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貞
(陽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陽江 529500)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在普遍采用多媒體教學,但是黑板作為一種傳統的教學用具,有利于教師的現場發揮以及控制教學進度,給教學活動帶來很大的方便,在許多教學場所都是不可缺少的。從傳統的意義上講,黑板并非特指黑色的板面,它是一個可以用粉筆等特定的書寫材料反復書寫的平面,板面堅硬,多用于教學,板面多為黑色、墨綠色、白色或米黃色。黑板從移動方式來分類,可分為固定式黑板、轉動式黑板、平行推拉式黑板、開扇式黑板、手提式黑板、支架式黑板等[1]。
支架式黑板一般由書寫板和移動支架組成,也叫支架式移動黑板。其可以隨意移動,根據需要靈活地擺放于不同的位置,具有書寫和演示的功能,廣泛應用于教學、辦公、培訓、家用等場合,滿足不同的人群所需。但是,經過調查研究以及使用移動黑板的教學體會,發現現有的支架式移動黑板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2]。
(1)移動支架的支撐桿下部一般是T形,伸出板體平面太多,有的伸出長達0.5 m,如圖1 所示。使用者站在板面前方書寫時,注意力一般在板面上,往往忽略腳下的支架,伸出部分容易導致使用者絆腳甚至摔跤,存在著安全隱患。
圖1 支撐桿下部伸出板體平面示意圖
(2)由于板體與支架的連接一般為螺栓連接,使用一段時間時容易松動,當在板面上寫字時,粉筆的作用力對連接處形成力矩,導致板面搖擺不定,寫出的字會變形,所以書寫者經常要用一只手固定板面與支架,另一只手寫字,這樣給教學活動帶來了很大的不方便,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3)有的支架式移動黑板沒有固定的粉筆槽,板擦和粉筆也無處存放。當要使用粉筆或者板擦時,需要從別的地方尋找,非常不方便;擦黑板時,粉筆灰隨意掉落到地面上,粉塵飛揚有損師生的健康[3]。
(4)黑板和白板不能兩面使用。傳統的黑板幾乎都是單面使用,而且板面的角度固定,這使其使用功能受到限制;此外,傳統的黑板的高度固定不可調,不利于高矮不同的使用者[4]。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支架式移動黑板的創新設計,旨在解決粉塵滑落和書寫板在書寫過程中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問題,為使用者提供方便。
圖2 所示為一種支架式移動黑板,包括具有黑板面、白板面同時可書寫的磁性書寫板10,以及與書寫板10 通過樞軸70 可360°轉動設置的支架20,支架20 上設置有儲放盒30,該儲放盒30 上具有收集槽,可以用來收集書寫過程中掉落或擦落的粉塵,同時還可以起到收納粉筆、白板筆以及筆擦的目的。
圖2 一種支架式移動黑板的結構
如圖3~4 所示,收集槽301 的中部設置有用于調節寫板10板面傾斜角度和對書寫板10 板面進行固定的限位機構40。限位機構40 包括配置在儲放盒30 的兩側、形成夾裝口401 的第一調節塊41 和第二調節塊42,第一調節塊41 和第二調節塊42朝對應方向分別設置調節螺釘43,調節螺釘43 位于書寫板10的兩側,旋轉兩根螺釘,可把寫板10 的底端夾住,防止使用者書寫時板面搖晃,通過調節前后兩根螺釘螺桿的長度還可以調節板面的傾斜角度[5],方便書寫。
圖3 儲放盒的結構
圖4 圖3 中40 處的局部放大結構
如圖5 所示,支架包括結構相同、且配置在書寫板10 兩側的第一支撐桿21 和第二支撐桿23,以及連接第一支撐桿21 和第二支撐桿23 的收腳架22,收腳架22 為U 型結構第一支撐桿21 和第二支撐桿23 大致呈三通管狀,由第一接管201、第二接管202 以及第三接管203 組成,其中,第一接管201 通過螺旋調節接頭50 分別與收腳架22 的兩端連接,再通過于第二接管202 和收腳架22 下端均設置有帶有防滑橡膠底座的福馬腳輪60,以此形成三角形結構,一方面整個零部件均可拆卸,方便運輸和收納,另一方面書寫板10 在需要移動時可以隨意移動,在書寫時能夠保持靜止不動,且結構更為穩定,不易翻倒。同時,鑒于使用者書走動,支架20 的收腳設計可有效地防踢腳。
圖5 支架的局部立體結構
如圖6 和圖3 所示,第三接管203可以伸縮,通過旋鈕旋轉鎖緊的方式調節桿長,用來調節書寫板面的高度,使黑白板面翻轉不受阻礙。儲放盒30 的兩側開設有第三接管203 穿設的開口302,開口302 處設置有卡箍31,用以將其固定在第三接管203 上,使整個零部件均可實現拆卸,靈活地應用于教學、辦公、培訓、家用等場合,解決市場上常規的移動黑板在使用中存在的缺點。
圖6 第三接管的結構
