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頔
【摘要】建筑工程項目建設帶有極大的危險性,其作業環境始終存有安全隱患,為改善工程施工質量,提升建設安全,施工人員需在項目建設時采用基礎安全施工技術,通過科學化的安全管理條例來約束各類施工或管理行為,使項目管理或執行者在不自覺間就加強了施工安全,并有效控制事故危險源。
【關鍵詞】建筑施工;施工技術;質量安全
【中圖分類號】TU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5.119
1、建筑工程主要施工技術
1.1建筑防水施工技術
防水防滲漏技術是任何施工建筑的一個主要施工技術,在居住型房屋建筑中,尤其要注意廚房和衛生間等管道分布較多的位置的防水和防滲漏,商業型建筑也同樣需要著重施工,便于給使用者帶來更舒適便捷的居住體驗。以常見的墻面滲漏水問題為例,需在房屋建筑線條結構上做出調整,如一些房屋建筑在遇到雨雪天氣時,墻面大量淋水,水會順著墻面拐角的線條向墻內滲透,造成滲漏問題。
1.2 混凝土施工技術
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工程建筑中占有較大比例,也為建筑工程的后續施工創造堅實基礎。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利用混凝土澆筑和振動是較關鍵的兩個環節,在澆筑時一般需要灌注兩次,分別是將水泥砂漿和混凝土混合澆筑在每層底部,利用石塊和混凝土混合的材料澆筑在上部,保證每層建筑結實牢固。在混凝土振動時,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調節振動頻率和強度,注意不能損壞混凝土中的鋼筋和各種埋件,否則極容易出現施工安全問題,又影響施工的質量和經濟效益。
1.3 土建施工的樁基礎技術
現代建筑工程的樓層越來越高,這對地基承重力和穩固性提出更高要求,樁基礎技術是有效穩固地基、提高地基承載力的關鍵土建施工技術,它不僅能減少地基沉降的可能性,還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抗險能力。常見的兩種樁基礎施工技術如下:第一,預制樁技術,它是從樁頂向樁底灌注混凝土來打造預制樁,再利用打樁設備進行定樁,并將預制樁打入地基的合適位置;第二,灌注樁技術,這是在地面打出不同樁孔,并將其內部泥漿清理干凈后,向其中灌注鋼筋和混凝土,以提高承載力。預制樁或灌注樁制作好后,需要利用壓樁機或電動機進行沉樁,二者持續震動使樁柱在地基里更為穩固,同時也加強地基結構的密實性。這是保證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和安全的基礎技術。
2、改善建筑工程質量的有效方式
2.1管控材料質量
在開展建筑工程施工時,其材料質量將直接影響工程項目質量,管理人員在進行項目投資前,要科學規劃原材料的數量、性能與種類,既降低施工成本,還能保證施工質量。具體來說,施工單位要依照當前工程建設的實際需求合理規劃原材料,針對不同的施工項目設計對應的材料或設備,并對當前的材料市場進行充分調研,從正規廠家中挑選出性價比更高的材料。在材料的控制上,還需運用信息化手段確認材料內部的各項指標。在儲存管理原材料方面,管理人員應設計一套嚴格的規范化制度,由于建筑工程項目的建設時間長,且各領域的跨度較大,管理或購置材料時應充分保證其質量。建筑工程類材料還需進行必要的層次化管理。
2.2改善技術管理水準
針對施工單位來說,在建設施工工程的過程中,要及時改善技術管理水準,即重視技術創新,適時引入新型工藝技術,在項目管理中加強科技投入。首先,在改善施工人員的技術上,管理層可加大激勵力度,利用物質激勵的方法來強化其工作積極性,并在材料、技術或新型設備上加強推廣力度,從而在實現質量標準要求的同時,開展對應的安全生產。其次,項目管理者還需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政策,繼而將基礎安全施工技術更好地落實,針對新設備的引進與使用增加資金支持,并進一步優化當前的安全生產條件,利用自動化、信息化類的高新技術來改進施工質量。最后,在施工人員開展作業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實際情況與設計圖紙不符的情形,管理人員需加大此項工作的重視力度,通過科學手段讓技術人員加入到工程建設中,項目整體質量也會得到及時改善。
2.3設置工程進度計劃
在進行正式施工前,為保證施工進度與質量的科學性、合理性,技術人員應設計一套完整的施工進度計劃。施工單位需了解該工程建設的全部情況,對其總體進度實行詳細規劃,一般來講,施工進度要囊括施工過程中的所有階段,駐地工程師與設計工程師在勘察施工現場后要將進度計劃與實際完成量進行詳細比對,掌握其可能產生的施工偏差。在實際調查施工現場的條件時,管理人員需從多個方向設計管理條例,并強化每項管理細則,使其管理內容符合工程建設的具體狀況,對施工現場的地質條件與氣候特征也需精準掌握。
3、優化建筑工程基礎安全施工技術的有效措施
3.1提升基礎安全施工技術水準
在采用基礎安全施工技術前,施工人員需設置一定的施工組織來把控施工進度,設計人員應依照施工現場的實際狀況為其繪制平面布置圖,其使用的各類材料都要放在恰當的位置上,便于建筑設備與材料的進場與使用。在設計施工方案的過程中,還需設計出多種專項措施,如腳手架搭設、施工用電、基坑支護與不同的防護措施等,在施工期間,要嚴格遵照該設計方案,依照計劃書穩步推動工程建設,才能最大化保證項目質量。當各類機械設備或施工材料進入場地時,管理人員需進行嚴格審查,既保證各個材料或設備的使用性能,又進一步了解其使用方式,為此后的施工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在落實完成基礎安全施工的設備安裝與技術要求后,安全生產人員還負擔著監督職責,各類勞動或安全防護用品需配備齊全,如個人防護用品、安全帽、安全帶等。
3.2加強地基與主體結構的連接
基礎安全施工中的技術內容較多,地基與其主體結構的連接為該技術運用的關鍵,只有將建筑工程項目的基礎打牢,才能確保該工程建設的安全與質量。具體來說,當施工人員在采用混凝土灌注樁施工時,其在運用基礎安全施工技術的同時確認該項目的正確施工順序。首先,施工人員使用科學的方式安裝旋挖鉆機,在進行加固后,避免其出現傾覆現象。在進行鉆孔的過程中,要及時觀察其是否存有漏漿現象,尤其是巖溶地質,并隨時為其補充泥漿,確保鉆孔內的水位達到施工要求。其次,在吊裝鋼筋籠期間,管理人員需進行適當的指揮,設立監督崗位以增強工程項目的質量檢測水準。當原材料進入施工場地時,要依照對應規范實行抽樣測驗,只有檢驗合格,才能讓材料投入工程建設中,該項目中用到的水泥、鋼筋都需帶有詳盡的出廠合格證明。最后,在起吊鋼筋籠期間,應使用橫向起吊法,不僅能加強該工序的科學性,還能防止其在起吊期間變形。在攪拌砼前,施工人員需及時檢測砂石料中的含水量,確保其塌落度在22cm以內,若該砼發生初凝則不應投入使用,因此,當運用科學的基礎安全施工技術工程質量才能獲得一定改善。
結語:
綜上所述,在實行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時,管理人員需不斷提升高新技術的運用水準,利用科學化的基礎安全施工技術,逐步改善施工人員的建設水平,只有全體項目人員意識到工程質量的重要性,工程項目的安全性才會得到真正保障,也會為施工單位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陳廣榮.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控制與管理技術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19,4(12):137-138.
[2]卓成建.淺議建筑工程質量及基礎安全施工技術[J].門窗,2019(09):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