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銘 胡鐵軍
(1余姚市鳳山街道農業(yè)農村辦公室,余姚 315400;2余姚市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總站,余姚 315400)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小麥生產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各種新型肥料和肥料運籌模式也層出不窮。為探索適宜浙江省余姚市小麥生產的肥料運籌模式,筆者研究了不同肥料運籌模式對“揚麥20”經濟性狀和產量的影響,以期為當?shù)匦←溕a提供科學依據。現(xiàn)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于2019年在余姚市陽明街道豐樂村芝豐農機專業(yè)合作社內進行,供試田塊土壤為青紫泥,pH為6.02,有機質含量為45.11 g/kg,堿解氮含量為207.20 mg/kg,有效磷含量為11.50 mg/kg,速效鉀含量為57.50 mg/kg。供試小麥品種為“揚麥20”,采用人工撒播方法,于2019年11月10日播種,播種量為150 kg/hm2,2020年3月24日始穗,5月20日成熟。供試肥料為金正大硝基復合肥(N∶P∶K=15∶5∶25)、“金菌冠”微生物菌肥、硅鈣磷鎂鉀肥(均由金正大生態(tài)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茂施“麥堅強”控釋肥(N∶P∶K=26∶15∶6)(由山東茂施生態(tài)肥料有限公司提供),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蕓樂收”(由上海綠澤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尿素(含N 46%)、過磷酸鈣(含P2O512%)、氯化鉀(含K2O 60%)、脲胺(含N 28%)(均由余姚市甬舜農業(yè)生產資料有限公司提供),洋豐復合肥(N∶P∶K=14∶16∶15)(從當?shù)剞r資公司購買)。
試驗共設6個處理,其中處理(1)為不施肥對照、處理(2)為常規(guī)施肥,具體試驗設計見表1。每處理重復3次,隨機排列,每小區(qū)面積222 m2,小區(qū)間設田埂和保護行。

表1 各處理肥料運籌 (單位:kg/hm2)
每小區(qū)固定10叢為調查對象,自小麥返青后開始至抽穗期結束,每5天調查記錄1次分蘗數(shù)。成熟期每個小區(qū)選5穴進行考種,測定有效穗數(shù)、每穗總粒數(shù)、每穗實粒數(shù)、千粒重,并進行實收測產。
從表2可知,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處理(6)比不施肥對照每667 m2有效穗數(shù)增加1.74%~7.88%,每穗實粒數(shù)增加2.55%~6.84%,千粒重增加1.62%~13.37%,產量增加12.78%~27.92%。同時,每667 m2有效穗數(shù)、每穗總粒數(shù)、每穗實粒數(shù)、千粒重、產量均以處理(6)為最高,其次是處理(5)。

表2 各處理對小麥產量及其結構的影響
由表3可知,處理(3)、處理(4)、處理(5)、處理(6)均比常規(guī)施肥[處理(2)]的經濟效益高,其中,處理(6)的經濟效益最高,較處理(2)增收276.09元/hm2,其次為處理(5),較處理(2)增收274.99 元/hm2。

表3 各施肥處理對小麥經濟效益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處理(2)的純氮用量為187.5 kg/hm2,處理(5)和處理(6)的純氮用量均為180 kg/hm2,處理(5)和處理(6)比處理(2)可減少純氮用量4%。
試驗結果表明,在本試驗條件下,以基肥施用茂施“麥堅強”控釋肥450 kg/hm2、“金菌冠”微生物菌肥1 500 kg/hm2,返青期、孕穗期和灌漿期各施1次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蕓樂收”,分蘗期追施脲銨75 kg/hm2,拔節(jié)期追施脲銨150 kg/hm2的肥料運籌模式的小麥經濟效益最高,可比常規(guī)施肥增收276.09元/hm2,該肥料運籌模式可在余姚市小麥生產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