著B9施用濃度的增加,盆栽小菊的藥害發生率顯著增加,處理(1)和處理(2)盆栽小菊的藥害發生率分別達17.55%和3.10%,說明B9施用濃度在500倍液及以上時,盆栽小菊的藥害發生率顯著上升,且盆栽小菊生長也受到抑制,葉片邊緣發生焦灼,故不建議施用較高濃度的B9溶液。綜合來看,B9施用濃度在500~800倍液時, 對盆栽小菊有顯著的株型矮化控制作用,且藥害發生率較低,可作為盆栽小菊生產中B9適宜的施用濃度范圍。

表1 B9不同施用濃度對盆栽小菊生長的影響
在市場銷售中,盆栽小菊的最佳株高范圍在20~25 cm,該株高的盆栽小菊植株小巧可愛,且便于包裝運輸。由表2可知,B9首次施藥時間不同,對盆栽小菊的生長有不同的影響,首次施藥時間越早,對盆栽小菊生長的抑制效果越明顯,其中,以在盆栽小菊株高達5 cm時首次施藥,獲得的成品的株型和株高表現為最佳,而在盆栽小菊株高小于5 cm時首次施藥,獲得的成品低矮,株型不佳,反之,在盆栽小菊株高大于5 cm時首次施藥,獲得的成品長勢難以控制。同時,對比不同處理盆栽小菊成品的其他生長指標發現,B9首次施藥時間除了影響盆栽小菊的株高外,對葉長和葉寬也有顯著影響,隨著B9首次施藥時間的推遲,盆栽小菊成品的葉長、葉寬逐漸變大,葉色也隨之變淡。此外,不同處理成品的花型無顯著變化,各處理成品的單花直徑均在3.35 cm左右,說明B9首次施藥時間對盆栽小菊成品的單花直徑影響不顯著。因此,最適宜的B9首次施藥時間是在盆栽小菊株高5 cm時,此時施藥可實現盆栽小菊成品的最佳觀賞性,從而滿足市場對矮化、緊湊盆栽小菊的需求。

表2 B9首次施藥時間對盆栽小菊生長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盆栽小菊花型嬌小、花瓣密集,通過優化B9的施用方案,在盆栽小菊“swift”株高為5 cm時,以葉面噴霧的方式均勻噴灑B9500~800倍液,可促進盆栽小菊植株矮化、莖稈粗壯,使其更耐運輸,且由于株型矮化,在盆栽小菊的規模化生產中,單位面積的苗床可擺放16~18盆,透光性、透氣性更好,有利于提高盆栽小菊成品質量、提升經濟效益、節約生產成本,從而有助于促進成品銷售。
在觀賞植物種植中,應用較多的植物生長延緩劑有B9(丁酰肼)、PP333(多效唑)、CCC(矮壯素)等[3-4],其中,B9作為能抑制植物體內生長素運輸和赤霉素生物合成的植物生長延緩劑,在菊花生產上應用,可延緩菊花植株的營養生長,從而促使葉片濃綠、植株緊湊粗壯、根系發達、根系干重增加、冠根比例縮小及有利于控制植株徒長或花芽分化[5]。同時,B9不同于多效唑等生長延緩劑,不易在基質中積累,能很快被微生物分解,不影響基質的后續重復利用,生態效益較好。此外,其他研究發現,施用B9會導致盆栽小菊出花時間晚1周左右,故還可結合設施溫室內的溫(濕)度調控、光處理技術等,實現盆栽小菊的花期調控和高效生產。因此,B9可在盆栽小菊的國產化和規模化優質生產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