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坤 崔麗梅


〔內容提要〕央地合作是東北振興以來亟待破解的難題,是加快實現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重要一環。遼寧是傳統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大省,但央企獨大、產業本地配套能力弱的問題較為突出,應在政策、資本、市場、技術、服務等方面加大與央企對接合作力度,努力提升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水平,推動遼寧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央企 軌道交通裝備 產業鏈
軌道交通裝備是《中國制造2025》10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也是《中國制造2025遼寧行動綱要》15個重點發展領域之一。遼寧是傳統軌道交通裝備大省,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以大連機車、沈陽機車、大連電牽、沈陽鐵道信號為龍頭的生產基地,但近幾年與吉林、河北、山東、江蘇、湖南等省份發展差距不斷拉大,相比長春、唐山、青島、南京、株洲國內五大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遼寧省尚未形成集群化發展態勢。以央地合作為突破口,著力補齊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的客觀要求,更是實現遼寧制造強省戰略的必然選擇。
一、央企獨大、本地配套能力弱是遼寧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2018年,遼寧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實現銷售收入230.2億元,約占全國比重的3.4%,其中,大連機車、沈陽機車、大連電牽、沈陽鐵道信號四家由央企主導的核心企業占比接近70%。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條復雜,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研發設計、基礎施工等,中游主要由整車裝配以及各主要裝備零部件行業組成,下游主要為車輛設備檢測、檢修以及配套設備生產等,遼寧省產業鏈配套能力存在明顯不足。一方面是核心企業本地配套率低。據了解,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本地配套率僅有30%左右,企業主要產品核心部件供應商都集中在江蘇、湖南、湖北等地,存在物流成本高、供應時間長、不確定性高等問題,這些問題在本次疫情期間表現尤為突出。另一方面部分配套企業業務呈“外強內弱”現象。一些中小企業獲得外省供應商資格早于省內,訂單數量也遠遠大于省內。沈陽蜂巢軌道交通配套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與青島四方和唐山機車的訂單數量要遠遠大于大連機車,且供貨資質都是A級,大連機車供貨資質是B級。形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既有來自行業內部,也有來自外部市場,既有來自央企自身,也有來自地方政府,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市場準入門檻高,中小企業參與難度大
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是直接關系國家和社會安全的重要行業,無論是重大技術裝備還是相關零配件,都需要獲得行業資質認證方可準入。鐵路方面,根據《鐵路產品認證管理辦法》《認證目錄以外鐵路車輛零部件裝車前技術審查管理辦法》,不同類別的配套產品需通過中鐵檢驗認證中心有限公司(CRCC)認證后方可批量應用,認證過程需經過嚴格測試,例如對于整車車體而言,需進行不少于10萬公里試驗,這就需要較大的前期研發投入資金,對于普通中小企業而言困難重重。中鐵檢驗認證中心有限公司是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計量所的下屬全資子公司,全國僅此一家。城市軌道方面,根據國家認監委《關于明確城市軌道交通裝備認證機構資質條件及認證實施規則的公告》(國家認監委公告〔2019〕11號),凡是進入城市軌道交通領域應用的系列產品需通過CURC認證,認證條件與認證過程與CRCC相似,具備認證資質的企業除了中鐵認證中心外,還包括北京鑒衡、中船級社等少數企業,普通中小企業獲得行業準入難度較大。
(二)本地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不足,對央企依附性強
業內專家反映,遼寧軌道交通裝備的基礎零配件、基礎制造工藝、基礎材料的發展水平相對較低,配套產品性能質量和可靠性與先進地區差距明顯,基礎工業體系對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的支撐不足,產業基礎配套能力有待提升。與大連機車和沈陽機車配套的本地中小企業多為企業過去廠辦大集體或勞動服務公司轉制后分立出去的,主要為核心企業提供零配件初級加工和低端維修服務,歷史上就形成了穩定的客戶關系,對核心企業依附性較強,產品研發和服務能力方面市場競爭力不強。
(三)央地合作機制尚未建立,信息難以有效對接
目前,遼寧省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央企與地方中小企業僅靠產業聯盟和項目推介會等少數途徑建立聯系,效果并不理想。軌道交通裝備產業聯盟成員大多是大連機車、大連電牽、沈陽機車、沈陽鐵路信號等老字號央企及其分廠改制后的企業,多數中小民營企業尚未參與其中。由地方政府主辦的項目推介會,很多時候央企并不參與。合作機制不緊密直接導致信息難以有效對接,一方面中國中車旗下的大連機車、沈陽機車、大連電牽在技術、資金、市場等方面體系較為封閉,較少主動與本地中小企業合作,也不掌握本地中小企業在新技術、新產品、專業人才等方面儲備情況,一直以來都存在“外來的和尚好念經”的慣性思維。另一方面遼寧省從事軌道交通裝備的中小企業掌握核心企業的技術和產品需求不及時,也很難與核心企業形成有效對接。
