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陶 (宜興市茶果指導站,無錫 214200)
石 磊 (宜興市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無錫 214200)
鄒益鋒 (宜興市楊巷鎮綜合行政執法局,無錫 214255)
果桑是適宜在江蘇省宜興市種植且經濟效益較高的果樹,2020年宜興市果桑種植面積達133.33 hm2。但在宜興市果桑種植過程中,菌核病常年發生較重,給果桑的產量和品質造成了很大影響。為篩選出防治果桑菌核病的適宜藥劑,完善相關施用技術,筆者于2020年進行了果桑菌核病防治藥劑的田間藥效比較試驗?,F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在宜興市芳橋街道芳橋村進行,試驗地土壤類型為沙土,肥力較均勻。供試果桑品種為“大實”,露天栽培,種植密度一致。防治對象為菌核病(病原菌為白井杯盤菌Ciboria shiraiana P.Henn)。
試驗設7個處理,每處理重復4次,具體試驗設計及藥劑信息見表1。以每4棵果桑樹為1個小區,小區隨機排列,小區間設保護行,各小區的果桑樹長勢較好且均勻一致。各處理的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均按常規進行。

表1 試驗設計及藥劑信息
于2020年3月24日(果桑初花期)進行第1次施藥,4月1日進行第2次施藥,共施藥2次。施藥時,使用衛士牌WS-16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按照試驗設計均勻噴細霧,確保果桑每張葉片接觸藥液均勻,以藥液均勻不滴落為宜。試驗期間天氣正常,各藥劑的藥效均發揮正常。
于桑果轉色成熟時(2020年4月26日)調查果桑菌核病發生情況。調查時,以整棵樹為單位,每小區調查中間兩棵樹,記載調查總果數和病果數,并計算病果率和防效。計算公式:病果率=(病果數÷調查總果數)×100%,防效=[(空白對照區病果率-施藥區病果率)÷(空白對照區病果率)]×100%。
試驗期間對所有參試的果桑樹進行藥害調查,每3天觀察1次藥劑對桑果和桑葉的藥害情況。
經施藥后觀察,各處理區的桑果和桑葉均生長正常,無異?,F象發生,說明各供試藥劑在本試驗劑量下均對果桑生長安全。
由表2可知,隨著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用藥濃度的升高,病果率呈下降趨勢,防效呈明顯升高趨勢,其中,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600倍液的病果率僅為0.092%,對果桑菌核病的防效達95.50%。20%嘧菌酯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對果桑菌核病的防效為81.82%,低于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各濃度處理。200 g/L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750倍液對果桑菌核病的防效達100.00%,防效優異。

表2 不同藥劑及處理對果桑菌核病的防效
經方差分析,200 g/L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750倍液處理與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600倍液處理間對果桑菌核病的防效差異不顯著,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600倍液處理與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800倍液處理間對果桑菌核病的防效差異不顯著,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800倍液處理與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處理間對果桑菌核病的防效差異不顯著,其他各處理間對果桑菌核病的防效差異均達顯著水平。
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濃度的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對果桑菌核病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隨著用藥濃度的增加,對果桑菌核病的防效呈遞增趨勢,以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600倍液對果桑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達95.50%,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前景。200 g/L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作為先正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研發的防治小麥赤霉病的最新藥劑,其7 5 0倍液對果桑菌核病的防效達100%,說明該藥劑對子囊菌亞門的真菌亦有較好的抑制效果。
為確保各藥劑對果桑菌核病的防效,建議在果桑初花期用藥2次防治果桑菌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