根據國家行業標準中黑板安全衛生的要求,移動式黑板在移動時不得松動滑脫,就位后要保證平穩,在使用過程中不得出現尖銳的摩擦聲,板面書寫的光澤度應該在12%以下,不應有因黑板本身的原因產生眩光。書寫面的粉筆附著性及易擦性應符合如下規定:附著性,用熟石膏或碳酸鈣制的粉筆書寫,手感流暢且充實,筆道均勻且線條明顯;擦拭性,用干性黑板擦往復擦拭兩次,沒有清楚的殘留字跡,用濕性黑板擦擦拭,不能有淤積的粉筆殘跡存在。書寫板面按GB/T3505 中的規定,表面粗糙度Ra1.6~3.2 μm,取樣長度2.5 mm,書寫面的顏色應該均勻,有良好的耐光性,要符合GB250 中規定的4 級,書寫表面平整,沒有波紋、龜裂、針孔、斑痕及凹凸不平等缺陷[1]。
本設計的支架式移動黑板在符合國家行業標準的前提下進行了改進,為了使移動黑板方便移動,也便于書寫,書寫板不采用較重且易碎的玻璃材料,而是采用金屬夾蜂窩板的結構[6]。
板體的結構如圖7 所示,主材為蜂窩板,前后蜂窩板中間夾有蜂窩板芯,前后蜂窩面板外層還設計有一層金屬面板,金屬面板厚度一般為0.3~0.4 mm,在金屬面板外表面上涂敷有3 層輥涂或者烤漆,使板體的一面涂成黑色或者墨綠色,另一面涂成白色,再用金屬邊框包住整個板體。黑色或者墨綠色的一面經過特殊方式處理使表面粗糙度為Ra1.6~3.2 μm,漆膜附著力達3 級[7],而且耐沖擊耐磨,不褪色,不脫落,經久耐用,書寫的手感好,不打滑,不反光,字跡清晰,容易寫,也容易擦試,而且用粉筆書寫時粉塵少;白面表面光滑,使用水性白板筆書寫,上色容易附著,書寫清晰順滑,容易擦除。板面整體結實耐用,抗沖擊性能好,表面平整不易變形。雙面磁性板,可使用磁釘掛圖,方便且實用。
圖7 板體的結構
因為支架式移動黑板的重力主要集中在板體上,板體各層的材料基本是均勻的,板體又是厚度較小的長方體,具有對稱結構,所以重心在板體的對稱中心上[8]。通過受力分析,板體的重力作用線落在底座的3 個腳輪所圍成的等腰三角形面積內,如圖8 所示。根據結構的穩定性理論,只要結構重心所在點的垂線落在結構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撐面內,該結構就是穩定的[9]。這種支架式移動黑板符合此理論,所以這是一種穩定的結構。
圖8 黑板體的重力圖
此外,所設計的移動黑板的板面角度是可以調節的。旋轉收集槽的調節螺釘,通過計算,板面與水平面的夾角在75°~85°范圍內可變,由于板面的對稱性,重心仍然落在腳輪所圍成的穩定的三角形范圍內;當需要把板體的黑面與白面調換使用時,可以松開收集槽的調節螺釘,旋轉第一和第二支撐桿的螺旋調節接頭,把板體升高1 cm左右,便可以翻轉板面,把板面翻轉360°后再把書寫板降下來,擰緊第一和第二支撐桿的螺旋調節接頭及連接槽的前后螺釘。在板面的360°旋轉的過程中,雙手對板面施加力矩使它轉動,但其重心不變,仍然落在腳輪所圍成的穩定的三角形范圍內。同時,移動支架中第一接管與收腳架的連接為螺旋調節接頭,通過旋轉螺旋調節接頭可以拉長收腳架與第一接管之間的距離,增大3 個腳輪所形成的支撐面,使該結構更加穩固。
當想要移動黑板時,把腳輪的剎車閥打開,腳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為滾動摩擦,摩擦力較小,便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意移動黑板[10]。
當把移動黑板移到合適的位置后,再把剎車閥按下來,使其處于關閉的狀態,腳輪不再滾動,當寫字或者擦黑板時,有力作用在板面上,腳輪的防滑橡膠底部與地面之間產生相應的摩擦力,阻礙黑板的移動,使黑板處于靜止狀態。以6 號黑板為例,通過測量與計算證明,黑板體的標稱尺寸為高1 000 mm,長1 200 mm,厚度為30 mm,凈重12.3 kg,腳輪的防滑橡膠底部與瓷磚面之間的摩擦因數為0.7,產生最大的靜摩擦力為84 N,而寫字和擦黑板時,粉筆與板擦垂直作用在板面上的力一般不超過10 N,根據力的平衡原理,腳輪與瓷磚面的靜摩擦力等于粉筆與板擦垂直作用在板面上的力,該靜摩擦力遠遠小于最大靜摩擦力,從而使移動黑板整體處于靜止狀態,保證書寫穩定[11-12]。
本文所介紹支架式移動黑板的優化設計具有如下的優點:使用者在書寫時,通過收腳架的設計,可以有效地防絆踢,造型美觀且實用;底部通過腳輪采用三角形布置,一方面可以使結構更為穩定,不易翻倒,另一方面,還可以隨意移動書寫板,為使用者提供方便;此外,該書寫板的底部配設有儲放盒,在收納粉筆、白板筆、筆擦的基礎上,可以用來收集及清理粉筆灰,達到一舉多用、簡單方便的目的;除此之外,黑白板可以兩面使用,兩種選擇,增加用途,且板面角度可調,更有利于消費者使用,市場廣闊;還可調節黑白板的高度,適合不同身高者使用。該支架式移動黑板整體設計體現美觀實用、功能齊全、安全易操作,解決了市場上常規的移動黑板在使用中存在的缺點,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