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輝
國土資源科技進步二等獎、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獎勵22項,河南省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優秀勘查成果獎7項,國家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計算機軟件著作權70項,建設科技創新平臺28個……“十三五”期間,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緊緊圍繞主責主業,立足新發展理念,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快產業升級和品牌提升,整體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年均兩位數增長,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注重人才培養
根據新發展階段要求,該局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經濟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領作用,推動科技創新能力實現全方位提升。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根本保證。該局有計劃、有目標地實施技術創新專業型、綜合型人才培養,制定出臺局級首席專家制度,首次聘任4名二級教授為首席專家,增加高端技術人才儲備。目前,該局擁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2名、河南省學術帶頭人3人、正高級職稱技術人員100人、高級職稱技術人員374人。
“資質的取得是業務發展的有力保障,確保了我局的市場準入壁壘優勢。”說起單位的資質,該局總工程師宋佩德介紹。“十三五”以來,該局地質鉆探等甲級資質同比增長23%,其中,地質災害治理類甲級資質同比增長37.5%。目前,全局共有地質災害評估、勘查、設計、施工、監理等環境業務類甲級資質22項、乙級資質20項、丙級資質6項、三級工程總承包資質3項、土地規劃類資質8項、土壤檢測資質1項,為高質量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堅持科技創新
“在新形勢下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是第一位的,重點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該局局長王天順如是說。
該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強橫向和縱向科技交流與技術合作,積極對接部、省單位,加強科技創新互動。該局選派骨干到自然資源部掛職,加強與自然資源部所屬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等單位開展交流與合作,與中國地調局油氣中心、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等10余家單位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和開展項目合作,累計完成省財政科研立項和局科研攻關課題50余項,實現了與上級部門的良性互動。
該局積極聯系市、縣部門,服務基層現實需求,先后與鄭州、洛陽等14個市、縣自然資源管理部門聯合成立國土資源調查研究院、國土資源環境調查中心等20余個機構,為市、縣自然資源管理工作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支撐。
此外,該局還開展外部聯合,推動技術創新進步,聯合河南省農科院等科研機構開展技術攻關,與省內外重點高校、科研機構等聯合組建“河南省非常規天然氣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與新疆煤田地質局建立服務“一帶一路”協作區,與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實驗室等國外華人科研團隊開展合作,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推動技術創效
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加強自主創新。該局始終高度重視自主創新,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助推轉型發展向著高質量前進。
5年里,該局加強“三稀”礦產、戰略性新興礦產和清潔能源勘查開發,通過實施嘉縣馬廠煤詳查、安鶴煤田深部煤預查等煤炭勘查項目,共提交煤炭資源量73.18億噸。同時,研發全天候遙感監測土地執法監管系統、河南省補充耕地指標網上交易系統、河南省自然資源動態遙感監測監管平臺、河南省沿黃生態帶綜合展示平臺等28個系統,為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履行“兩統一”職責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撐。
該局圍繞自然資源主責主業,積極在服務土地管理、生態文明、鄉村振興上做文章,先后承擔完成平頂山、濟源、安陽等地質災害防治“十三五”規劃編制,實施鶴壁山城區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等重大項目,編制完成《丹江—唐白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總體方案》《大運河河南段核心監控區國土空間管控辦法》,建設完成河南省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管理系統等平臺,積極實施國土空間規劃、土地整治規劃等工程,為自然資源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深入實施科技創新戰略,積極搶抓發展新機遇、挖潛發展新動能、培育發展新優勢、打造發展新引擎,努力在全面服務自然資源管理新征程中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說起下一步工作,王天順介紹。(作者單位:河南省煤田地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