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健 龐然 韓冰
“轟隆隆、轟隆隆……”近日,在鄭州市鄭東新區金光路街道賈陳社區的聯合執法現場,伴隨著挖掘機的轟鳴聲,一處2000平方米違建順利被拆除,周邊群眾一致叫好。
近年來,鄭州市鄭東新區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筑牢底線意識,堅守耕地紅線,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原則,懲防并舉、疏堵結合,積極探索自然資源執法“防、懲、治”一體化監管模式,實現新增違法用地“零增長”,多次被評為河南省土地日常執法先進區、全省縣級自然資源執法監管先進單位。
扣重點“防” 提升服務型行政執法成效
鄭東新區作為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窗口和支撐,省、市重大戰略和重點項目較多,該區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立足鄭東新區“東強”定位,不斷強化執法為民和服務發展理念,建立以防為先、超前預警、靠前服務的協同工作機制。
強化事前政策指導。圍繞省、市重點民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該區在項目申請初始階段,提前召開座談會,宣講政策,明確辦理流程,強化依法用地意識,引導項目在空間規劃用途管制范圍內科學選址,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避讓生態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
強化全程部門協同。打通規劃、用地、執法等相關部門業務流程,及時反饋重點建設項目規劃選址、用地審批、征地供地、建設情況以及違法占地等數據信息,在項目土地手續辦理的各個環節強化系統思維,建立協同機制,強化聯合防控,主動服務預警。
強化事后告知提醒。對取得用地手續的已供土地,定期巡查監測項目開工建設情況;對即將涉嫌土地閑置的用地企業提前告知提醒;對存在違法隱患的重點項目,主動深入企業,了解開工建設情況及存在問題,安排專人一對一做政策輔導,解除政策法規認識上的誤區,督促按期開工,避免形成土地閑置、違法等問題。
破難點“治” 構建網絡化執法監督機制
鄭東新區以建立健全“一網兩長”制為抓手,積極構建遏制新增違法用地、嚴格保護耕地新格局,著力解決土地執法存在的“監管難、查處難、執行難”等問題。
建立網格巡查、定期通報機制。有機銜接市級監管網絡,建立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網格化田(山)長制”監管體系,做到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看、有人管、有人護。同時,建立“定期通報、限期清零”制度,對發現違法占地情況,每周3次通報各鄉(鎮、街道),督促其限期整改到位。2020年,該區共出動巡查人員700余人次,巡查里程近1萬千米,發現并制止違法占地76宗。
建立上下聯動、快速處置機制。該區設立查處違法占地工作領導小組,出臺《關于進一步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責任? ?嚴格土地監管的意見》等文件,建立工作聯系群,暢通信息反饋渠道,提高問題處置效率。以衛片遙感監測影像為依托,采取閉環式動態反饋處置模式,對新發現違法用地及時督促整改,全區衛片違法比例連年下降,連續多年實現“零約談、零問責”。
建立聯合協作、共同監管機制。聯合多個部門,完善自然資源執法共同監管責任機制,對違法用地行為拆除整改不力的有關單位和責任人,執行“一督促,二約談,三督辦,四移送”的“1234”工作方法,確保土地執法監管有力有效。
通堵點“疏” 探索疏堵結合的問題化解途徑
該區保持土地執法的高壓態勢,不斷加大案件查辦力度,從嚴打擊土地違法行為。2020年,該區共立案查處違法案件11宗,收繳罰款2680.78萬元,起到了“查處一案、震懾一方、教育一片”的警示效果。
針對前期已經發生的政府主導的公共基礎設施和省、市重點項目存量違法用地處置困難問題,該區根據項目性質和進度,逐宗分析,分類施策,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積極化解重點項目用地需求量大、項目落地時限緊與土地報批周期長、用地指標緊缺之間的現實矛盾,尤其對政府部門主導的軌道交通、道路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河道整治等基礎設施建設,在提前對接、爭取指標的基礎上,按照省、市政策要求,加快推進違法查處,在查處到位后,通過補辦用地報批手續等方式,盡快解除違法狀態。據統計,2020年以來,已通過查處補辦手續方式保障重點基礎設施項目10余個,有力促進了全區經濟社會依法有序和高質量發展。(作者單位:鄭州市鄭東新區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