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月照 (鹽城市鹽都區鹽龍街道農業技術推廣綜合服務中心,鹽城 224056)
吳寒斌 (鹽城市鹽都區植保植檢站,鹽城 224056)
周 婕 (鹽城市鹽都區耕地質量保護站,鹽城 224056)
稻瘟病、紋枯病是我國水稻生產上的常發性病害,嚴重發生時可造成水稻大幅減產,故對糧食生產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1-7]。目前,市場上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的藥劑品種較多,但一般情況下一種藥劑只針對其中一種病害,且一些農藥品種在連續多年使用后,病菌對其抗藥性上升[8-10]。36%稻瘟靈·戊唑醇EW是江蘇省南京惠宇農化有限公司登記的防治稻瘟病的新型復配劑,由可抑制稻瘟病菌磷脂N-甲基轉移酶的稻瘟靈和可抑制真菌麥角甾醇生物合成的戊唑醇復配而成。為探明36%稻瘟靈·戊唑醇EW對水稻稻瘟病和紋枯病的防效、用藥量以及對水稻生長的安全性,筆者于2020年特進行了相關田間試驗,以期為指導大面積應用該藥劑提供科學依據。
供試藥劑為36%稻瘟靈·戊唑醇EW(南京惠宇農化有限公司)、40%稻瘟靈EC(杭州宇龍化工有限公司)、35%三環唑SC(江蘇豐登農藥有限公司)、430 g/L戊唑醇SC(江蘇景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試驗在江蘇省鹽城市高新區鹽龍街道吳徐村五組進行,試驗地土壤類型為黏壤土,pH為7.1。供試水稻品種為“南粳9108”,采用機插栽培方式,于2020年5月17日播種,6月8日移栽。施藥時水稻長勢較好,生長均衡。
試驗設處理:(1)36%稻瘟靈·戊唑醇EW 975 mL/hm2,(2)36% 稻瘟靈·戊唑醇 EW 1 125 mL/hm2,(3)36%稻瘟靈·戊唑醇EW 1 275 mL/hm2,(4)35%三環唑SC 750 mL/hm2,(5)40%稻瘟靈EC 1 650 mL/hm2,(6)430 g/L 戊唑醇SC 300 mL/hm2,(7)清水對照(CK)。每處理重復3次,每小區面積為20 m2,隨機區組排列。
試驗于2020年7月14日進行第1次施藥,7月21日進行第2次施藥,施藥前田間水層為3~5 cm并保持5~7 d,施藥時水稻處于分蘗末期。采用常規噴霧進行施藥,藥劑兌水量為450 L/hm2。
第1次施藥當天(7月14日),小雨轉多云,東南風,風速2.3 m/s,日平均氣溫24.7 ℃;第2次施藥當天(7月21日),小雨轉多云,東北風,風速2.8 m/s,日平均氣溫25.6 ℃,降雨量0.3 mm。7月15日—28日,平均氣溫25.1 ℃,最高氣溫31.2 ℃,最低氣溫19.6 ℃,雨日10天,降雨量99.1 mm。7月29日—8月4日,平均氣溫29.2 ℃,最高氣溫36.0℃,最低氣溫24.0 ℃,雨日5天,降雨量46.6 mm。
施藥后不定期觀察田間水稻生長情況。第1次施藥前每小區定2個點,每點調查10穴水稻,調查水稻總莖蘗數及稻瘟病、紋枯病發病莖蘗數;第2次施藥后7 d(7月28日)、14 d( 8月4日)分別調查水稻的稻瘟病和紋枯病發生情況,其中,稻瘟?。ㄈ~瘟病)調查各處理水稻莖蘗上3葉的發病級數,紋枯病調查各處理水稻莖蘗上葉鞘及葉片發病級數,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試驗數據經反正弦轉換后進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
大田葉瘟病情分級標準(以葉片為單位):0級,無??;1級,葉片病斑少于5個,長度小于1 cm;3級,葉片病斑6~10個,部分病斑長度大于1 cm;5級,葉片病斑11~25個,部分病斑連成片,占葉面積的10%~25%;7級,葉片病斑25個以上,病斑連成片,占葉面積的26%~50%;9級,病斑連成片,占葉面積的50%以上或全葉枯死。
紋枯病分級標準:0級,全株無病;1級,倒4葉及其以下葉片、葉鞘發??;3級,倒3葉及其以下葉片、葉鞘發??;5級,倒2葉及其以下葉片、葉鞘發??;7級,劍葉及其以下葉片、葉鞘發病;9級,全株發病,提早枯死。
2.1.1 對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第2次施藥后7 d,處理(1)、處理(2)、處理(3)對稻瘟病的防效分別為80.11%、81.72%、84.45%,顯著高于其他藥劑處理。第2次施藥后14 d,處理(3)對稻瘟病的防效最高,達90.56%,處理(4)和處理(2)對稻瘟病的防效次之,均在85%以上,且這3個處理間防效差異不顯著;處理(1)與處理(2)、處理(4)間防效差異也不顯著;處理(6)對稻瘟病的防效最差,僅為58.21%,顯著低于其他藥劑處理。

表1 不同處理對水稻稻瘟病的防效
2.1.2 對紋枯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第2次施藥后7 d,處理(2)、處理(3)對紋枯病的防效分別為87.26%、87.30%,略低于處理(6),但這3個處理間防效差異不顯著,且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第2次施藥后14 d,處理(2)、處理(3)對紋枯病的防效分別達84.23%、88.44%,仍略低于處理(6),但這3個處理間防效差異仍不顯著,且極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處理(4)對紋枯病的防效最差,對水稻紋枯病無明顯控制作用。

表2 不同處理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
據施藥后田間觀察,各藥劑處理區的水稻抽穗、灌漿均正常,成熟期植株表現也與和清水對照區一致,說明各供試藥劑在本試驗用量下均對水稻生長安全。
試驗表明,36%稻瘟靈·戊唑醇EW對水稻稻瘟病和紋枯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對水稻生長安全;同時,其防效明顯優于稻瘟靈單劑對稻瘟病的防效,且對紋枯病也具有良好的兼治作用,雖然稻瘟靈的有效成份用量有所降低,但對稻瘟病和紋枯病的防效增加顯著。因此,可在水稻生產中大面積推廣應用該藥劑,在防治水稻稻瘟病和紋枯病時,36%稻瘟靈·戊唑醇EW的用藥量以1 125~1 275 mL/hm2、兌水量以450 L/hm2為宜,采用常規噴霧方式,施藥前保持田間水層在3~5 cm并保持5~7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