(四)地方政府重視程度不夠,部分中小企業沒有被納入軌道交通裝備體系范疇
省、市各級政府在發展軌道交通裝備產業上普遍存在“央企主導、地方配合”和“重大輕小”的觀念,在產業規劃和政策制定上,一方面緊盯上述4家央企直屬企業,但同時又對央企的戰略規劃和行業規則缺乏及時跟進,形成央地“兩張皮”現象;另一方面對規模以下小型科技企業的產品研發、市場客戶、發展潛力掌握不多,對部分剛剛跨入規模以上中小科技型企業也缺乏了解,這些企業通常被忽略掉。有的中小企業在行業細分領域擁有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和產品,且與中車集團等核心企業有著長期合作關系,但在統計中卻將其歸類于其他行業,例如,沈陽遠程摩擦密封材料有限公司常年為中車集團供貨高鐵閘瓦,但沈陽市在統計中卻將其歸類于材料領域。
(五)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然突出,影響產業鏈進一步發展壯大
遼寧省軌道交通裝備部分中小企業資金鏈依然偏緊。以沈陽蜂巢軌道交通配套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為例,2019年該企業入選遼寧省瞪羚企業,擁有長春、青島、唐山、大連四家中車旗下機車廠供應商資質(國內少有),近三年營業收入和訂單需求量倍增,但企業拿著央企巨額訂單和應收賬款卻無法獲得融資。據企業負責人介紹,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具有供貨量大、驗貨周期長的特點,企業應收賬款賬期長達半年之久,在此期間只能靠墊資維持生產,企業試圖通過應收賬款融資緩解資金壓力,但銀行方面因核心企業不予確權(債權)等原因無法授信。對于訂單融資,總行方面更是謹慎,目前只對政府招標采購訂單予以授信。在基金方面,各類社會投資基金要求投資的項目必須在短期內實現利潤倍增,這對成長初期的企業來說難以實現。資金需求壓力不僅使企業無法承攬大額央企訂單,而且會錯失企業發展壯大良機。
二、加快提升遼寧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的幾點建議
央地融合是推進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重要一環,我們應當主動作為,通過政策、資本、市場、技術、服務等多方面手段加大與央企對接合作力度,努力提升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水平,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一)圍繞央企戰略,科學制定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舉措
徹底打破“央企主導、地方配合”的傳統觀念,將軌道交通裝備產業作為遼寧省新舊動能轉換和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統籌央企和地方兩大資源,形成發展合力。一是在職能部門統計中,將與中國中車、中國鐵建、中國通號等央企有著緊密合作的本地中小企業納入軌道交通產業鏈發展體系中。在保留原有統計分類方法基礎上,有關部門可將材料、通用裝備、信息技術等領域中小企業歸類于軌道交通裝備產業,作為今后制定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的重要依據。二是將央企戰略規劃納入遼寧省中長期產業規劃。緊盯中國中車、中國鐵建、鐵科院、鐵路總公司、中國通號等央企創新規劃、市場規劃、投資規劃、人才規劃,科學制定遼寧軌道交通裝備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三是統籌部門政策,明確實施路徑。由遼寧省工信廳牽頭,把散落在工信、科技、發改、交通、金融等領域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政策進行梳理打包,編制《遼寧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政策支持指引匯編》,明確支持對象、支持方式、支持內容、支持條件、需要提供的材料、受理部門及聯系方式、辦理時限等,加速政策落地。
(二)積極引入央企優質資產,加快推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重組整合
提高行業集中度是當今世界制造業發展的大趨勢之一。軌道交通裝備企業要在未來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則需要參與行業重組。從遼寧省實際情況看,需加大與中車集團、中國鐵路通信信號等央企合作力度,推進優質資產重組整合,形成分工合理、合作共贏的態勢,徹底改變配套企業“小、弱、散”的格局。一是推進中車資本參與沈陽利源軌道交通裝備司法重整。沈陽利源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是遼寧省“十三五”期間重點投資項目,也是遼寧省第一家“試水”軌道車輛整車生產的民營項目,但由于行業經驗不足導致投資失敗。公司廠房、設備等基礎設施齊備,技術國內外領先,只要司法重整完畢,即可恢復生產,不僅可以拉動全省就業和經濟增長,還可以做優做強遼寧省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目前看,最具有重整實力的企業首選中車集團,建議省級層面積極協調推動。二是積極推動省內優質民營企業參與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遼寧省民營企業股權結構多為自然人合伙模式,可通過股權合作加大與央企合作力度,鼓勵優質民營資本參與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央企參與民營企業并購,推進中小民營企業獲得行業準入資質,參與產業分工與協作。
