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偉婕
【摘要】本文基于多規合一,對城鎮規劃如何進行全域規劃展開研究,以實現優化空間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資源、提高政府空間管理和控制效力的目標。以大連市廣鹿島鎮總體規劃為例,提出立足生態保護、全域協同發展的規劃思路,梳理了土地資源、海洋資源、歷史資源、旅游資源等,提出相應規劃策略,建立相對完善的城鎮規劃體系。
【關鍵詞】多規合一;全域規劃;城鎮總體規劃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5.028
1、項目背景
廣鹿島鎮地處遼東半島東側,黃海海域北部,長山群島西部。本次規劃以鄉改鎮為契機,結合“鄉改鎮”后新的城鎮發展目標,適度提高規劃建設標準,補充鎮規劃編制內容。以多規合一為手段,契合“多規合一”規劃理念,對接國土、環保、林業等相關規劃,梳理城鄉建設用地指標,實現全域一張圖。以全域規劃為目標和政策基礎,農(漁)業發展背景下的鄉鎮二元規劃,使得建設用地指標相對集中;旅游業發展背景下的全域規劃,建設用地指標相對分散,按需分布于鎮域范圍,有利于結合旅游資源建設旅游項目。同時,近年來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為廣鹿島旅游業的發展和規劃修編探索新模式提供政策依據。
2、現狀概況
廣鹿島鎮,陸域面積37.7平方公里,建設用地約4平方公里,非建設用地約33.7平方公里。大部分建設用地主要集中在鎮區及周邊,村莊建設用地比較分散,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平偏低,旅游服務設施明顯不足。近年來,城鎮建設逐漸向月亮灣、彩虹灘等旅游資源較好的濱海地區發展。
對外交通以海運為主,現有港口5處。內部道路主要包括南大線、東許線、環島公路,形成島內主干路網。路網密度明顯不足,道路系統性不強。目前已建成廣鹿島凈水廠,服務于整個長海縣。另有2座鍋爐房,1處液化氣站及1處現狀66千伏變電所,服務于全島。
由于海島用地的特殊性,導致可以建設的用地不僅不多而且布局分散,被大面積的農林用地分割開來,因此,在現狀資源分析的基礎上,重點對土地利用進行分析。將土地規劃與城市規劃相結合,本著有利于旅游開發的原則,將用地分為生活、生產、生態、區域設施和其他五類。經過整理分析,總體上從土地利用的角度,整理出全島可以利用的土地資源。
3、發展條件評價
綜合分析其發展條件,區位條件優越,有利于構建陸島交通樞紐;土地資源豐富,有利于支撐國際旅游島建設;旅游資源多樣化,有利于塑造特色化、國際化旅游,以上是廣鹿島鎮的發展優勢。建設用地指標分散,相對不足;海島生態脆弱,承載力有限;旅游開發品牌知名度及規模偏低,發展相對緩慢是其制約因素。全域旅游上升為國家戰略,國際旅游島開發如火如荼是廣鹿島鎮的發展機遇,自然也面臨一些挑戰:如海島旅游發展環境競爭激烈;北方海島旅游季節性明顯等。
4、規劃目標
通過鎮區和鎮域統籌規劃的全域城鎮化、將各類規劃進行銜接的多規合一、加強規劃實施和指引的城鎮單元規劃的方式,將小鎮構建為未來長山群島旅游避暑度假區開發先導區,大連市中心鎮建設試點,創建綜合旅游目的地,陸島交通樞紐,現代海洋牧場,生態宜居小鎮。
5、全域城鎮化
實現全域城鎮化,進行城鄉統籌,村鎮體系規劃將廣鹿島鎮鎮村分為三個等級規模職能:綜合型、中心村、基層村。進行產業統籌,產業布局規劃提倡保護農業,提升漁業,大力發展旅游業;旅游業是廣鹿島現階段重點發展產業,旅游業布局規劃形成“一環、三帶、三灣、四島、多片、多點”的結構。進行空間統籌,空間發展政策指引將全域劃分為生活空間、生產空間和生態空間。落實上位規劃相關要求,結合現狀發展情況,確定城鎮的發展方向:鎮域集中建設用地圍繞月亮灣、彩虹灣、廟東灣濱海區域展開,同時在部分村屯用地范圍周圍做適當用地整合調整。
