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趁心
4月29日,漫步在西華縣東夏鎮北街村,一望無垠的麥田碧綠如毯,村旁的扶貧車間里,工人來回穿梭,一派繁忙的景象。
殊不知,4年前的北街村可是另一番景象:人居環境差、集體經濟薄弱,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79戶277人,脫貧攻堅責任重、壓大力。
2016年,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原西華縣國土資源局與北街村結成幫扶“對子”,局黨組抽調精兵強將組建駐村工作隊,全力助推北街村脫貧攻堅。
“貧困群眾不脫貧,我們堅決不收兵!”2016年7月,在該村首次全體黨員大會上,駐村第一書記李占偉代表駐村工作隊,向全體黨員發出了錚錚誓言。
黨建引領增動力
“群眾富不富,關鍵在支部”。駐村工作隊深知,只有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支部凝聚力、戰斗力,才能打贏脫貧攻堅戰。
為此,在駐村工作隊的協調下,縣自然資源局籌集資金20余萬元,幫助北街村開展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從加強組織建設、提升村干素質、激發黨員能力、落實幫扶責任、強化制度保障等方面狠抓落實,細化工作任務,壓實主體責任,夯實基層黨建,助力脫貧攻堅。與此同時,為發揮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駐村工作隊還組織已脫貧的黨員交流心得體會,傳授致富經驗,把黨員干部推向脫貧攻堅的前臺,提高黨員的號召力和威信力。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北街村黨建工作煥然一新?!叭龝徽n”、主題黨日、民主生活會等組織生活豐富,黨員干部斗志昂揚,黨員隊伍也擴大到目前的農村黨員61名、預備黨員2名、積極分子5名,村“兩委”班子健全,整體“作戰”能力大幅度提升。
改善環境惠民生
“路修好了,路燈裝上了,村里的環境越來越美了?!碧崞鸫謇锏淖兓?,70多歲的張教峰激動地說道。
駐村工作隊入村后發現,道路不僅沒有硬化,而且比較窄,只要有車輛駛過,到處塵土飛揚,尤其到了晚上,因為沒有路燈,村民的出行非常困難,再加上大街小巷里隨處堆放的柴草、丟棄的垃圾,一到夏天,臭氣熏天,村民怨聲載道。
為解決基礎設施落后問題,改善村容村貌,駐村工作隊制訂了基礎設施三年提升計劃,依托局黨組支持,利用幫扶政策,先后籌集資金320萬元,大力實施村容村貌整治,改善美化村民庭院居住環境。截至目前,硬化村內道路8.8千米,安裝路燈81盞;建設黨員村民活動室、閱覽室、農業科技圖書室、文化廣場等設施,營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濃厚氛圍;先后打出大口徑機井30眼,解決了村民的農田灌溉問題;在村文化廣場配置健身器材,為村民休閑健身提供方便;添置垃圾筒、美化墻面、栽種綠化樹……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環境美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極大變化,大家脫貧致富的勁頭也越來越足了。”北街村黨支部書記袁闖介紹說。
發展產業助增收
群眾要致富,產業是基礎。為讓貧困戶找到脫貧致富門路,駐村工作隊通過“扶貧車間+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扶貧模式,積極幫助北街村爭取引進項目,建設電動車電門轉把生產車間。
“不出家門就能打工,每月可收入2000多元,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的事??!”在扶貧車間,說起生活的變化,齊青蘭一邊工作,一邊高興地說道。
在北街村像齊青蘭一樣通過在扶貧車間務工實現增收的有21人。駐村工作隊在抓好抓實扶貧車間的同時,引導群眾創建家庭農場,激活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確保貧困戶可持續增收,使脫貧見長效。
北街家庭農場占地80余畝,主要以西瓜、辣椒、大蔥、紅薯、生姜等經濟作物種植為主。農場主袁高產向筆者介紹,農場每天需要20名工人務工,高峰時達40多人,這些工人全部來自周邊自然村,不僅實現增收致富,而且通過優先雇用貧困戶,帶動40多人增收,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
“我在農場里務工,不僅可以照顧孩子,而且每天可收入60~100元?!闭谵r場采摘蔬菜的王愛榮高興地說。
在北街村,像袁高產這樣的家庭農場還有6個。
多年來,駐村工作隊通過發展“扶貧車間+家庭農場”等方式,解決了200余名貧困群眾就近務工,實現增收60余萬元。2020年11月,全村79戶277名貧困群眾全部脫貧摘帽。(作者單位:西華縣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