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強 樊子玉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以來,海外已成為疫情防控的主戰場,并逐步進入常態化,這給深耕海外市場的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下屬單位帶來了新的挑戰。
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是全國境外礦產勘查工作成效顯著的地質勘查隊伍。而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二地質礦產調查院(以下簡稱“地礦二院”)是海外項目最多、效益最好的一個院,通過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切實做到兩手抓,呈現出“風景這邊獨好”的喜人氣象。
地礦二院作為第一個進入幾內亞找礦的中國地勘隊伍,組織實施了幾內亞兩個鋁土礦勘查,累計提交資源量達40多億噸,超過目前國內鋁土礦保有儲量的2倍,是河南省探明儲量的近6倍,先后榮獲2010年中國礦業國際合作最佳勘查獎、2011年全國十大地質找礦成果獎。
未雨綢繆積極應對
該院積極組織協調出國人員接種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共計6批次,接種達到118人。目前該院所有中方和當地雇傭人員身體健康,無人感染新冠肺炎。
地礦二院在坦桑尼亞有職工72人,施工公司中方人員30人,當地雇工303人。人員主要分布在ML448-ML535金礦項目、ML553金礦開發項目、達市辦事處、姆萬扎基地、供水項目部等。
“雖然仍處于疫情期間,但目前已經全面復工復產,當地市場和人民生活并未受到疫情的影響,所有商業開始正常運營。”在坦桑尼亞負責現場指揮的地礦二院副院長劉加燦現場連線中說。
劉加燦介紹,地質勘查項目儲備6個月的米面油生活物資,消毒液、洗手液購置充足,采購的醫用口罩滿足3個月以上每人每天1個的標準。
地礦二院在幾內亞有職工27人,公司合同工、臨時用工31人,當地雇工150人,主要從事地質勘查、工勘施工等技術服務工作。
當地負責現場指揮的地礦二院副院長袁楊森說:“由于目前幾內亞處于旱季,氣溫高,蔬菜類不易長久保存,現場根據實際消耗情況及時補充,保證至少14日需要。”
把中國經驗帶到海外
國內成功經驗證明,此次疫情是可防可治可控的。地礦二院結合當地疫情變化和所在國政府要求,借鑒國內防控經驗,完善應急預案,提升防控標準及要求,織起了一張細密的疫情防控網。
據介紹,地礦二院充分發揮防疫領導小組作用,指定國外各個項目的疫情防控負責人,貫徹落實所在國政府、中國駐所在國大使館(經參處)、上級單位各項工作部署,完成疫情防控相關任務。同時協調與當地醫療機構中國駐所在國使館(經參處)、中國醫療隊建立聯系,加入我國援助當地醫療隊疫情防控微信群,定時收聽醫療隊關于疫情防控的講座,及時給我方人員講解,張貼疫情防控常規操作展示圖,組織人員按圖示操作,并鼓勵大家通過網絡,多學習疫情防控知識和措施。
在疫情防控期間,地礦二院海外項目取消一切集體活動,實行分餐制,人員分散吃飯,禁止外出就餐;各項目部人員只允許在工區內施工活動,避免去人群密集處;各部門對所有人員進行體溫監測和健康詢問,一天至少一次;定期對工作場所、員工宿舍和公共區域開展消毒工作,一周不得低于2次;人員盡量安排單間住宿。
疫情之下取得優異成績
結合海外項目的特點,地礦二院不斷加大對當地雇員的教育,加強安保工作,制定周密的疫情應急預案,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為增強雇員的防疫意識,提高防疫能力,地礦二院海外項目加大對當地雇員進行防疫普及宣傳教育,切實做好自我防疫工作。同時,積極做好安保工作,聘請當地憲兵隊持槍巡邏,并安排中方人員進行巡邏監督。
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也推進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目前在坦桑尼亞,2個金礦開發項目正在進行基礎建設,選礦廠土建工程已全面完成,選礦廠安裝工程預計7月底全部完成。
今年前4個月,該院落實和新承接國外地質技術服務項目超過5000萬元。在坦桑尼亞,與江西公司、中國土建達成合作意向,金額超過3000萬元。在幾內亞,承攬中鋁、中電投等公司資源勘查項目,金額超過2000萬元。
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的背景下,地礦二院上下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科學防治、精準施策,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為經濟轉型發展注入了正能量。(作者單位: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