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平

“以前我們這里到處是鹽堿地,一刮風沙塵就滿天飛,現在樹長起來了,風沙少了,土地也肥沃起來了。”家住開封市祥符區范村鄉傳里寨村的陳先生感嘆道。
近年來,開封市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著力實施鄉村綠化、河湖渠綠化等重點綠化工程,通過見縫插綠、拆墻透綠、拆違建綠、立體綠化等多種形式,深挖鄉村空心院、庭院,城市社區、廠區綠化潛力,補短板,強弱項,實現應綠盡綠,城、鄉、路、河普遍增綠提質。
強化領導建機制
為了強化組織領導,該市成立了高規格的市綠化委員會、市國土綠化指揮部和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指揮部,均實行市委書記、市長雙首長負責制。此外,還專門成立8個專項指揮部,副市長任副指揮長,協調推進工作。市督查局、市國土綠化指揮部共成立6個督查組,常態化深入一線檢查指導,定期通報工作,及時交辦督辦。
市政府與每個縣(區)簽訂“森林開封”生態建設目標責任書,市財政專門拿出7000萬元對先進縣(區)和重點工程進行獎補。針對資金和用地難題,該市采取“政府租地、公司經營、群眾參與”的造林模式,實現“三效合一”、多方共贏。市財政對200千米高速公路、高鐵廊道綠化流轉土地每畝補助1000元,連補5年。
科學植綠防風沙
開封市總面積938萬畝,沙化土地面積240萬畝,分別占總面積的26%、農田總面積的43%,為全省土地沙化面積最大的地區。該市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保障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為目標,廣泛發動群眾植樹治沙,采用“林帶堵風口、林網護農田、片林鎖沙丘”策略,建設“五縱八橫”骨干防護林帶,推廣農林間作改良輕沙地200余萬畝,營造片林固定沙丘40萬畝,建設農田林網,有效庇護500萬畝農田。
截至目前,該市綜合防護體系已基本成型。建設了長80余千米、面積15萬畝的沿黃生態林帶;12萬畝黃河灘區草業帶;長度1000多千米的高速公路、國省道防護林帶;面積達20萬畝的國有林場防護林,構成了開封市生態防護林主體,發揮了治理風沙的關鍵作用。2018年以來,全市新建森林公園、濕地公園7處;新建和完善防風固沙林、農田林網19萬畝;對全市2000多個鄉村進行全面綠化提升,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全市林業生態體系。
多措并舉靚環境
該市還將國土綠化和鄉村振興相結合,鼓勵村集體成立綠化公司承擔鄉村綠化工程,利用貧困戶庭院、空心院等發展苗圃,開發公益性崗位,帶動貧困戶脫貧和農民增收。尉氏縣推行“1351”利益分配機制,苗圃收益按政府平臺公司得1、村集體得3、農戶得5、管護人員得1的比例進行分配。
為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每個行政村都建有休閑公園或綠地,每個鄉(鎮)至少建設一個面積不小于15畝的鄉(鎮)公園,有效提升了人居環境質量。
該市還利用“一河兩路”拆違整治,根據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整體布局,將沿黃區域、鐵路、高速沿線違建拆除騰出土地優先用于生態綠化。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進沿黃生態廊道水平再提升,打造喬灌花草藤合理搭配的景觀綠道,率先實現鄭汴洛段全線貫通;建設沿黃森林鄉村群,顯著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環境。”開封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者單位:開封市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