(三)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通過完善資本鏈提升產業鏈
供應鏈金融是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金融工具,通過資金注入解決產業鏈上下游相對弱勢的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暢通供應鏈循環,促進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協作關系。一是依托中企云鏈平臺,探索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供應鏈融資難題。中企云鏈是由中國中車、中國鐵建等多家大型央企聯合中國工商銀行、郵儲銀行等多家大型商業銀行共同發起成立的以區塊鏈技術為依托的融資服務平臺,利用分布式記賬、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點,有效解決核心企業、中小企業和銀行之間信任問題,通過總行為央企授信,解決央企供應鏈中小企業融資。積極協調并推動遼寧省與央企有長期合作關系的中小企業以及地方商業銀行入鏈,探索開展供應鏈金融融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各環節領域應用,確保核心企業和配套企業之間從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銷售服務全過程可追溯。二是擴大地方政府政策性擔保覆蓋范圍和支持力度,擴充擔保資金池、提高杠桿率,適度降低或取消擔保利潤考核,充分利用央企良好信用,為與央企具有穩定供應鏈關系的中小企業提供訂單融資。三是發揮遼寧省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對遼寧省具有央企等配套資質處于快速成長期的軌道交通裝備配套企業,省、市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給予優先投資。
(四)以城市軌道交通市場需求為突破口,大力推進央企與本地中小企業配套協作
城市軌道交通作為軌道交通裝備重要的需求方,是地方政府深化與央企合作的重要抓手。遼寧省“十四五”期間城市軌道交通投資需求量將倍增,沈陽地鐵4號線、2號線南延線、3號線、6號線,大連地鐵4號線、5號線、7號線、1號線三期都是正在建設或已經批復的項目。建議遼寧省在城市軌道交通招標采購上,統籌考慮央企與本省中小企業,在整車及核心操作系統由央企主導的基礎上,相關配套產品及服務可更多交由本省中小企業完成,同等條件下可優先考慮本省中小企業,不以注冊資本金、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從業人員、利潤、納稅額等為條件對本地中小企業實行差別待遇或設置隱形門檻,同時在履約保證金、付款期限、付款方式等方面給予本地中小企業適當支持。探索組建遼寧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公司,開展省內外地鐵工程總承包,并將遼寧省軌道交通裝備上下游配套企業統一整合到一個平臺,通過聯合招投標實現產業鏈有效整合。
(五)多渠道推進軌道交通裝備技術合作,幫助更多中小企業獲得行業市場準入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擁有我國鐵路系統最權威甚至是唯一的產品及零配件檢驗測試平臺。我們建議,一是加大與鐵路總公司、鐵科院合作力度,共同建設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研發基地,推進大型儀器設備、試驗應用場地共享,為廣大中小企業創造更多產品檢測與試驗應用條件。二是充分發揮遼寧實驗室開放型體制機制作用,加大與鐵科院下屬院所對接合作,推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研發成果在遼寧本地轉移轉化,讓本地中小企業有機會參與鐵科院等央企重大項目研發與成果轉化應用,央企和遼寧本地中小企業可通過遼寧實驗室平臺有效傳遞信息、互通有無,實現新技術、新產品全面對接合作。三是加大與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合作力度,積極爭取遼寧本地企業和高校院所參與城市軌道交通資質認證和標準制定,尤其在整車車體材料和車廂內飾等方面,力爭形成主導權。
(六)探索建立遼寧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圖譜,實現央地信息有效對接
由遼寧省工信廳牽頭,聯合遼寧省科技廳、遼寧省人社廳等部門,圍繞大連機車、沈陽機車、大連電牽、沈陽鐵道信號等央企直屬企業產品、技術、人才需求,結合遼寧實際系統梳理軌道交通裝備行業主打產品、技術和人才信息,建立產業鏈圖譜,將與央企有著合作關系的遼寧省廣大中小企業統一納入產業鏈圖譜中,企業可圍繞各自所需在圖譜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合作伙伴,亦可通過圖譜準確看到自己所處的行業和市場位置及未來發展方向,政府部門可通過圖譜明晰產業發展路徑和政策體系。產業鏈圖譜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操作,行業和企業基本信息可以公開(須獲得企業同意),涉及單個企業技術、產品及整個行業人才分布信息,需求方可通過有償方式獲得。需要強調的是,產業鏈圖譜反映的是遼寧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現狀,能夠直接為本地軌道交通裝備企業提供信息服務,而不是規劃設想,因此建立初期很可能是不完整的,隨著產業規模的不斷發展壯大和政府有效信息不斷收集,圖譜將不斷豐富完善,猶如一棵栽下去的樹苗不斷成長壯大。
(作者單位:遼寧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