6、多規合一
契合“多規合一”規劃理念,對接國土、環保、林業等相關規劃,梳理城鄉建設用地指標,統籌資源利用、空間發展、生態保護、設施供應的系統性布局,實現全域一張圖。統籌生態資源,保護林地、耕地,嚴格控制生態紅線。統籌海洋資源,通過海岸帶、近海及海島保護與利用,將岸線分為自然岸線、養殖岸線、旅游岸線、港口岸線、生活岸線和預留岸線。統籌歷史文化資源,將現有的各級歷史文化保護單位全面落實到規劃中,實施嚴格的保護與管理制度。通過以上相關規劃的綜合梳理,進行資源統籌、劃定四區,對土地使用與規劃建設進行具體空間指引。
7、城鎮單元規劃及指引
廣鹿島鎮是以海島旅游為主的特色小鎮,資源遍布全島各處。本規劃將鎮域內城鎮建設用地劃分出三個主要的城鎮單元,為下階段各城鎮單元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提供指引。柳條城鎮單元是廣鹿島鎮的政治經濟中心和主要的居住生活區,提供輻射全島的綜合服務功能。沙尖城鎮單元是集流行文化、時尚商業、主題游樂、生態游憩、創業街區于一體的國際級的濱海旅游度假區。溏洼城鎮單元是為以特色漁業生產為基礎,集觀光參與、民俗體驗以一體的漁業休閑旅游特色小鎮。
8、空間規劃策略
本次規劃形成“一核、六片、三灣、四線”的規劃結構。其中:“一核”:綜合服務核心,作為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圍繞月亮灣布置的濱海綜合服務區和鎮域集中建設區的公共服務設施,為全域旅游和生活等提供綜合服務;“六片”:根據地勢、自然資源和現狀建設情況,將全域劃分為六個片區,分別賦予不同的功能,以利于各用地的特色發展:分別為老鐵山生態涵養區、沙尖北海灣旅游發展片區、小珠山遺址公園發展片區、塘洼-瓜皮-格仙漁業發展片區、城鎮發展片區、南江-洪子東旅游發展片區;“三灣”:月亮灣、彩虹灣、洪子東灣,是廣鹿島主要濱海休閑觀景活動場所;“四線”:旅游東線、文化中線、生活中線、旅游西線,分別發展濱海旅游、文化娛樂、生活生產和高端旅游。
合理布局居住用地,通過逐步實現住宅建筑的搬遷改造,加快農村現代化居住小區建設,居住用地主要布局在柳條村、沙尖村西部和塘洼村南部。完善公共服務設施,保留現狀商業設施用地,對建筑實行改造升級,結合居住用地建設,逐步完善商業服務體系。沿月亮灣、彩虹灣以及文化遺址和塘洼村新增幾處商業、旅館等設施,以滿足旅游和居住人群的需求。整體上提升公共服務設施的服務水平,增加公共服務設施的數量和提高其環境品質。加強綜合交通建設,形成“兩橫、三縱、一環”的交通骨架。“兩橫”指南大線、東許線東段;“三縱”指東許線西段、規劃1號路及南大線東段;“一環”指濱海旅游環路。疏通綠化廊道,加強山海聯系,總體上形成“以水為脈、以灣為核”的綠地系統格局。結合月亮灣、彩虹灣與廟東灣的三灣規劃,加強開敞綠地建設,為濱海旅游區提供綠化休閑空間。尊重現狀生態本底,保留現有山林地,打造海中生態綠島。加大遺址保護力度,結合小珠山、吳家村、朱家村等遺址,打造廣鹿島鎮文化旅游。
小結:
廣鹿島鎮的規劃是在多規合一基礎上,參照國土空間規劃的技術路線開展的鎮規劃。不局限于傳統城鄉空間規劃以功能空間和基礎、公服設施配套為導向的規劃,而是將生態資源保護,產業發展規劃,歷史文化保護,土地利用規劃和空間功能規劃進行統籌協調規劃。使生態、產業、文化、土地和空間等要素形成相互協調、融合共生關系,既保證了多元平臺數據的一致性,同時使各部門形成從整體上相互協作的城鄉發展思路與工作協同方式,也保障了廣鹿島鎮的規劃愿景在未來能得到持續有效地落實實施。
參考文獻:
[1]王瑗.特色小鎮多規合一規劃實踐——以簡陽石鐘鎮規劃為例[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0(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