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珍珍 王海根 江 豐 史琳燁 謝洪芳*
(1南京市江寧區植保植檢站,南京 211100;2南京市植保植檢站,南京 210036)
西瓜是我國農業生產中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素有“瓜果之王”的美譽,其果肉甘甜多汁、營養豐富,具有清熱消暑、利尿解酒毒的功效[1]。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西瓜種植主要集中在橫溪街道,主要是春茬大棚西瓜,種植的品種以“8424”和“臺灣小蘭”為主,2019年“橫溪西瓜”更是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然而,蚜蟲是橫溪西瓜生產上的主要害蟲之一,發生較為普遍,常以成蟲和若蟲群集在嫩葉背面和嫩莖上吸食汁液為害,不僅會造成葉片卷縮、瓜苗萎蔫甚至枯死,還會傳播病毒,引起西瓜病毒病的發生[2],從而嚴重影響西瓜的產量和品質,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同時,目前橫溪西瓜上的蚜蟲防治方法通常以化學防治為主、綠色防控為輔。因此,為明確橫溪西瓜生產上蚜蟲的發生為害規律,篩選出用于蚜蟲防治的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殺蟲劑,對于早期控制、延緩蚜蟲的發生以及在蚜蟲大發生時快速有效地壓低其種群數量具有重要意義[3]。在此背景下,筆者于2020年對橫溪西瓜生產上的蚜蟲發生規律開展了調查,并選擇5種藥劑開展田間防治效果對比試驗,以期為橫溪西瓜上的蚜蟲防治提供科學指導。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調查地點位于江寧區橫溪街道農業園西瓜綠色防控示范區,被調查的田塊不施用任何殺蟲劑。供試西瓜品種為“臺灣小蘭”,于2020年1 月5日播種,2月4日嫁接,3月10日移栽定植。于4月22日開始,采用5點取樣法,調查田間蚜蟲發生量,每點調查50張葉片,記錄有蚜葉數和蚜蟲數量。
1.2.1 試驗設計及實施
試驗在江寧區橫溪街道西瓜種植基地進行,供試西瓜品種為“8424”,于2020年3月22日定植。試驗共設6個處理,每處理重復4次,每小區面積為20 m2,隨機區組排列,具體試驗設計及藥劑信息見表1。6月2日采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噴霧施藥1 次,施藥時田間蚜蟲屬于中等程度發生。

表1 試驗處理設計及藥劑生產廠家
1.2.2 調查方法
施藥前調查蟲口基數,施藥后3 d、7 d、14 d各調查1次蟲口數量,即在每小區隨機標記5株有蟲株,調查記錄每株上標記的3張葉片上的蚜蟲數量。
計算公式:蟲口減退率=[(施藥前蟲口數-施藥后蟲口數)÷施藥前蟲口數]×100%;防治效果=[(藥劑處理區蟲口減退率-空白對照蟲口減退率)÷(1-空白對照蟲口減退率)]×100%。
1.2.3 數據處理
采用DPS 7.0數據處理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由表2可知,在橫溪街道農業園西瓜大棚內,5月6日首次查見蚜蟲,當日蚜蟲量較少,僅為零星查見;5月13日蚜蟲量上升,百葉蚜蟲量為48頭;隨后蚜蟲量快速上升,5月27日百葉蚜蟲量達855頭;6月3日百葉蚜量達1 420頭,有蚜葉率達24%,進入蚜蟲為害高峰。

表2 橫溪街道農業園西瓜大棚內蚜蟲發生情況分析
2.2.1 防治效果
由表3可知,施藥后3 d,5種試驗藥劑對大棚西瓜上蚜蟲的防效為38.66%~75.33%,其中處理(3)對蚜蟲的防效明顯優于其他4種藥劑,速效性表現較好。施藥后7 d,處理(3)對蚜蟲的防效達90%以上,明顯優于其他供試藥劑。施藥后14 d,5種試驗藥劑對蚜蟲的防效為74.37%~95.38%,仍以處理(3)對蚜蟲的防效最好,達95.38%,顯著優于其他藥劑;處理(1)、處理(3)、處理(4)、處理(5)對蚜蟲的防效均在80%以上,表明這幾種藥劑對蚜蟲的持效性表現較好;處理(3)、處理(4)、處理(5)在施藥后14 d對蚜蟲的防效較施藥后7 d有所提高,但處理(1)和處理(2)在施藥后14 d對蚜蟲的防效較施藥后7 d有所下降。

表3 橫溪街道西瓜種植基地不同殺蟲劑對西瓜蚜蟲的田間防效比較
2.2.2 安全性
經田間觀察,整個試驗過程中,各處理的西瓜均未見藥害現象發生,說明各試驗藥劑在本試驗用量下對西瓜生長安全。
通過對江寧區西瓜大棚內蚜蟲發生動態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江寧區西瓜生產上蚜蟲的為害盛期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其中,江寧區種植的“臺灣小蘭”因成熟期早,早栽田塊的西瓜于5月中旬即可陸續采收上市[4],基本可避開蚜蟲的為害高峰,但種植的“8424”因收獲期較晚,受蚜蟲為害較嚴重。
5種殺蟲劑對西瓜蚜蟲的田間防效比較試驗結果表明,5種供試藥劑均對西瓜蚜蟲有一定的防效,但不同藥劑處理間防效存在差異。其中,50%氟啶蟲胺腈水分散粒劑在施藥后14 d對蚜蟲的防效達95%以上,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表現較好,可用于西瓜蚜蟲發生較重的田塊,以及時降低蟲口基數,減少損失;10%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在施藥后14 d對蚜蟲的防效達85%以上,但與35%呋蟲胺可溶液劑和70%啶蟲脒水分散粒劑對蚜蟲的防效之間無顯著性差異;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在施藥后14 d對蚜蟲的防效低于80%,可與35%呋蟲胺可溶液劑或70%啶蟲脒水分散粒劑這兩種新煙堿類藥劑輪換使用。
蚜蟲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發生后若未能及時有效控制,其種群數量會急劇上升,且若生存環境適宜,一個月內即可造成瓜苗枯死、絕收。因此,要特別重視蚜蟲發生早期的化學防治,建議在蚜蟲點片發生階段及時局部施藥防治,并挑治有蟲株[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