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雷
走進欒川縣龍峪灣林場,一股股綠意撲面而來,道路兩邊關于森林防火的標語、標牌隨處可見。
“我們這里38年沒有發生火災事故,森林覆蓋率連年提升。”說起防火工作,林場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龍峪灣林場緊緊圍繞“生態保護優先,堅持綠色發展”主基調,把森林防火作為提升森林覆蓋率的基礎工作,通過宣傳引導、組建專班、聯防聯控等措施,常態化推進森林防火工作,為發展森林康養奠定了堅實的生態基礎。
宣傳引領造氛圍
為了讓防火防災的意識深入群眾心中,該林場利用重點路口電子屏不間斷播放森林防火相關視頻;在三岔防火檢查站安裝防火等級公示牌和森林火險等級警示旗;每周至少出動1次宣傳車,深入林區和周邊村莊、學校進行宣傳,累計出動防火宣傳車50余臺次,懸掛防火旗和防火標語300余幅,張貼防火通告100張,設立警示牌15塊,印制防火手冊500本、宣傳單頁1.5萬張。
在做好宣傳工作的同時,該林場還根據防火工作需要,及時補充完善防火物資,購買了進口風力滅火機、二號工具、三號工具、滅火彈、油鋸、防火服等防火器材,租用1臺防火灑水車,安排專人日常維護,確保常用常新,并對20臺北斗智能終端定期進行維護升級,使其與最新的衛星定位地理信息相匹配,充分發揮GIS巡護系統的科學智能精準監測作用;構建以無線基站、預警沙盤和視頻監控為依托的立體防火管理模式,探索發展智慧林業,實現“空中有飛機、山頭有哨所、樹上有探頭、林間有隊伍、手中有終端”。
明確責任抓落實
該林場嚴格落實責任,將護林防火工作分配到各個層級。在管理層,由黨總支委員聯系管護站,每名委員聯系1~2個基層管護站,防火期內黨總支每月至少召開一次專題防火會議;由科(室)分包基層管護站,負責人每周至少到分包的基層管護站督導一次,指導防火工作。在基層單位,以創建“標準化基層防火辦”為落腳點,從物資管理、制度建設、業務知識等方面嚴格要求,充分運用科技和網絡手段,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基層管護站和防火辦信息暢通。在護林員方面,通過簽訂防火責任書等承諾書、詳實記錄巡山護林日志、強化值班值守等辦法,嚴把基層第一線,守好防火第一道關口。
為科學應對突發情況,該林場修訂《防火應急預案》《森林防火領導帶班制度》等8項制度,制定《管護站護林人員日清單》《科室聯系管護站工作清單》《防火辦月清單》《管護站“五天四夜”值班制度》等10項制度,進山人員《不野外用火承諾書》簽訂率和防火卡口進出掃碼登記率達100%。同時,結合林場8個林區17個林班154個“小班”的實際情況,按照網格化管理要求,分包到人,并建立工作臺賬和檔案。優化提升森林防火監控系統,監控總數達到30臺,并實現與林場指揮中心數據連接,可隨時做好森林資源監管。
聯防聯控除隱患
該林場與轄區內各經營單位結合,告知森林防火有關規定,要求各經營單位防火緊要期內停止一切旅游接待;與周邊林場和景區經常性開展森林防火巡查、經驗交流、防火演練等,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與相鄰的2個鄉(鎮)8個行政村分別簽訂《聯防聯控協議》,優先聘請13名貧困群眾參與森林防火,簽訂護林防火責任書39份,推進人員和物資共享。該林場還通過整合資源,建立了50人的半專業森林防火隊,下設兩個中隊,每周組織一次拉練,每月組織一次防火演練,實現拉練演練常態化和規范化。
該林場每周組織人員進行森林火災隱患大排查,2020年年底至今清理林區裸露電線等隱患點35處;建立隱患清單和隱患臺賬,安排專人負責;定期召開火災隱患分析會,科學研判和制定隱患的排除、管控、治理、移交等措施,確保把火災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對林區周邊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員建檔造冊,確定監護人,錄入高危防火預警系統;排查林區內墳頭,建立聯系人檔案,指定專人值守看護,嚴防清明節等特殊時段祭祀用火,實現路口有人把、山頭有人看、墳頭有人守;清除林區道路兩側可燃物,在天干物燥特殊時期,組織灑水車每天兩次對林區主干道沿線林坡灑水降燥,確保防火安全。(作者單位:欒川縣龍峪灣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